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收放装置以及充电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678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1
一种管/线收放装置以及充电箱,管/线从外部进入涡线区内进行预盘之后才进入绕线区,当引出端拉出使用时绕线轮旋转,盘绕在第二绕线筒面上的管/线被释放,同时绕线轮旋转还会使得涡线区的第一绕线筒面发生与涡线阻挡面之间相对转动的效果,因涡线区内的管/线是按照涡流形状盘绕,所以随着这种转动效果,涡线区的管/线绕第一绕线筒面继续盘绕时就会将之前以大直径盘绕的管/线重新以小直径盘绕、或者释放以小直径盘绕的管/线到大直径盘绕,这样就保证了绕线轮的旋转得以继续下去而不会被卡死;当收管/线时反向执行,如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既保留了管/线转筒收纳的方便性,又使管/线从源头端到使用端一根贯通,制作上也成本低廉。制作上也成本低廉。制作上也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线收放装置以及充电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线收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线收放装置以及充电箱。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有很多管或线需要临时拉开一定距离来使用,用完又收挂回去的情况,如工业的氧气

乙炔焊割、家里洗车、浇花,施工用电的临时地拖线、新能源汽车充电等等。对于这种管(线)的收纳使用,一般采取的是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管(线)绕成圈收纳,挂在来源端的墙上,用的时候一圈一圈放开,要放多长就解多少圈,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来源端可以一直固定(如胶管可以接在水龙头上一直不拆),缺点是收放起来比较累人且不整洁美观;第二种是转筒收纳,把管(线)绕在转筒上,安装或放置在来源端,用的时候直接拉出就可以,这方法的优点是收放使用管(线)轻松,结构简单紧凑且美观,缺点是管(线)与来源端必须是插拔式连接,在收放过程中这连接必须分离(如使用转筒收纳的地拖线,必须在电缆线拉出去后,再回来插上插头),操作上受到限制,比较麻烦;第三种也是转筒收纳,转筒的中心设为与转筒同心的孔套结构,与支撑轴转动连接,支撑轴为空心结构,来源(如油、水)通过中空轴心转到转筒孔套,再由孔套连接到绕在转筒上的管(线),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把第一、第二种方法存在的使用问题都全部解决了,但也存在自己的缺点,就是内部需要一个静止和转动之间的转接,不光对制作的精密度要求高,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如油、水泄漏),所以,这种方法一般都是在工业上遇到非必要不可的情况才会选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管/线收放装置以及充电箱。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方面,构造一种管/线收放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绕线轮座和与其转动配合以实现旋转的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与所述绕线轮座配合后共同围合形成与所述绕线轮座外部连通的涡线区,所述绕线轮提供连通涡线区和绕线轮外部的绕线区,涡线区以第一绕线筒面为绕线中心且以涡线阻挡面为绕线边缘,绕线区以一圈第二绕线筒面为绕线中心,管/线自所述绕线轮座外部进入所述涡线区内按照预设绕线方式进行盘绕后,进入绕线区绕第二绕线筒面进行盘绕后引出,且涡线区(S1)内的管/线两头固定;
[0006]所述第二绕线筒面与绕线轮的转动中心同轴以便于在绕线轮转动时跟随转动;所述第一绕线筒面和涡线阻挡面均与绕线轮的转动中心同轴,且第一绕线筒面和涡线阻挡面两者中,一者为固定不动的并由绕线轮座提供,另一者为可转动的并由绕线轮提供,以便于在绕线轮转动时第一绕线筒面和涡线阻挡面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0007]所述预设绕线方式是:管/线从外部进入所述涡线区的位置起在涡线区内的绕线方向和管/线从所述涡线区进入绕线区的位置起在绕线区内的绕线方向,如果相同则涡线
区内管/线按照中心稀疏边缘紧密的涡线形状进行盘绕,否则涡线区内管/线按照中心紧密边缘稀疏的涡线形状进行盘绕。
[0008]所述的中心稀疏边缘紧密的涡线形状是:涡线区内的管/线基于自身的弹性以所述涡线阻挡面所对应的最大直径为盘绕直径盘绕数圈,并呈涡流状过渡到所述第一绕线筒面;
[0009]所述的中心紧密边缘稀疏的涡线形状是:涡线区内的管/线以所述第一绕线筒面所对应的最小直径盘绕数圈,并基于自身的弹性呈涡流状过渡到所述涡线阻挡面。
