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延校准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515693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时延校准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应用于基站的时延校准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序列,检测序列为来自用户设备UE生成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序列;对检测序列进行分段,得到N段子序列,其中,N大于1;对各段子序列进行前导码标识符PI D检测,并确定首次检测到PI D的第m段子序列,其中,m小于N;根据PI D检测结果确定初始时延值;在m不等于1且初始时延值大于等于预设时延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m段子序列的序列参数确定初始时延校准值;根据初始时延校准值确定时延校准值,基于此,基站能够根据初始时延值和检测序列中第m段子序列对应的序列参数进行时延校准得到时延校准值。时延校准值。时延校准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时延校准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无线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时延校准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NR协议中,PRACH格式有由循环前缀CP、序列及重复、保护间隔GI组成,而随机接入的最大覆盖范围取决于PRACH格式的循环前缀CP大小和循环移位参数N
CS
值的选取。假设PRACH格式的CP长度为N
CP
个Ts,Ts为系统采样间隔,N
CS
取0时,最大覆盖距离大约为:N
CP
*Ts*c/2。以NR短格式最长CP的C2格式,高频120k为例,其最大覆盖距离为1.25km,对于超过此距离的终端,无法根据常规方法检测到终端,这限制了单小区的最大使用范围。
[0003]在相关技术中,对于超远覆盖,利用常规的随机接入检测方法只能计算出初始时延值,而无法对PRACH格式中的多个序列进行识别以获得对初始时延值的校准量,因此,常规的随机接入检测方法基于初始时延值无法得出时延校准值。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时延校准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序列,所述检测序列为来自用户设备UE生成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序列;对所述检测序列进行分段,得到N段子序列,其中,N大于1;对各段所述子序列进行前导码标识符PID检测,并确定首次检测到PID的第m段子序列,其中,m小于N;根据PID检测结果确定初始时延值;在m不等于1且所述初始时延值大于等于预设时延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m段子序列的序列参数确定初始时延校准值;根据所述初始时延校准值确定时延校准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m等于1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初始时延校准值为所述初始时延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m不等于1且所述初始时延值小于预设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初始时延校准值为所述初始时延值加上(m

1)*N
seq
之和,其中,N
seq
为对所述检测序列的采样点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参数包括峰值,所述在m不等于1且所述初始时延值大于等于预设时延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m段子序列的序列参数确定初始时延校准值,包括:在所述第m段子序列的峰值大于峰值判断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初始时延校准值为所述初始时延值加上(m

2)*N
seq
之和;或者,在所述第m段子序列的峰值小于等于峰值判断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初始时延校准值为所述初始时延值加上(m

1)*N
seq
之和;其中,N
seq
为对所述检测序列的采样点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参数包括峰值,所述在m不等于1且所述初始时延值大于等于预设时延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m段子序列的序列参数确定初始时延校准值,包括:在所述第m段子序列的峰值大于N段所述子序列对应峰值的平均值乘以峰值判断偏差比例值之积,确定所述初始时延校准值为所述初始时延值加上(m

2)*N
seq
之和;或者,在所述第m段子序列的峰值小于等于N段所述子序列对应峰值的平均值乘以峰值判断偏差比例值之积,确定所述初始时延校准值为所述初始时延值加上(m

1)*N
seq
之和;其中,N
seq
为对所述检测序列的采样点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参数包括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所述在m不等于1且所述初始时延值大于等于预设时延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m段子序列的序列参数确定初始时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欢欢于泳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