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振分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00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振分束器,包括封装壳体、分光片、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偏振片、第一双折射晶体及第二双折射晶体;分光片的第一侧面镀有增透膜且第二侧面镀有反射膜和增透膜,偏振片设置于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的出口,第一双折射晶体设置于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的入口,第二双折射晶体设置于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的入口;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位于分光片的第一侧,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位于分光片的第二侧,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分别位于分光片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降低光纤管理难度、减小体积及成本、获得更稳定的光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光通信技术领域。通信技术领域。通信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振分束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光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偏振分束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干光通信系统由于具有很多其它系统所没有的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相干光通信系统增加了接收机的选择性等。现有的偏振相干分束的光器件通常通过光纤将起偏器、耦合器以及偏振分束器连接,存在以下问题:容易受环境影响、性能不稳定,体积大、成本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振分束器,能够降低光纤管理难度、减小体积及成本、获得更稳定的光学性能。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偏振分束器,包括封装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壳体内部的分光片、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偏振片、第一双折射晶体及第二双折射晶体;其中,所述分光片的第一侧面镀有增透膜且第二侧面镀有反射膜和增透膜,所述偏振片设置于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的出口,所述第一双折射晶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的入口,所述第二双折射晶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的入口;所述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位于所述分光片的第一侧,所述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位于所述分光片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分别位于所述分光片的两侧。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与所述分光片的夹角均为锐角。
[0006]可选地,所述分光片位于所述封装壳体的中心位置。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与所述分光片的夹角均相等。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与所述分光片的夹角均为67.5度。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双折射晶体和/或所述第二双折射晶体包括沃拉斯顿棱镜。
[0010]可选地,所述分光片的第二侧面的反射膜与增透膜的比例为50:50。
[0011]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将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分别布置在薄膜分光片的两侧,信号光从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进入分光片、参考光从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进入分光片,信号光和参考光在分光片叠加干涉并可按比例分光后分别从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输出;采用自由空间光路进行传输,器件均集成在封装壳体上,减少了光纤处理和管理的难度,减小了光器件的体积,有效降低了成本,且获得更稳定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振分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偏振分束器,包括封装壳体100,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壳体100内部的分光片106、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101、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102、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103、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104、偏振片105、第一双折射晶体107及第二双折射晶体108;其中,所述分光片106的第一侧面镀有增透膜且第二侧面镀有反射膜和增透膜,所述偏振片105设置于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101的出口,所述第一双折射晶体107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103的入口,所述第二双折射晶体108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104的入口;所述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101位于所述分光片106的第一侧,所述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102位于所述分光片106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103和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104分别位于所述分光片106的两侧。
[0015]需要说明的是,分光片第二侧面的反射膜和增透膜的比例根据实际应用确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0016]具体地,信号光从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101输入,经过偏振片105起偏后获得线偏振光;参考光从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102输入,信号光和参考光同时经过预设比例的膜层薄膜分光片106后,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的线偏振光会和参考光相互叠加并产生干涉,一部分光会反射至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103,一部分光会透射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104。由于输出双纤准直器设有双折射晶体,可以将光束分为两束彼此分开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产生的的干涉光会分束成两束线偏振光从双纤准直器输出。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与所述分光片的夹角均为锐角。
[001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与分光片成一定角度,能更有效的节省光器件空间、降低光纤管理的难度、获得更加稳定的性能。
[0019]可选地,所述分光片位于所述封装壳体的中心位置。
[0020]需要说明的是,分光片位于封装壳体的中心位置,更便于布置分布在分光片两侧的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使分布在分光片两侧的单纤准直器或双纤准直器更均匀,减少光纤处理及管理的难度。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与所述分光片的夹角均相等。
[002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与分光片的夹角均相等便于光路的有效传输,减少光路的无效传播。
[0023]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与所述分光片的夹角均为67.5度。
[0024]具体地,当分光片为竖直方向,则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和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分
别与水平方向成约22.5度夹角,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和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分光片水平方向成22.5度夹角。
[0025]可选地,所述第一双折射晶体和/或所述第二双折射晶体包括沃拉斯顿棱镜。
[0026]需要说明的是,双折射晶体根据实际应用确定,包括但不限于沃拉斯顿棱镜,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0027]可选地,所述分光片的第二侧面的反射膜与增透膜的比例为50:50。
[0028]具体地,当第二侧面的反射膜与增透膜的比例为50:50,则表明从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及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的出射光相等。分光片的第二侧面的反射膜与增透膜的比例根据从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及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的出射光的比例确定。
[0029]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将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分别布置在薄膜分光片的两侧,信号光从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进入分光片、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壳体内部的分光片、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偏振片、第一双折射晶体及第二双折射晶体;其中,所述分光片的第一侧面镀有增透膜且第二侧面镀有反射膜和增透膜,所述偏振片设置于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的出口,所述第一双折射晶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的入口,所述第二双折射晶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的入口;所述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位于所述分光片的第一侧,所述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位于所述分光片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所述第二输出双纤准直器分别位于所述分光片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二输入单纤准直器、所述第一输出双纤准直器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宣盘陆继乐赵德平段誉曹丁象徐迎彬谢昌斌王碧明雷芬芬刘文东卢子荣于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光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