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缷压孔代替地下室抗浮锚杆。其技术方案包括卸压管和挡盖,所述卸压管的下端开口内侧开设有螺纹口,所述卸压管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顶盖,所述卸压管的内部顶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环形阵列分布有联动杆,且联动杆的顶端固定在顶盖上,所述卸压管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且环形槽内滑动套接有套环,所述环形槽的开口处开设有凹口,所述挡盖卡接在凹口内,所述螺纹口的直径大于卸压管的内直径,且螺纹口内设有密封垫圈,所述顶盖与卸压管大小相适配,且顶盖的上端面开设有扭力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有效卸压,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和可后期安装,提高便携性的优点。提高便携性的优点。提高便携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缷压孔代替地下室抗浮锚杆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护
,具体为一种用缷压孔代替地下室抗浮锚杆。
技术介绍
[0002]抗浮锚杆,是建筑工程地下结构抗浮措施的一种。抗浮锚杆,指的是抵抗其上建筑物向上移位而设置的结构构件,与地下水位高低及变化情况有关,与抗压桩受力方向相反。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与一般基础桩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础桩通常为抗压桩,桩体承受建筑荷载压力,受力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建筑荷载的变化而变化;而抗浮桩则为抗拔桩体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桩受力也是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但两者受力机制恰好相反。
[0003]地下室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抗浮锚杆进行反作用力的防护。当地下水过多向上产生压力,通过抗浮锚杆增强地下室的抗压能力。但抗浮锚杆无法对水压进行消除,当过高的压力冲击易造成墙体和地面损坏,实用性差,长期受到高压冲击易造成建筑损坏,降低使用寿命;且现有的防护结构一般在建造过程中预埋进入墙体和地面水泥内部,这种装配方式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缷压孔代替地下室抗浮锚杆,具备有效卸压,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和可后期安装,提高便携性的优点,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缷压孔代替地下室抗浮锚杆,包括卸压管和挡盖,所述卸压管的下端开口内侧开设有螺纹口,所述卸压管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顶盖,所述卸压管的内部顶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环形阵列分布有联动杆,且联动杆的顶端固定在顶盖上,所述卸压管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且环形槽内滑动套接有套环,所述环形槽的开口处开设有凹口,所述挡盖卡接在凹口内。
[0006]优选的,所述螺纹口的直径大于卸压管的内直径,且螺纹口内设有密封垫圈。通过螺纹口与预埋管的连接座对接实现卸压管的安装,密封垫圈提高连接密封性。
[0007]优选的,所述顶盖与卸压管大小相适配,且顶盖的上端面开设有扭力槽,所述顶盖与卸压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圈。通过顶盖对卸压管上端进行封闭,扭力槽便于操作者转动顶盖带动卸压管转动,密封垫圈提高连接处密封性。
[0008]优选的,所述环形槽位于活动槽的下侧,且环形槽与活动槽之间通过密封套筒连接,所述联动杆的下端穿过密封套筒后与套环相连接。联动杆在密封套筒内部滑动,通过密封套筒的橡胶内圈进行密封,避免环形槽内部润滑油泄露。
[0009]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套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套环下侧,弹簧下端固定在环形槽内部底端。通过弹簧带动套环回弹复位。
[0010]优选的,所述挡盖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弧形的挡盖组成密封套,密封套套接在凹口内,两个挡盖的连接处通过卡扣与卡槽连接。通过挡盖组成的密封套对环形槽进行密封,起
