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04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包括螺旋管体,所述螺旋管体外壁上固定套装有降温筒,所述螺旋管体的外壁固定套装有位于降温筒两侧的左水箱环框和右水箱环框,且螺旋管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换热板,所述降温筒的内侧开设有降温槽,且降温槽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左水箱环框和右水箱环框的内腔相连通;该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通过螺旋管体外侧降温筒的设置,能够通过降温筒中的降温槽来使左水箱环框与右水箱环框中的流体流通,进而能够利用降温槽中的流体对螺旋管体外壁上所携带的热量进行交换,同时螺旋管体内壁上换热板与换热孔的设置,能够最大化增加高温流体或风体与换热板和换热孔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最大化降温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螺旋管辅助换热
,具体为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螺旋管也称螺旋钢管或螺旋焊管,是将低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钢带按一定的螺旋线的角度(叫成型角)卷成管坯,然后将管缝焊接起来制成的,它可以用较窄的带钢生产大直径的钢管。
[0003]一般螺旋管在投入工作时,内侧都流通流体或风体,其中就存在一部分高温流体和风体,在此过程中,流体或风体中的热量会被交换至螺旋管中,使其温度升高,此时,受高温影响螺旋管易损坏的情况发生。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解决了现有高温螺旋管由于降温效果不佳进而导致易受高温影响损坏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包括螺旋管体,所述螺旋管体外壁上固定套装有降温筒,所述螺旋管体的外壁固定套装有位于降温筒两侧的左水箱环框和右水箱环框,且螺旋管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换热板,所述降温筒的内侧开设有降温槽,且降温槽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左水箱环框和右水箱环框的内腔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降温槽为螺旋状槽,且降温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降温槽相互不连通的散热槽。
[0010]优选的,所述左水箱环框与右水箱环框的规格相同,所述左水箱环框与右水箱环框的内侧设置有水腔和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内侧设置有由微型马达所带动的冷却风扇,且水腔中装配有微型泵。
[0011]优选的,所述螺旋管体的内侧装配有间距相同的九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为螺旋状的环形板,且换热板的内侧开设有二十至三十个换热孔。
[0012]优选的,所述左水箱环框和右水箱环框的外壁上开设有换水孔,所述左水箱环框与右水箱环框中装配有与换水孔规格相适配的启闭门,且左水箱环框、右水箱环框与降温筒与螺旋管体之间为可拆装式套装。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通过螺旋管体外侧降温筒的设置,能够通过降温筒中的降温槽来使左水箱环框与右水箱环框中的流体流通,进而能够利用降温槽中的流体对螺旋
管体外壁上所携带的热量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对螺旋管体进行高效降温的效果,同时螺旋管体内壁上换热板与换热孔的设置,能够最大化增加高温流体或风体与换热板和换热孔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最大化降温的效果,内外两侧双重降温机构的设置达到了对高温流体和风体进行高效降温的效果,解决了现有高温螺旋管由于降温效果不佳进而导致易受高温影响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降温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降温筒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螺旋管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螺旋管体;2、降温筒;3、左水箱环框;4、右水箱环框;5、水孔;6、降温槽;7、换热板;8、换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包括螺旋管体1,螺旋管体1外壁上固定套装有降温筒2,螺旋管体1的外壁固定套装有位于降温筒2两侧的左水箱环框3和右水箱环框4,且螺旋管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换热板7,降温筒2的内侧开设有降温槽6,且降温槽6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左水箱环框3和右水箱环框4的内腔相连通;
[002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通过螺旋管体1外侧降温筒2的设置,能够通过降温筒2中的降温槽6来使左水箱环框3与右水箱环框4中的流体流通,进而能够利用降温槽6中的流体对螺旋管体1外壁上所携带的热量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对螺旋管体1进行高效降温的效果,同时螺旋管体1内壁上换热板7与换热孔8的设置,能够最大化增加高温流体或风体与换热板7和换热孔8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最大化降温的效果,内外两侧双重降温机构的设置达到了对高温流体和风体进行高效降温的效果,解决了现有高温螺旋管由于降温效果不佳进而导致易受高温影响损坏的问题。
[0024]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降温槽6为螺旋状槽,且降温筒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降温槽6相互不连通的散热槽;
[0025]其中,降温槽6螺旋状的设置能够从螺旋管体1外侧的各个方向对其进行高效降温,而散热槽的设置也能够对降温筒2换热后的温度进行相应降温。
[0026]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左水箱环框3与右水箱环框4的规格相同,左水箱环框3与右水箱环框4的内侧设置有水腔和冷却腔,冷却腔的内侧设置有由微型马达所带动的冷却风扇,且水腔中装配有微型泵;
[0027]其中,左水箱环框3和右水箱环框4中水腔通过降温槽6相连通,而水腔中的微型泵
能够使水体在左水箱环框3和右水箱环框4之间的降温槽6中相连通,而冷却腔的设置能够通过其中的冷却风扇对水腔中所换热后的高温水体进行相应降温。
[0028]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螺旋管体1的内侧装配有间距相同的九组换热板7,换热板7为螺旋状的环形板,且换热板7的内侧开设有二十至三十个换热孔8;
[0029]其中,换热板7和换热孔8的设置能够最大化其与高温流体与风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从内侧对螺旋管体1进行相应降温。
[0030]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左水箱环框3和右水箱环框4的外壁上开设有换水孔5,左水箱环框3与右水箱环框4中装配有与换水孔5规格相适配的启闭门,且左水箱环框3、右水箱环框4与降温筒2与螺旋管体1之间为可拆装式套装。
[00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螺旋管体1内侧流通相应高温流体和风体时,螺旋管体1内壁中的换热板7与换热孔8能够最大化其与高温流体和风体中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第一步降温的效果,同时降温筒2中降温槽6中的水体能够对螺旋管体1外壁上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输送至右水箱环框4内侧的水腔中,同时打开左水箱环框3与右水箱环框4中的冷却风扇,进而能够对其中换热后水腔中的高温水体进行高效降温。
[00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管体(1),所述螺旋管体(1)外壁上固定套装有降温筒(2),所述螺旋管体(1)的外壁固定套装有位于降温筒(2)两侧的左水箱环框(3)和右水箱环框(4),且螺旋管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换热板(7),所述降温筒(2)的内侧开设有降温槽(6),且降温槽(6)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左水箱环框(3)和右水箱环框(4)的内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槽(6)为螺旋状槽,且降温筒(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降温槽(6)相互不连通的散热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螺旋管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水箱环框(3)与右水箱环框(4)的规格相同,所述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吉库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久钊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