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电催化苯甲醚氯化的晶面优先取向可控型Fe2O3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545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涉及芳香族化合物氯化催化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催化苯甲醚氯化的晶面优先可控型Fe2O3纳米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Fe2O3(400)晶面纳米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并未限定所述催化剂制备方法,为深入研究,公开了一种水热法制备Fe2O3(400)晶面纳米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工艺简单易行,催化剂可附着在多种不同的基底上,易于工业化实施。所制得复合材料电极具有较好的形貌保持性,以及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原料廉价易得,无毒,工艺简单,可直接作为电极用于电催化苯甲醚氯化反应。化反应。化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催化苯甲醚氯化的晶面优先取向可控型Fe2O3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
,涉及芳香族化合物氯化催化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催化苯甲醚氯化的晶面优先可控型Fe2O3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氯化芳香族化合物常被用作交叉耦合反应中有价值的中间体,而氯基通常被认为是天然产品和功能分子中的关键调节剂,特别是在药品中。芳香族氯化反应(ACR)可以通过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来改善其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特性。近几十年来,通过电化学过程进行 ACR具有广阔的实用前景,应该指出的是均相电催化剂具有与底物接触面大、催化反应传质效率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氯化。然而溶液中均相电催化通常是错综复杂的,很难将电催化剂从反应体系中整体分离出来,导致催化剂的严重损失,工业上难以实现一体化的操作。相对而言,非均相电催化剂拥有包括长寿命、易回收循环利用等独特优势,对其进行有效设计具有很大提升非均相电催化性能的空间。到目前为止,利用非均相电催化剂进行ACR的相关报道很少。
[0003]迄今,已有一个典型报道[Nano Energy 2021,80.]指出,精确地设计了带有Fe

N4催化活性位点的Fe

Nx

C单原子作为ACR的非均相电催化剂。然而,单原子制备过程需要精细调控,粒径越小导致其表面自由能大幅增加,更易团聚,则达不到理想的催化活性,同时,工业中催化剂产量较少。因此,引入新的方法来设计用于ACR的非均相电催化剂是迫切的。非均相催化剂的晶面性质与催化性能具有一定相关性,不同晶面对中间产物的吸附能垒存在差异性,因此针对晶面的调控是一种提升催化活性的有效方法。
[0004]已有报道[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1,13(33),39165

39177;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8,10(24),20530

20539.],Zn(101)晶面对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是有利的,因为在Zn(101) 晶面上二氧化碳对COOH*的相对势垒比Zn(002)晶面上低;Cu2O催化剂的(111)晶面可以稳定地吸附CO*,以增强C

C耦合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因此,利用催化剂晶面与反应物、中间体、产物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ACR催化反应机理。
[0005]可以预见,结合Fe基材料的高ACR活性,通过晶面调控来提高ACR活性是一条很有前途的途径。迄今为止,据专利技术人所知,尚未见有关于非均相电催化剂的晶面取向对ACR 影响的公开报道,也未见公开晶面优先可控型Fe2O3纳米材料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于电催化芳香族化合物氯化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将晶面优先取向可控型 Fe2O3纳米催化剂,应用于电催化苯甲醚氯化正极材料。
[0007]一种用于电催化苯甲醚氯化的晶面优先取向可控型Fe2O3纳米催化剂,所述催化剂
为 Fe2O3(400)晶面纳米材料。
[0008]所述电催化苯甲醚氯化,包括:配制包含有0.1mol
·
L
‑1n

Bu4NBF4、0.01mol
·
L
‑1n
‑ꢀ
Bu4NOH、0.1mol
·
L
‑1苯甲醚(ANI)、0.25mol
·
L

1 1,2

二氯乙烷(DCE)和1mol
·
L
‑1N,N

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密封并置于暗处;以铂片为对电极,氯化银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Fe2O3(400)晶面纳米材料为工作正电极,恒电位为1.8~3.0V vs.RHE,反应1~10h,优选2.4V下反应2h,反应完成后,将催化剂Fe2O3(400)晶面纳米材料用去离子水充分冲洗,自然晾干。
[0009]经上述电催化苯甲醚氯化反应后,4

氯苯甲醚的产率最高达到198.1μmol mg
‑1h
‑1。
[0010]本专利技术并未限定所述Fe2O3(400)晶面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下述所公开的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
[0011]一种Fe2O3(400)晶面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A.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对基材进行超声波清洗,去除表面的有机物和其他杂质;
[0013]B.将九水合硝酸铁、尿素和去离子水按照固液比为0.1g~10g:0.1g~5g:10~50mL 的比例,搅拌均匀成溶液;
[0014]C.将溶液和一张预处理后的基材转移到特氟龙衬里的不锈钢高压釜中,100~200℃水热3~10h,冷却至室温,沉淀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充分洗涤,60℃真空干燥12h得到纳米前驱体[Fe(CON2H4)6](NO3)3;
[0015]D.将纳米前驱体[Fe(CON2H4)6](NO3)3转入半封闭的瓷舟中,加入氢源,移至程序升温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400℃煅烧1~3h优选2h,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即得 Fe2O3(400)晶面纳米催化剂。
[0016]本专利技术较优公开例中,步骤A所述基材为碳纸CP、碳布CC、泡沫镍NF、导电玻璃 FTO或不锈钢网SSM,优选碳纸CP。
[0017]本专利技术较优公开例中,步骤C所述基材的尺寸为4
×
2cm2。
[0018]本专利技术较优公开例中,步骤D所述氢源为H2/N2体积比为5:95混合气或H2/Ar体积比为5:95混合气;所述程序升温管式炉,其升温速率为10℃/min,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0019]尿素,中文名又为脲、碳酰二胺、碳酰二胺脲、碳酰胺等;苯甲醚,中文名又为大茴香醚、茴香醚、甲氧基苯、甲基苯基醚等。
[0020]利用X

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形貌结构分析,以含有苯甲醚(ANI)的N,N

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为目标进行电催化苯甲醚氯化实验,通过分析电化学极化曲线(LSV)和稳定性测试,以评估其电催化氯化活性。
[0021]晶面优先取向可控型Fe2O3纳米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实验:
[0022](1)配制包含有浓度为0.1mol
·
L
‑1n

Bu4NBF4,0.01mol
·
L
‑1n

Bu4NOH,0.1mol
·
L
‑1苯甲醚(ANI),0.25mol
·
L

1 1,2

二氯乙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催化苯甲醚氯化的晶面优先取向可控型Fe2O3纳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Fe2O3(400)晶面纳米材料。2.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Fe2O3(400)晶面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对基材进行超声波清洗,去除表面的有机物和其他杂质;B.将九水合硝酸铁、尿素和去离子水按照固液比为0.1g~10g:0.1g~5g:10~50mL的比例,搅拌均匀成溶液;C.将溶液和一张预处理后的基材转移到特氟龙衬里的不锈钢高压釜中,100~200℃水热3~10h,冷却至室温,沉淀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充分洗涤,60℃真空干燥12h得到纳米前驱体[Fe(CON2H4)6](NO3)3;D.将纳米前驱体[Fe(CON2H4)6](NO3)3转入半封闭的瓷舟中,加入氢源,移至程序升温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400℃煅烧1~3h,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即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Fe2O3(400)晶面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基材为碳纸CP、碳布CC、泡沫镍N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伟东吴倩李逸欢张正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