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创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59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创面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创面罩,包括面罩本体,面罩本体后端安装有位于面罩本体边沿的安装环,安装环后端安装有橡胶环,面罩本体前端上侧开设有第一通槽,面罩本体前端下侧开设有第二通槽,调节组件包括固定环,固定环固定连接于第二通槽内部,第二通槽环形设有气囊,固定环伸出第二通槽对称开设有与气囊连通的通孔,左侧通孔内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右侧通孔内部安装有第二单向阀,固定环左端固定连接有与通孔位置相匹配的把手,把手贯穿设有与左侧通孔连通的进气孔,把手前端安装有与进气孔相连通的手动按压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无需拆卸无创面罩就能够使不同尺寸的管子插入嘴部进行检查或者吸痰。不同尺寸的管子插入嘴部进行检查或者吸痰。不同尺寸的管子插入嘴部进行检查或者吸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创面罩


[0001]本技术属于无创面罩
,具体涉及一种无创面罩。

技术介绍

[0002]无创面罩连接呼吸机后能够治疗对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呼吸衰竭的患者也时常需要检查例如胃镜,同时还可能需要对患者吸痰,这样就需要从患者的嘴部插入管子进行操作,但现有的无创面罩在吸氧的同时不方便插入管子,而且可能导致患者插入管子进行检查的时候呼吸机提供的氧气从面罩和管子之间的空隙冲流出,进而可能使患者吸收氧气不足,影响患者的病情;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无创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无创面罩,能够将不同尺寸的管子通过固定环和第二通槽插入患者嘴部,使患者不需拆下无创面罩就能够将管子插入嘴部进行检查或护理,同时在任何管子使用时都能够避免氧气从固定环之间的空隙流出,影响患者吸氧。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无创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后端安装有位于面罩本体边沿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后端安装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中部设有捆绑组件,所述面罩本体前端上侧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面罩本体前端下侧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部安装有进氧组件,所述第二通槽内部设有调节组件;
[0006]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于第二通槽内部,所述第二通槽环形设有气囊,所述固定环伸出第二通槽对称开设有与气囊连通的通孔,左侧所述通孔内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右侧所述通孔内部安装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固定环左端固定连接有与通孔位置相匹配的把手,所述把手贯穿设有与左侧通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把手前端安装有与进气孔相连通的手动按压泵,所述固定环右侧安装有与右侧通孔相匹配的第一锁紧组件。
[0007]所述捆绑组件包括伸缩绑带,所述伸缩绑带两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于安装环后端的左右两侧。
[0008]所述进氧组件包括固定管和连接管,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于第一通槽内部,所述连接管后端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固定管内部螺纹连接。
[0009]所述第一锁紧组件包括排气管、第一螺纹杆和拧手,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于固定环右端,且所述排气管与右侧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排气管内部螺纹连接,所述拧手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杆右端,所述第一螺纹杆左端开设有排气槽,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开设有若干与排气槽相连通的排气孔。
[0010]所述把手侧面均设有防滑垫。
[0011]本技术能够将不同尺寸的管子通过固定环和第二通槽插入患者嘴部,使患者不需拆下无创面罩就能够将管子插入嘴部进行检查或护理,同时在任何管子使用时都能够
避免氧气从固定环之间的空隙流出,影响患者吸氧。
附图说明
[0012]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创面罩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无创面罩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一种无创面罩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5为本技术一种无创面罩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6为本技术一种无创面罩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图6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1]实施例一:面罩本体1、安装环11、橡胶环12、第一通槽13、第二通槽14、固定环2、气囊21、通孔22、第一单向阀23、第二单向阀24、把手25、进气孔26、手动按压泵27;
[0022]实施例二:伸缩绑带3、固定管31、连接管32、螺纹段33、排气管34、第一螺纹杆35、拧手36、排气槽37、排气孔38、防滑垫3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无创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面罩本体1后端安装有位于面罩本体1边沿的安装环11,安装环11后端安装有橡胶环12,橡胶环12中部设有捆绑组件,面罩本体1前端上侧开设有第一通槽13,面罩本体1前端下侧开设有第二通槽14,第一通槽13内部安装有进氧组件,第二通槽14内部设有调节组件;
[0026]调节组件包括固定环2,固定环2固定连接于第二通槽14内部,第二通槽14环形设有气囊21,固定环2伸出第二通槽14对称开设有与气囊21连通的通孔22,左侧通孔22内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23,右侧通孔22内部安装有第二单向阀24,固定环2左端固定连接有与通孔22位置相匹配的把手25,把手25贯穿设有与左侧通孔22连通的进气孔26,把手25前端安装有与进气孔26相连通的手动按压泵27,固定环2右侧安装有与右侧通孔22相匹配的第一锁紧组件,手动按压泵27内部设有第二锁紧组件。
[0027]使用时,首先通过绑带组件将面罩本体1穿戴在患者脸部,使第二通槽14与患者的嘴部对齐,初始情况下,气囊21内部充满气体,使气囊21膨胀填充满整个固定环2内部,同时将进氧组件与呼吸机连接,这样就能够使呼吸机通过进氧组件将氧气输送通过第一通槽13然后进入面罩本体1内部,这样就能够使面罩本体1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对患者进行供氧;当需要从嘴部插入管子对患者进行检查或者吸痰时,解除第一锁紧组件,使右侧的通孔22与外界连通,第二单向阀24能够使气囊21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24排出到外界,但外界的空气无法通过第二单向阀24进入气囊21,所以能够使气囊21收缩漏出第二通槽14,当气囊21缩至最小后重新连接第一锁紧组件,使右侧的通孔22与外界隔离,然后将管子通过第
二通槽14插入嘴里面,然后带动手动按压泵27向把手25运动,进而带动手动按压泵27收缩,使手动按压泵27内部的空气进入进气孔26,由于第一单向阀23只能使空气从进气孔26通过通孔22进入气囊21,所以推动进气孔26内部的空气进入气囊21内部后,能够使气囊21膨胀,直至气囊21与管子的外侧贴附,这样能够使气囊21将固定环2和管子之间形成的空隙密封,进而避免进氧组件进入的氧气从空隙中流出,同时还能对管子起到夹持的作用,避免管子在固定环内部晃动,这样就能够不同尺寸的管子都能通过固定环2插入患者嘴部进行检查或者护理,还能避免氧气的流失;
[0028]本技术能够将不同尺寸的管子通过固定环和第二通槽插入患者嘴部,使患者不需拆下无创面罩就能够将管子插入嘴部进行检查或护理,不仅在任何管子使用时都能够避免氧气从固定环之间的空隙流出影响患者吸氧,还能对管子进行夹持避免管子在固定环内部晃动。
[0029]实施例二:
[003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如图4

7所示,捆绑组件包括伸缩绑带3,伸缩绑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后端安装有位于面罩本体边沿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后端安装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中部设有捆绑组件,所述面罩本体前端上侧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面罩本体前端下侧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部安装有进氧组件,所述第二通槽内部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于第二通槽内部,所述第二通槽环形设有气囊,所述固定环伸出第二通槽对称开设有与气囊连通的通孔,左侧所述通孔内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右侧所述通孔内部安装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固定环左端固定连接有与通孔位置相匹配的把手,所述把手贯穿设有与左侧通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把手前端安装有与进气孔相连通的手动按压泵,所述固定环右侧安装有与右侧通孔相匹配的第一锁紧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洁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