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77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包括罐体、支脚和加固机构,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支脚,用于对罐体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加固机构安装在罐体和安装面之间,用于对罐体起到支撑加固作用,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底座、支撑板、固定板、连接螺栓和调节组件,所述底座固定在安装面,两个Z型的所述支撑板相对位于罐体前后表面,所述支撑板下端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利用调节组件改变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罐体、支脚和加固机构结合,既不影响对菌株的高密度培养,又可增加罐体放置紧固性和工作稳定性,降低罐体因为外力冲击倾倒在地造成损害而影响培养工作的几率,减少影响罐体培养工作的因素。减少影响罐体培养工作的因素。减少影响罐体培养工作的因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


[0001]本技术属于益生菌菌株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特别为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用培养罐。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指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菌株是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而培养罐是益生菌菌株发酵培养用的装置之一,其作用可加热、保温及冷却,培养罐的体积从一立方米到数百立方米不等,且密封环境良好,便于菌株的高密度培养。
[0003]现有的培养罐进行菌株培养时,培养罐可能因为振动或者外力出现倾倒在地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后续菌株培养工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培养罐可能因为外力倾倒,影响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包括罐体、支脚和加固机构,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支脚,用于对罐体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加固机构安装在罐体和安装面之间,用于对罐体起到支撑加固作用,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底座、支撑板、固定板、连接螺栓和调节组件,所述底座固定在安装面,两个Z型的所述支撑板相对位于罐体前后表面,所述支撑板下端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利用调节组件改变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板竖直固定在罐体表面,所述支撑板上端与固定板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固定。
[0006]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轨、限位螺栓和滑槽,所述支撑板下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轨固定在底座上表面且沿着Y轴方向分布,所述滑轨位于滑槽中,所述滑轨为T型,二者滑动的同时不会出现脱离。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螺栓垂直且旋合安装在支撑板侧面,所述限位螺栓内端与滑轨侧面接触限位,增加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包括外板、内板、滑柱和限位环,Z型的所述外板滑动安装在调节组件上,所述内板竖直位于外板内侧,二者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且二者通过滑柱和限位环活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外板表面开设有矩形孔,所述滑柱垂直固定在内板端部外表面,且所述滑柱端部穿过矩形孔露在外侧,所述限位环旋合套设在滑柱端部且与外板外表面接触,增加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
[0010]优选的,所述支脚下端接触底座上表面,所述罐体顶部安装有罐盖,所述罐盖上设置有进料口。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将罐体、支脚和加固机构结合,既不影响对菌株的高密度培养,又可增加罐体放置紧固性和工作稳定性,降低罐体因为外力冲击倾倒在地造成损害而影响培养工作的几率,减少影响罐体培养工作的因素。
[0013](2)本技术利用支撑板高度的可调节性,便于根据罐体高度调节支撑板的高度,方便支撑板端部处于合适的对罐体的支撑位置,增加其使用范围和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罐体;2、支脚;3、加固机构;31、底座;32、支撑板;321、外板;322、内板;323、滑柱;324、限位环;33、固定板;34、连接螺栓;35、调节组件;351、滑轨;352、限位螺栓;353、滑槽;4、罐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包括罐体1、支脚2和加固机构3,罐体1底部设置有支脚2,罐体1内部空间足够,可培养高密度的菌株群,加固机构3安装在罐体1和安装面之间,加固机构3包括底座31、支撑板32、固定板33、连接螺栓34和调节组件35,底座31固定在安装面,实现二者的紧固连接,两个Z型的支撑板32相对位于罐体1前后表面,可对罐体1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板32下端与底座31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35,固定板33竖直固定在罐体1表面,支撑板32上端与固定板33通过连接螺栓34连接固定,实现二者的紧固连接,通过将罐体1、支脚2和加固机构3结合,既不影响对菌株的高密度培养,又可增加罐体1放置紧固性和工作稳定性,降低罐体1因为外力冲击倾倒在地造成损害而影响培养工作的几率,减少影响罐体1培养工作的因素。
[00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调节组件35包括滑轨351、限位螺栓352和滑槽353,支撑板32下端开设有滑槽353,滑轨351固定在底座31上表面且沿着Y轴方向分布,滑轨351位于滑槽353中,两个限位螺栓352垂直且旋合安装在支撑板32侧面,限位螺栓352内端与滑轨351侧面接触限位,利用接触的摩擦阻力对支撑板32位置限位固定,利用调节组件35,便于根据罐体1直径改变两个支撑板32之间的距离,便于对罐体1起到相对支撑加固作用,增加整个加固机构3安装使用范围。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板32包括外板321、内板322、滑柱323和限位环324,Z型的外板321滑动安装在调节组件35上,内板322竖直位于外板321内侧,且二者通过滑柱323和限位环324活动连接,外板321表面开设有矩形孔,方便滑柱323滑动,滑柱323垂直固定在内板322端部外表面,且滑柱323端部穿过矩形孔露在外侧,限位环324旋合套设在滑柱323
端部且与外板321外表面接触,利用接触的摩擦阻力对滑柱323位置限位,利用支撑板32高度的可调节性,便于根据罐体1高度调节支撑板32的高度,方便支撑板32端部处于合适的对罐体1的支撑位置,增加其使用范围和使用便捷性。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脚2下端接触底座31上表面,罐体1顶部安装有罐盖4,二者密封连接,便于为菌株群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提高菌株群繁殖密度,罐盖4上设置有进料口。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底座31固定在地面,可将罐体1放置在底座31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板32之间,旋松限位环324,让内板322向上移动,滑柱323在矩形孔内移动,改变连接螺栓34的高度直至合适时,旋紧限位环324使其与外板321外表面接触,对内板322位置固定,同时支撑板32沿着滑轨351向着罐体1移动,直至内板322贴合固定板33,并利用连接螺栓34将内板322与固定板33连接固定,旋动限位螺栓352使其内端与滑轨351侧面接触,对支撑板32位置限位固定,实现罐体1与加固机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包括罐体(1)、支脚(2)和加固机构(3),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有支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3)安装在罐体(1)和安装面之间,所述加固机构(3)包括底座(31)、支撑板(32)、固定板(33)、连接螺栓(34)和调节组件(35),所述底座(31)固定在安装面,两个Z型的所述支撑板(32)相对位于罐体(1)前后表面,所述支撑板(32)下端与底座(31)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35),所述固定板(33)竖直固定在罐体(1)表面,所述支撑板(32)上端与固定板(33)通过连接螺栓(34)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5)包括滑轨(351)、限位螺栓(352)和滑槽(353),所述支撑板(32)下端开设有滑槽(353),所述滑轨(351)固定在底座(31)上表面且沿着Y轴方向分布,所述滑轨(351)位于滑槽(353)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益生菌菌株培养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聪
申请(专利权)人:锦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