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RPC电缆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58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6
为了解决电缆沟重量大、强度低、施工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RPC电缆沟,包括电缆沟沟壁、电缆沟底板,电缆沟沟壁呈丄字型结构,电缆沟沟壁外侧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壁柱,壁柱沿电缆沟沟壁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延伸至电缆沟沟壁底端,电缆沟沟壁内侧面上设置有电缆支架,电缆沟底板上端面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排水槽,此外,电缆沟沟壁和电缆沟底板上设置有位置对应分布的螺纹孔,电缆沟底板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两组电缆沟沟壁之间,整体装置采用装配式结构,通过在电缆沟沟壁外侧设置壁柱,改变电缆沟构件受力方式,极大降低了电缆沟构件的最大弯矩,从而降低沟壁和底板的厚度,减少材料用量和重量,提高施工效率。高施工效率。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RPC电缆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沟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RPC电缆沟。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沟是发电厂、变电站等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设施,目前常用的电缆沟分为现浇施工和预制装配式电缆沟两大类,现浇电缆沟现场施工周期长、现场施工质量较差、设备支架安装困难等问题,同时现浇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施工受季节影响大等问题,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电力建设向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和工业化方向发展,预制装配式电缆沟替代现浇电缆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装配式电缆沟能够较好地实现工厂化生产和标准化施工,现有应用的装配式电缆沟材质主要为普通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这些混凝土材料由于强度较低,使得构件截面尺寸较大,因而导致相应的预制电缆沟重量大、安装施工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RPC电缆沟,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RPC电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沟沟壁、电缆沟底板,所述电缆沟沟壁呈丄字型结构,电缆沟沟壁外侧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壁柱,所述壁柱沿电缆沟沟壁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延伸至电缆沟沟壁底端,电缆沟沟壁内侧面上设置有电缆支架,所述电缆沟底板上端面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排水槽,此外,所述电缆沟沟壁和电缆沟底板上设置有位置对应分布的螺纹孔,电缆沟底板和电缆沟沟壁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0004]电缆沟构件采用沟壁和底板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分体式安装,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在电缆沟沟壁外侧面设置壁柱,改变电缆沟沟壁的受力方式,通过壁柱将垂直于沟壁方向上的力分散到沿平行于沟壁方向,有效降低了电缆沟构件的最大弯矩,从而可以降低电缆沟沟壁和电缆沟底板厚度。
[0005]优选的,所述电缆沟沟壁和电缆沟底板均由RPC混凝土预制而成。
[0006]采用高强度RPC混凝土可以有效提高电缆沟构件强度,降低电缆沟构件重量,便于运输和安装。
[0007]优选的,所述电缆沟侧壁上端设置有盖板卡口。
[0008]通过盖板卡口可以方便将盖板安装至电缆沟沟壁上端。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电缆沟悬臂受力模式相比,本装置通过在电缆沟沟壁增加壁柱,形成简支受力结构,将部分垂直于电缆沟沟壁方向上的力分散到沿平行于电缆沟沟壁方向,电缆沟上的最大弯矩可减少至悬臂构件的大约三分之一,因此,在相同的受力和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电力沟沟壁和电力沟底沟壁的厚度可降低至原厚度的一半左右。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立体图图3为现有电缆沟受力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受力示意图其中:1

电缆沟沟壁,2

电缆沟底板,3

壁柱,4

电缆支架,5

盖板卡口,6

排水槽,7

螺纹孔,8

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2]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3]如图1

2示的装配式RPC电缆沟,包括两组电缆沟沟壁1、搭接在两组电缆沟沟壁1之间的电缆沟底板2,电缆沟沟壁1横截面呈丄字型结构,由纵板和固定连接于纵板下方的横板组成,电缆沟沟壁1的纵板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电缆支架4,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壁柱3,所述壁柱3沿着电缆沟沟壁1纵板外侧面和横板上端面分布,电缆沟底板2的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排水槽6,排水槽6沿着电缆沟底板2的长度方向分布,电缆沟底板2的左右两侧和电缆沟沟壁1的横板上设置有位置对应分布且上下贯穿分布的螺纹孔7,电缆沟底板2与电缆沟沟壁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8穿过螺纹孔7后固定,在电缆沟沟壁1的上端还设置有盖板卡口5,方便安装盖板。
[0014]根据设计的电缆沟构件截面尺寸确定电缆沟沟壁1和电缆沟底板2的尺寸,电缆沟沟壁1和电缆沟底板2均由RPC混凝土预制而成,现场安装时,相邻的电缆沟构件依次拼接,并在连接处设置止水条防水。
[0015]图3为传统电缆沟悬臂,其沟壁的底端为固定端,上端为自由端,图4为本装置受力图,以壁柱3为电缆沟沟壁1的支撑,由于是装配式结构,不考虑电缆沟沟壁1的底端受到电缆沟底板2的约束贡献,因此本装置电缆沟沟壁1的受力方式为两对边支撑的板构件。
[0016]为方便进行比较,结合实际工程需要,设定电缆沟沟深h=1.3m,分段预制节段长度L=2.0m,此处两者均未考虑电缆支架所受荷载。
[0017]两种电缆沟结构的计算简图如下图3、图4所示,沟壁底端所受的分布荷载最大值q均相同,下面根据结构力学和《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进行计算。
[0018]由图3可得电缆沟沟壁底部最大弯矩M
1max
= qh2/6 ;对于图4,由结构静力计算手册(P.231,表4

34)按弹性理论计算如下:h/L=1.3/2.0=0.65,查表4

34,得系数α=0.0533,因此M
2max
=0.0533qh2;
比较M
1max
与M
2max
可知,M
1max
是M
2max
的3.12倍,即本装置电缆沟上的最大弯矩约为传统悬臂构件上的最大弯矩的三分之一,因此,综合考虑电缆沟底板和电缆支架荷载的影响,在不降低结构构造要求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比现有现浇结构节省约一半的材料。
[0019]本装置通过增加壁柱3改变电缆沟整体结构的受力方式,使得电缆沟构件最大弯矩显著降低,从而减小沟壁和底板壁厚,以降低混凝土用量,减轻整体构件重量,提高电缆沟构件的施工效率。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RPC电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沟沟壁、电缆沟底板,所述电缆沟沟壁呈丄字型结构,电缆沟沟壁外侧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壁柱,所述壁柱沿电缆沟沟壁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延伸至电缆沟沟壁底端,电缆沟沟壁内侧面上设置有电缆支架,所述电缆沟底板上端面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排水槽,此外,所述电缆沟沟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社张深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