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片及电池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22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包括极片本体,极片本体至少具有一排印花阵列,印花阵列包括n个间隔排布的印花单元,n>1,各个印花单元从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排布,每个印花单元至少具有一个厚度为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极片及电池极芯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的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及电池极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逐年升高,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快充性能上,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提出了3C甚至4C的快充能力需求,这无疑会对电芯设计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其中,电芯还可以使用在手机、平板型终端、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等的电子设备中,并且,目前电池的主流结构通常设计为卷绕式方形铝壳结构。
[0003]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了卷绕式的极芯结构在进行大倍率快充时,其极芯拐角会对充电倍率产生限制,并且,极芯拐角区域还可能出现析锂甚至极片断裂的风险,从而对电池的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其能够为极片提供膨胀空间,有效地降低了极片在卷绕时所受到的拐角应力,保障极片不会出现析锂或断裂的风险,提高加工成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池极片,包括:
[0007]极片本体,所述极片本体至少具有一排印花阵列;
[0008]所述印花阵列包括n个间隔排布的印花单元,n>1,各个所述印花单元从所述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排布;
[0009]每个所述印花单元至少具有一个厚度为d
i
的印花,所述d
i
沿所述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增大;
[0010]其中,所述i表示所述印花阵列中的第i个所述印花单元,所述d
i
为第i个所述印花单元中的每个印花的厚度,1≤i≤n。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一种改进,所述d
i
满足关系式:d
i
=a+b
·
L
c
·
G
e
;其中,所述a为首个所述印花单元中的每个所述印花的厚度,所述L为第i个所述印花单元的中心与所述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间距,所述G为所述极片本体的单面涂布的重量,所述b、所述c、所述e均为常数。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一种改进,所述d
i
的值为2μm~50μm,所述a的值为2μm~30μm,即2μm≤d
i
≤50μm,2μm≤a≤30μm,所述b、所述c、所述e的值分别为0~1之间的常数,即0≤b≤1,0≤c≤1,0≤e≤1。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一种改进,所述L的值为1m~30m,即1m≤L≤30m。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一种改进,所述极片本体为阴极极片,所述G的值为5mg/cm2~25mg/cm2,即5mg/cm2≤G≤25mg/cm2。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一种改进,所述极片本体为阳极极片,所述G的值为3mg/cm2~15mg/cm2,即3mg/cm2≤G≤15mg/cm2。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一种改进,相邻的所述印花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mm~20mm,具体可以为1mm~5mm、5mm~10mm、10mm~15mm、15mm~20mm,当一排所述印花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印花单元具有多个所述印花时,多个所述印花间隔均匀地排列于所述印花单元。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一种改进,所述印花的直径为W,其中,所述g为0.1~10之间的常数,即0.1≤g≤10。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一种改进,多排所述印花阵列沿所述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的所述印花阵列的印花方向相同或相反。
[0019]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芯,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极片。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极片本体,极片本体至少具有一排印花阵列,印花阵列包括n个间隔排布的印花单元,n>1,各个印花单元从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排布,每个印花单元至少具有一个厚度为d
i
的印花,d
i
沿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增大,其中,i表示印花阵列中的第i个印花单元,d
i
为第i个印花单元中的每个印花的厚度,1≤i≤n,当极片的印花的厚度按上述这样的变化进行设置后,能够解决极片在卷绕时其拐角区存在有析锂及断裂的风险,不仅解决了拐角处出现较大的应力的问题、解决了极片所制成的极芯的大倍率循环析锂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了极片的从卷绕的内圈到外圈的各个不同圈层的极片应力,从而增加了极片间的间隙,为极片提供了所需的膨胀空间,以更好地提升了电池的快充性能。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2为图1中的A

A方向的单个印花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
极片本体;
[0028]2‑
印花阵列;20

印花;
[0029]3‑
极耳;
[0030]T1

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T2

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
[0031]d
i

第i个印花单元中的每个印花的厚度;
[0032]L

第i个印花单元的中心与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间距;
[0033]W

印花的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本体(1),所述极片本体(1)至少具有一排印花阵列(2);所述印花阵列(2)包括n个间隔排布的印花单元,n>1,各个所述印花单元从所述极片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排布;每个所述印花单元至少具有一个厚度为d
i
的印花(20),所述d
i
沿所述极片本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增大;其中,所述i表示所述印花阵列(2)中的第i个所述印花单元,所述d
i
为第i个所述印花单元中的每个印花(20)的厚度,1≤i≤n。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d
i
满足关系式:d
i
=a+b
·
L
c
·
G
e
;其中,所述a为首个所述印花单元中的每个所述印花(20)的厚度,所述L为第i个所述印花单元的中心与所述极片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间距,所述G为所述极片本体(1)的单面涂布的重量,所述b、所述c、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周王汭於洪将金嘉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