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622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涉及带电防护技术领域,包括电检测容腔、放置在电检测容腔内部的电端口、高低压转换隔离变压器、整流桥、滤波电容和低压直流输出端口、与电检测容腔固定连接的防护壳体,所述电检测容腔的左侧面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限位机构的设置,通过防护桩柱、电磁铁、衔铁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电磁铁通电带有磁性的特性和拉力弹簧的伸缩性,成功实现了当电杆通电时,防护桩柱伸出阻挡,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的灵敏度、可靠性,且由于直接连接电杆的输电线路,避免了由于外部电源耗尽而丧失警示效果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防护效率,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带电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输电线路检修工作中,不可避免需要检修人员攀爬上电杆进行作业,因电的肉眼不可见特点,检修人员有误爬带电电杆或触及电杆上运行中的带电回路的潜在危险和隐患,在工程实际中主要采用在带电侧挂标示牌、在作业时加强监护等提供人员安全意识的方式来防止触电,但工作人员误攀爬带电杆或误碰带电回路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事件依然时有发生,因此,必要设计一种自动装置,通过主动限制作业人员动作行为的方式来防止人员触电。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巡检人员错爬带电的电杆,开发了电杆带电声光报警装置,通过检测电杆上部电力输送线的带电情况,发出相应的声光报警,整个带电检测及声光报警控制部分通过太阳能电池或外部辅助电源供电。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电池供电容易出现电池亏电而无法报警的风险,外部辅助电源供电方案过于复杂,传统的声光报警给巡检人员的感官体验较差,若在嘈杂的环境中,警示效果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包括电检测容腔、放置在电检测容腔内部的电端口、高低压转换隔离变压器、整流桥、滤波电容和低压直流输出端口、与电检测容腔固定连接的防护壳体,所述电检测容腔的左侧面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电检测容腔的右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防护壳体的右端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防护壳体的右端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开设有连接口,所述第一螺纹杆穿过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螺纹杆靠近第一固定块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
[0008]所述防护壳体的内部连接有自动限位机构。
[0009]优选地,所述自动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护壳体内左侧面的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远离防护壳体内左侧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桩柱,所述防护桩柱靠近拉力弹簧的一端套接有衔铁,所述衔铁可沿着防护壳体的内壁滑动,所述防护壳体的右侧面开设有限位圆口,所述防护壳体的内壁靠近防护壳体右侧面处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防护桩柱可穿过电磁铁和限位圆口。
[0010]优选地,所述防护壳体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现有的电杆上,所述紧固螺栓穿过连接口。
[0011]优选地,所述防护壳体位于电磁铁和防护壳体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通口,所述低
压直流输出端口包括DC+、DC

,通过第一电导线与电磁铁连接,所述第一电导线穿过第二通口。
[0012]优选地,所述电端口包括L1、L2、L3、N,通过第二电导线与现有电杆的电力传输线连接,所述高低压转换隔离变压器包括T1、T2、T3,用于实现高压电向低压电的隔离转换。
[0013]优选地,所述整流桥包括D1、D2、D3,用于将高低压转换隔离变压器后级的低压交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所述滤波电容包括C1、C2、C3,用于稳定整流桥输出的低压直流电。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自动限位机构的设置,通过防护桩柱、电磁铁、衔铁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电磁铁通电带有磁性的特性和拉力弹簧的伸缩性,成功实现了当电杆通电时,防护桩柱伸出阻挡,当电杆未通电时,防护桩柱缩回防护壳体的内部,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的灵敏度、可靠性,且由于直接连接电杆的输电线路,避免了由于外部电源耗尽而丧失警示效果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防护效率,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0016]2、通过第一螺纹杆和第一螺帽的设置,成功实现了电检测容腔与防护壳体的更稳固连接,结构设置简单,方便拆卸,极利于连接线路和拆卸检修,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中第一通口与电检测容腔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中自动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中电检测容腔的内部逻辑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电检测容腔;101、第一通口;102、第二通口;103、第一螺纹杆;104、第一螺帽;105、电端口;106、高低压转换隔离变压器;107、整流桥;108、滤波电容;109、低压直流输出端口;2、防护壳体;201、拉力弹簧;202、防护桩柱;203、衔铁;204、电磁铁;205、紧固螺栓;3、第二固定块;301、第一固定块;302、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3所示,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包括电检测容腔1、放置在电检测容腔1内部的电端口105、高低压转换隔离变压器106、整流桥107、滤波电容108和低压直流输出端口109、与电检测容腔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的防护壳体2,电检测容腔1的左侧面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口101,电检测容腔1的右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3,防护壳体2的右端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301,防护壳体2的右端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第一固定块301和第二固定块3均开设有连接口302,第一螺纹杆103穿过第一固定块301,第一螺纹杆103靠近第一固定块30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104,防护壳体2的内部连接有自动限位机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通过第一螺纹杆103和第一螺帽104的设置,成功实现了电检测容
腔1与防护壳体2的更稳固连接,结构设置简单,方便拆卸,极利于连接线路和拆卸检修,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4]自动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护壳体2内左侧面的拉力弹簧201,拉力弹簧201远离防护壳体2内左侧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桩柱202,防护桩柱202靠近拉力弹簧201的一端套接有衔铁203,衔铁203可沿着防护壳体2的内壁滑动,防护壳体2的右侧面开设有限位圆口,防护壳体2的内壁靠近防护壳体2右侧面处固定连接有电磁铁204,防护桩柱202可穿过电磁铁204和限位圆口,防护壳体2通过紧固螺栓205固定连接在现有的电杆上,紧固螺栓205穿过连接口302。
[0025]自动限位机构的设置,通过防护桩柱202、电磁铁204、衔铁203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电磁铁204通电带有磁性的特性和拉力弹簧201的伸缩性,成功实现了当电杆通电时,防护桩柱202伸出阻挡,当电杆未通电时,防护桩柱202缩回防护壳体2的内部,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的灵敏度、可靠性,且由于直接连接电杆的输电线路,避免了由于外部电源耗尽而丧失警示效果的情况,极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包括电检测容腔(1)、放置在电检测容腔(1)内部的电端口(105)、高低压转换隔离变压器(106)、整流桥(107)、滤波电容(108)和低压直流输出端口(109)、与电检测容腔(1)固定连接的防护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检测容腔(1)的左侧面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口(101),所述电检测容腔(1)的右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3),所述防护壳体(2)的右端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301),所述防护壳体(2)的右端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所述第一固定块(301)和第二固定块(3)均开设有连接口(302),所述第一螺纹杆(103)穿过第一固定块(301),所述第一螺纹杆(103)靠近第一固定块(30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104);所述防护壳体(2)的内部连接有自动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杆带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护壳体(2)内左侧面的拉力弹簧(201),所述拉力弹簧(201)远离防护壳体(2)内左侧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桩柱(202),所述防护桩柱(202)靠近拉力弹簧(201)的一端套接有衔铁(203),所述衔铁(203)可沿着防护壳体(2)的内壁滑动,所述防护壳体(2)的右侧面开设有限位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飞吴永兵吴永厚孙希凯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