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亮专利>正文

一种血管介入用尾端扩径式血管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24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用尾端扩径式血管鞘,鞘管一端插入到血管内,鞘管尾端的基座上安装有止血阀,所述基座与鞘管的连接部分外侧套装有护套,所述基座侧部通过柔性导管连接有三通阀,基座的尾部开设有圆锥型漏斗状槽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基座的尾部开设有圆锥型漏斗状槽体结构,槽体结构远端与鞘管相连部分的内腔直径与鞘管内腔直径相一致,槽体结构与止血阀相连位置的内腔直径大于鞘管内腔直径,采用圆锥型漏斗状槽体结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介入器具进入鞘管的便利性,U型扣板为可拆卸结构设计,对血管鞘进行留置缝合后,利用胶带对U型扣板以及鞘管进行进一步限位固定。管进行进一步限位固定。管进行进一步限位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介入用尾端扩径式血管鞘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血管介入用尾端扩径式血管鞘。

技术介绍

[0002]微创介入手术是指在各种影像设备指导下,利用导管、支架等介入器械,完成对血管或腔体内病变的治疗;实施微创介入治疗有赖于各种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血管鞘是介入治疗中必需的器械,通过经皮穿刺血管,形成体外到血管腔内的通道,使得其它手术器械,如导引导管,顺利的进入血管,现有技术中,由于引导管等器具外径尺寸与血管鞘内腔直径相一致,因此器械插入时较为困难,同时血管鞘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要长时间留在身体中,目前的固定方法固定效果较差,血管鞘容易向外滑脱,造成手术失败,给患者带来痛苦,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用尾端扩径式血管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介入器械不便于插入到血管鞘内,且传统的固定方式血管鞘容易产生滑脱,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血管介入用尾端扩径式血管鞘,所述鞘管一端插入血管内,所述鞘管的尾端基座上设置有止血阀,所述基座与鞘管的连接部分外侧套装有护套,所述基座侧部通过柔性导管连接有三通阀,所述基座的尾部开设有圆锥型漏斗状槽体结构,所述槽体结构远端与鞘管相连部分的内腔直径与鞘管内腔直径相一致,所述槽体结构与止血阀相连位置的内腔直径大于鞘管内腔直径,所述止血阀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尾座,所述护套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上转动套装有U型扣板,所述U型扣板的顶角位置上沿倾斜方向连接有胶带,所述U型扣板上设置有网格板。
[0005]上述槽体结构与止血阀导通位置的内腔直径为鞘管内腔直径的1.1

1.5倍。
[0006]上述槽体结构与鞘管连通位置上为圆弧形倒角结构。
[0007]上述U型扣板下端面贴装有透气海绵垫层。
[0008]上述U型扣板的一端设置有塑料材质卡扣,所述卡扣为环形结构且下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置的尺寸小于固定销的直径尺寸。
[0009]上述尾座的开口端设置有螺纹座,所述螺纹座位置上旋接有端盖。
[0010]上述耳板上辊压有防滑纹且开设有贯穿孔。
[0011]上述护套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位置上扣装有U型托板,所述U型托板的两端设置有穿线孔。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用尾端扩径式血管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基座的尾部开设有圆锥型斗状槽体结构,槽体结构与鞘管导通部分的内腔直径
与鞘管内腔直径相一致,槽体结构与止血阀导通位置的内腔直径大于鞘管内腔直径,采用圆锥型斗状槽体结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介入器具进入鞘管的便利性;
[0015]2、护套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耳板,可以利用耳板对血管鞘外露的基座部分进行握持,提高操作便利性,采用双侧对称式布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握持稳定性;
[0016]3、U型扣板为可拆卸结构设计,对血管鞘进行留置后,把U型扣板扣装到固定销上,将消毒棉球放置在鞘管与皮肤接触位置上,翻转U型扣板对消毒棉球进行压紧,并利用胶带对U型扣板以及鞘管进行进一步限位固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未安装U型扣板状态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U型扣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安装有U型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的U型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鞘管;2、基座;3、止血阀;4、护套;5、柔性导管;6、三通阀;7、槽体结构;8、尾座;9、耳板;10、固定销;11、U型扣板;12、胶带;13、网格板;14、螺纹座;15、端盖;16、环形凹槽;17、U型托板;18、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0027]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介入用尾端扩径式血管鞘:
[0028]实施例:由说明书附图1

5可知,本方案将鞘管1一端插入到血管内,鞘管1尾端上的基座2上设置有止血阀3,基座2与鞘管1的连接部分外侧套装有护套4,基座2侧部通过柔性导管5连接有三通阀6,基座2的尾部开设有圆锥型漏斗状槽体结构7,槽体结构7与鞘管1导通部分的内腔直径与鞘管1内腔直径相一致,槽体结构7与止血阀3导通位置的内腔直径大于鞘管1内腔直径,止血阀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尾座8,护套4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耳板9,耳板9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销10,固定销10上转动套装有U型扣板11,U型扣板11的顶角位置上沿倾斜方向连接有胶带12,U型扣板11上设置有网格板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在基座2的尾部开设有圆锥型漏斗状槽体结构7,槽体结构7与鞘管1导通部分的内腔直径与鞘管1内腔直径相一致,槽体结构7与止血阀3导通位置的内腔直径大于鞘管1内腔直径,采用圆锥型斗状槽体结构7设计可以大大提高介入器具进入鞘管1的便利性,同时,护套4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耳板9,可以利用耳板9对血管鞘外露的基座2部分进行握持,提高操作便利性,
采用双侧对称式布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握持稳定性,U型扣板11为可拆卸结构设计,对血管鞘进行留置、缝合固定后,把U型扣板11扣装到固定销10上,将消毒棉球放置在鞘管1与皮肤接触位置上,翻转U型扣板11对消毒棉球进行压紧,并利用胶带12对U型扣板11以及鞘管1进行进一步限位固定,U型扣板11的顶角位置上沿倾斜方向连接有胶带12,可以从四个方向上对U型扣板11进行限位固定,大大提高固定效果,进而有效保证血管鞘留置稳定性,U型扣板11上设置有网格板13,可以使消毒棉球位置与外界保持透气导通,便于伤口愈合。
[002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槽体结构7与止血阀3导通位置的内腔直径为鞘管1内腔直径的1.1

1.5倍,如图1

2所示,槽体结构7与止血阀3导通位置的内腔直径D与鞘管1内腔直径d的比值为1.1

1.5,可以在保证血管鞘尾部体积相对变化较小的情况下,使得进口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用尾端扩径式血管鞘,包括鞘管,所述鞘管一端插入血管内,所述鞘管的尾端基座一端设置有止血阀,所述基座与鞘管的连接部分外侧套装有护套,所述基座侧部通过柔性导管连接有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尾部与止血阀连接部分开设有圆锥型漏斗状槽体结构,所述槽体结构远端与鞘管相连部分的内腔直径与鞘管内腔直径相一致,所述槽体结构与止血阀相连位置的内腔直径大于鞘管内腔直径,所述止血阀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尾座,所述护套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上转动套装有可拆卸式U型扣板,所述U型扣板的顶角位置上沿倾斜方向连接有胶带,所述U型扣板上设置有网格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用尾端扩径式血管鞘,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结构与止血阀导通位置的内腔直径为鞘管内腔直径的1.1

1.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亮
申请(专利权)人:郭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