[0010]本专利技术的管/线收放装置的一种具体方案是“轴入式”,所谓的“轴入式”是按管/线来源端进入涡线区的位置来命名,也就是管/线来源端从绕线轮座的轴心位置进入涡线区:该方案中,所述第一绕线筒面固定不动并由绕线轮座提供,涡线阻挡面可转动并由绕线轮提供;
[0011]所述第一绕线筒面和第二绕线筒面同轴且轴向同截面设置,所述涡线区和绕线区之间通过穿过所述涡线阻挡面和第二绕线筒面的第一过线孔连通,所述涡线区通过穿过所述第一绕线筒面的穿线槽与所述绕线轮座轴端外部连通或通过所述穿线槽后再经由径向开口与外部连通;
[0012]其中,管/线从绕线轮座外部经由所述穿线槽进入涡线区,再经由第一过线孔进入绕线区。
[0013]本专利技术的管/线收放装置的另一种具体方案是“旁入式”,所谓的“旁入式”是按管/线来源端进入涡线区的位置来命名,也就是管/线来源端从涡线区最大的径向区域进入涡线区:该方案中,所述涡线阻挡面固定不动并由绕线轮座提供,第一绕线筒面可转动并由绕线轮提供;
[0014]所述第一绕线筒面和第二绕线筒面同轴且非轴向同截面设置,所述涡线区和绕线区之间通过穿过所述第二绕线筒面的第一过线孔和靠近所述第一绕线筒面并沿轴向设置的第二过线孔连通,所述涡线区通过穿过所述涡线阻挡面的第三过线孔与所述绕线轮座旁侧外部连通;
[0015]其中,管/线从绕线轮座外部经由所述第三过线孔进入涡线区,再经由所述第二过线孔、第一过线孔进入绕线区。
[0016]优选地,在“旁入式”方案中,所述绕线轮还提供随所述绕线轮转动的用于安装物件的容物区,所述容物区和绕线区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过线孔连通,所述涡线区和所述容物区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过线孔连通。
[0017]本专利技术还构造了一种充电箱,其包括如前所述的管/线收放装置,充电控制器和充电枪之间的线缆通过所述管/线收放装置实现收放。
[0018]而且在应用到充电箱时,本专利技术还对管/线收放装置具体了与充电箱相适配的改进。
[0019]一是,所述绕线轮还包括径向尺寸略小于涡线挡圈的径向尺寸的涡线区挡板,所述涡线区挡板位于第一端面夹板和背板之间且位于涡线挡圈轴向和径向范围内,所述涡线区挡板中心开通孔且通孔边缘往背离所述第二端面夹板一侧轴向延伸形成涡线区挡板套,所述涡线区挡板通过所述涡线区挡板套固定套设在所述绕线轮套筒上,第一端面夹板和涡线区挡板之间的自所述涡线阻挡面以内至所述第一绕线筒面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涡线区。
[0020]二是,所述绕线轮套筒内部中心位置还设置有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绕线轮轴外的转动套,所述绕线轮套筒沿轴向往远离第一端面夹板的方向继续延伸形成从所述涡线区挡板套中伸出来的制动鼓,所述绕线轮套筒和转动套之间形成弹簧腔,弹簧腔内设置轴向延伸的第一弹簧固定销,所述绕线轮还包括安装在弹簧腔内的涡卷弹簧和弹簧固定套;
[0021]所述涡卷弹簧的外端卷成挂环,所述涡卷弹簧的内端开设有销钉孔,所述弹簧固定套的外周面沿径向凸出形成第二弹簧固定销,所述弹簧固定套端部开设沿轴向延伸的止转销钉孔,弹簧固定套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转动套外,所述涡卷弹簧套在弹簧固定套和制动鼓之间,且挂环套接在第一弹簧固定销外、销钉孔与第二弹簧固定销连接,所述涡卷弹簧在向外拉拽管/线带动绕线轮转动时积蓄反向的扭力,从而在拉力撤销时依靠积蓄的扭力带动绕线轮回转;
[0022]所述绕线轮轴旁侧设置有防转销钉和制动装置,所述防转销钉插入所述止转销钉孔内,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可转动安装的蜗牛形的制动轮、支持制动轮转动的销轴以及提供制动轮偏转力的扭力弹簧,制动轮可转动的套装在销轴上,所述制动轮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的绕线轮座(1)和与其转动配合以实现旋转的绕线轮(2),所述绕线轮(2)与所述绕线轮座(1)配合后共同围合形成与所述绕线轮座(1)外部连通的涡线区(S1),所述绕线轮(2)提供连通涡线区(S1)和绕线轮(2)外部的绕线区(S2),涡线区(S1)以第一绕线筒面为绕线中心且以涡线阻挡面为绕线边缘,绕线区(S2)以一圈第二绕线筒面为绕线中心,管/线自所述绕线轮座(1)外部进入所述涡线区(S1)内按照预设绕线方式进行盘绕后,进入绕线区(S2)绕第二绕线筒面进行盘绕后引出,且涡线区(S1)内的管/线两头固定;所述第二绕线筒面与绕线轮(2)的转动中心同轴以便于在绕线轮(2)转动时跟随转动;所述第一绕线筒面和涡线阻挡面均与绕线轮(2)的转动中心同轴,且第一绕线筒面和涡线阻挡面两者中,一者为固定不动的并由绕线轮座(1)提供,另一者为可转动的并由绕线轮(2)提供,以便于在绕线轮(2)转动时第一绕线筒面和涡线阻挡面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所述预设绕线方式是:管/线从绕线轮座(1)外部进入所述涡线区(S1)的位置起在涡线区(S1)内的绕线方向和管/线从所述涡线区(S1)进入绕线区(S2)的位置起在绕线区(S2)内的绕线方向,如果相同则涡线区(S1)内管/线按照中心稀疏边缘紧密的涡线形状进行盘绕,否则