到防护作用,可拆卸的设计便于后期维护。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地下室建造过程中将预埋管安装在墙体内,将卸压管插接在预埋管内部,手持通过扭力槽转动卸压管,使卸压管底部的螺纹口螺纹安装在预埋管内部的对接座上,此时顶盖与墙面保持水平,使用过程中当高压水通过对接做进入卸压管内部,此时水流挤压顶盖,当压力高于弹簧的弹性系数时,顶盖向外打开,顶盖通过联动杆带动套环上升,套环带动弹簧拉伸,通过本装置将高压水通过卸压管内部通道向外排出,降低墙体受到的冲击力,当水压降低后,弹簧回弹带动顶盖复位,此时形成封闭,通过扭力槽反向转动卸压管可实现拆卸,便于更换新的卸压管,可打开两个挡盖对环形槽内部添加润滑油,便于提高使用寿命,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便于安装拆卸的设计,方便装配和维护,同时通过卸压降低墙体受力,可提高建筑寿命,确保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挡盖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顶盖;2、卸压管;3、挡盖;4、环形槽;5、螺纹口;6、弹簧;7、套环;8、联动杆;9、活动槽;10、扭力槽;11、凹口;1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一
[0019]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实施例:一种用缷压孔代替地下室抗浮锚杆,包括卸压管2,卸压管2的下端开口内侧开设有螺纹口5,螺纹口5的直径大于卸压管2的内直径,且螺纹口5内设有密封垫圈,通过螺纹口5与预埋管的连接座对接实现卸压管2的安装,密封垫圈提高连接密封性,卸压管2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顶盖1,卸压管2的内部顶端开设有活动槽9,活动槽9内环形阵列分布有联动杆8,且联动杆8的顶端固定在顶盖1上,顶盖1与卸压管2大小相适配,且顶盖1的上端面开设有扭力槽10,顶盖1与卸压管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圈,通过顶盖1对卸压管2上端进行封闭,扭力槽10便于操作者转动顶盖1带动卸压管2转动,密封垫圈提高连接处密封性。
[0020]实施例二
[00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实施例:一种用缷压孔代替地下室抗浮锚杆,包括卸压管2和挡盖3,卸压管2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4,且环形槽4内滑动套接有套环7,环形槽4的开口处开设有凹口11,挡盖3卡接在凹口11内,环形槽4位于活动槽9的下侧,且环形槽4与活动槽9之间通过密封套筒连接,联动杆8的下端穿过密封套筒后与套环7相连接,联动杆8在密封套筒内部滑动,通过密封套筒的橡胶内圈进行密封,避免环形槽4内部润滑
油泄露,环形槽4的内部套接有弹簧6,且弹簧6的上端固定在套环7下侧,弹簧6下端固定在环形槽4内部底端,通过弹簧6带动套环7回弹复位,挡盖3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弧形的挡盖3组成密封套,密封套套接在凹口11内,两个挡盖3的连接处通过卡扣12与卡槽连接,通过挡盖3组成的密封套对环形槽4进行密封,起到防护作用,可拆卸的设计便于后期维护。
[0022]工作原理:本技术工作中,地下室建造过程中将预埋管安装在墙体内,将卸压管2插接在预埋管内部,手持通过扭力槽10转动卸压管2,使卸压管2底部的螺纹口5螺纹安装在预埋管内部的对接座上,此时顶盖1与墙面保持水平,使用过程中当高压水通过对接做进入卸压管2内部,此时水流挤压顶盖1,当压力高于弹簧6的弹性系数时,顶盖1向外打开,顶盖1通过联动杆8带动套环7上升,套环7带动弹簧6拉伸,通过本装置将高压水通过卸压管2内部通道向外排出,降低墙体受到的冲击力,当水压降低后,弹簧6回弹带动顶盖1复位,此时形成封闭,通过扭力槽10反向转动卸压管2可实现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缷压孔代替地下室抗浮锚杆,包括卸压管(2)和挡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压管(2)的下端开口内侧开设有螺纹口(5),所述卸压管(2)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顶盖(1),所述卸压管(2)的内部顶端开设有活动槽(9),所述活动槽(9)内环形阵列分布有联动杆(8),且联动杆(8)的顶端固定在顶盖(1)上,所述卸压管(2)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4),且环形槽(4)内滑动套接有套环(7),所述环形槽(4)的开口处开设有凹口(11),所述挡盖(3)卡接在凹口(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缷压孔代替地下室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口(5)的直径大于卸压管(2)的内直径,且螺纹口(5)内设有密封垫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缷压孔代替地下室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与卸压管(2)大小相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春光,唐大飞,胡磊,姜永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晟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