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93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涉及智能门窗技术领域,包括门窗外框,门窗外框后侧壁一端均匀固定有铰链,铰链连接有内框,内框前后固定有内玻璃和外玻璃,内框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且第二通气孔设于外玻璃和内玻璃端部之间,门窗外框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与第二通气孔配合使用的第一通气孔,门窗外框前端通过螺钉连接有门窗内框,门窗内框连接有空气驱动结构,门窗内框连接有用于空气加热的加热结构,加热结构和空气驱动结构的空气驱动端均设于门窗外框;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门窗具有防雾化功能,智能门窗能实现全面充分的防雾化。智能门窗能实现全面充分的防雾化。智能门窗能实现全面充分的防雾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门窗
,特别是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

技术介绍

[0002]门窗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要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
[0003]目前,在冬日里,室内外的温差较大,玻璃窗的内表面会产生雾化现象,会影响到光线和人们的视野,人们生活中使用的智能门窗,不能实现全面充分的防雾化。
[0004]因此提出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包括门窗外框,所述门窗外框后侧壁一端均匀固定有铰链,所述铰链连接有内框,所述内框前后固定有内玻璃和外玻璃,所述内框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且第二通气孔设于外玻璃和内玻璃端部之间,所述门窗外框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与第二通气孔配合使用的第一通气孔,所述门窗外框前端通过螺钉连接有门窗内框,所述门窗内框连接有空气驱动结构,所述门窗内框连接有用于空气加热的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和空气驱动结构的空气驱动端均设于门窗外框。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内框前端底部固定有锁具,所述锁具与门窗内框贴合接触后锁具将内框限定在门窗外框内。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驱动结构包括保护罩、扇叶和驱动马达,所述保护罩和驱动马达安装于门窗内框外壁处,所述驱动马达设于保护罩内,所述驱动马达输出端固定有扇叶,且扇叶在门窗外框内转动。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结构选用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安装于门窗内框侧壁上。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门窗外框一侧内壁上下端均固定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远离扇叶和加热结构设置,所述封堵板可避免热空气在封堵板之间的直孔内流动。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安装于门窗内框外壁,所述开关通过导线与电加热器和驱动马达电连接,所述开关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锁具带动内框转动至门窗外框内,锁具与门窗外框连接好将内框限定在门窗外框内,内框带动第二通气孔与第一通气孔重合,加热结构对空气进行加热,空气驱动结构的驱动马达带动扇叶转动,扇叶驱动加热的空气移动,热空气通过下端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进入到内玻璃和外玻璃内,热空气对内玻璃和外玻璃进行加热处理进行除雾,热空气再通过上端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移动至电加热器处进行再利用,智能门
窗具有防雾化功能,智能门窗能实现全面充分的防雾化,同时,无需除雾时内框可打开使用,此外,封堵板可避免热空气在封堵板之间的直孔内流动,利于热空气进行内循环。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一;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二;
[0017]图3为本技术沿着门窗外框前后对称面方向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门窗内框及其连接结构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扇叶及其连接结构剖视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门窗外框 2.保护罩 3.开关 4.内玻璃 5.门窗内框 6.内框 7.锁具 8.铰链 9.外玻璃 10.封堵板 11.第一通气孔 12.第二通气孔 13.扇叶 14.电加热器 15.驱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5所示,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包括门窗外框1,门窗外框1后侧壁一端均匀固定有铰链8,铰链8连接有内框6,内框6前后固定有内玻璃4和外玻璃9,内框6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12,且第二通气孔12设于外玻璃9和内玻璃4端部之间,门窗外框1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与第二通气孔12配合使用的第一通气孔11,门窗外框1前端通过螺钉连接有门窗内框5,门窗内框5连接有空气驱动结构,空气驱动结构包括保护罩2、扇叶13和驱动马达15,保护罩2和驱动马达15安装于门窗内框5外壁处,驱动马达15设于保护罩2内,驱动马达15输出端固定有扇叶13,且扇叶13在门窗外框1内转动;
[0026]如图3

5所示,门窗内框5连接有用于空气加热的加热结构,加热结构和空气驱动结构的空气驱动端均设于门窗外框1,加热结构选用电加热器14,电加热器14安装于门窗内框5侧壁上,电加热器14对空气加热。
[0027]如图1所示,内框6前端底部固定有锁具7,锁具7与门窗内框5贴合接触后锁具7将内框6限定在门窗外框1内,方便将内框6限定在门窗外框1内。
[0028]如图3所示,门窗外框1一侧内壁上下端均固定有封堵板10,封堵板10远离扇叶13和加热结构设置,封堵板10可避免热空气在封堵板10之间的直孔内流动,利于热空气进行
内循环。
[0029]如图1、4和5所示,开关3安装于门窗内框5外壁,开关3通过导线与电加热器14和驱动马达15电连接,开关3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0030]使用时,将门窗外框1安装好,门窗内框5正对室内,锁具7带动内框6转动至门窗外框1内,锁具7与门窗外框1连接好将内框6限定在门窗外框1内,内框6带动第二通气孔12与第一通气孔11重合,加热结构对空气进行加热,空气驱动结构的驱动马达15带动扇叶13转动,扇叶13驱动加热的空气移动,热空气通过下端的第一通气孔11和第二通气孔12进入到内玻璃4和外玻璃9内,热空气对内玻璃4和外玻璃9进行加热处理进行除雾,热空气再通过上端的第一通气孔11和第二通气孔12移动至电加热器14处进行再利用,智能门窗具有防雾化功能,智能门窗能实现全面充分的防雾化,同时,无需除雾时内框6可打开使用,此外,封堵板10可避免热空气在封堵板10之间的直孔内流动,利于热空气进行内循环。
[00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包括门窗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外框(1)后侧壁一端均匀固定有铰链(8),所述铰链(8)连接有内框(6),所述内框(6)前后固定有内玻璃(4)和外玻璃(9),所述内框(6)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12),且第二通气孔(12)设于外玻璃(9)和内玻璃(4)端部之间,所述门窗外框(1)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与第二通气孔(12)配合使用的第一通气孔(11),所述门窗外框(1)前端通过螺钉连接有门窗内框(5),所述门窗内框(5)连接有空气驱动结构,所述门窗内框(5)连接有用于空气加热的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和空气驱动结构的空气驱动端均设于门窗外框(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6)前端底部固定有锁具(7),所述锁具(7)与门窗内框(5)贴合接触后锁具(7)将内框(6)限定在门窗外框(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雾化功能的智能门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浩宇翁照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丰实智能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