涡线区(S1)内管/线按照中心紧密边缘稀疏的涡线形状进行盘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稀疏边缘紧密的涡线形状是:涡线区(S1)内的管/线基于自身的弹性以所述涡线阻挡面所对应的最大直径为盘绕直径盘绕数圈,并呈涡流状过渡到所述第一绕线筒面;所述的中心紧密边缘稀疏的涡线形状是:涡线区(S1)内的管/线以所述第一绕线筒面所对应的最小直径盘绕数圈,并基于自身的弹性呈涡流状过渡到所述涡线阻挡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筒面固定不动并由绕线轮座(1)提供,涡线阻挡面可转动并由绕线轮(2)提供;所述第一绕线筒面和第二绕线筒面同轴且轴向同截面设置,所述涡线区(S1)和绕线区(S2)之间通过穿过所述涡线阻挡面和第二绕线筒面的第一过线孔(202)连通,所述涡线区(S1)通过穿过所述第一绕线筒面的穿线槽(101)与所述绕线轮座(1)轴端外部连通或通过所述穿线槽(101)后再经由径向开口与外部连通,所述穿线槽(101)沿所述绕线轮座(1)轴向延伸;其中,管/线从绕线轮座(1)外部经由所述穿线槽(101)进入涡线区(S1),再经由第一过线孔(202)进入绕线区(S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座(1)包括绕线轮轴(11),所述绕线轮轴(11)的用于套装所述绕线轮(2)的外周面作为所述第一绕线筒面,所述穿线槽(101)沿所述绕线轮轴(11)的轴向贯穿,或沿所述绕线轮轴(11)的轴向延伸超过所述绕线轮(2)的轴向之外,并径向与绕线轮座(1)之外的空间连通;所述绕线轮(2)包括均与所述绕线轮轴(11)同轴设置的:第一端面夹板(21a)、第二端面夹板(21b)和呈管状并夹在第一端面夹板(21a)与第二端面夹板(21b)之间的绕线筒(22);其中,第一端面夹板(21a)、第二端面夹板(21b)的中心均开设与所述绕线轮轴(11)转动配合的内孔(201a、201b),所述绕线筒(22)设置在第一端面夹板(21a)、第二端面夹板(21b)的内孔(201a、201b)和外边缘(211)之间,所述绕线筒(22)的外周面作为所述第二绕
线筒面,所述绕线筒(22)的内周面作为所述涡线阻挡面;第一端面夹板(21a)和第二端面夹板(21b)之间的自所述涡线阻挡面以内至所述第一绕线筒面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涡线区(S1),第一端面夹板(21a)和第二端面夹板(21b)之间的自所述第二绕线筒面以外的空间为绕线区(S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22)上断开一个缺口作为所述第一过线孔(202),且在所述第一过线孔(202)中设置有过渡线夹(24)用以固定穿过所述第一过线孔(202)的管/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线阻挡面固定不动并由绕线轮座(1)提供,第一绕线筒面可转动并由绕线轮(2)提供;所述第一绕线筒面和第二绕线筒面同轴且非轴向同截面设置,所述涡线区(S1)和绕线区(S2)之间通过穿过所述第二绕线筒面的第一过线孔(202)和靠近所述第一绕线筒面并沿轴向设置的第二过线孔(203)连通,所述涡线区(S1)通过穿过所述涡线阻挡面的第三过线孔(102)与所述绕线轮座(1)旁侧外部连通;其中,管/线从绕线轮座(1)外部经由所述第三过线孔(102)进入涡线区(S1),再经由所述第二过线孔(203)、第一过线孔(202)进入绕线区(S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2)还提供随所述绕线轮(2)转动的用于安装物件的容物区(S3),所述容物区(S3)和绕线区(S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过线孔(202)连通,所述涡线区(S1)和所述容物区(S3)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过线孔(203)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线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座(1)包括背板(13)、绕线轮轴(11)以及涡线挡圈(14),所述绕线轮轴(11)、涡线挡圈(14)同轴设置并均固定在所述背板(13)同一侧,所述绕线轮轴(11)位于所述涡线挡圈(14)的中心,所述涡线挡圈(14)的内周面作为所述涡线阻挡面;所述绕线轮(2)包括均与所述绕线轮轴(11)同轴设置的:第一端面夹板(21a)、第二端面夹板(21b)和呈管状并夹在两个第一端面夹板(21a)与第二端面夹板(21b)之间的绕线筒(22);其中,第一端面夹板(21a)相对第二端面夹板(21b)更靠近所述背板(13),第一端面夹板(21a)朝向所述背板(13)一侧的中心往朝向所述背板(13)方向轴向延伸形成与所述绕线轮轴(11)转动配合的绕线轮套筒(210),所述绕线筒(22)设置在第一端面夹板(21a)、第二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玄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