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465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涉及医疗护理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病床;所述病床底部横向安装有横轴移送架;所述横轴移送架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横轴移送架上横向滑动安装有纵轴移送架;所述纵轴移送架上纵向滑动安装有竖轴移送架;所述竖轴移送架上竖向滑动安装有按摩仪;所述控制箱与外部的组织缺氧缺血监测装置电性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可避免受到其他物体长时间挤压后而发生误报警的问题,并且由于人体的温度而发热后才能够达到报送信息的要求,预警位置更加精准,以解决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时间也有长有短,使得压疮的发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在即将达到预警边缘线时,一旦延误,将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辅助器械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压疮是临床上因疾病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部溃疡。随着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近十年来,就全球范围来看,压疮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压疮的发生率被作为评价一个医院的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医护人员通常采用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的方法来预防压疮。
[0003]然而通常在针对活动不便的患者的医护过程中,时间上的把握难以达到精确有效的控制,而且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时间也有长有短,使得压疮的发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在即将达到预警边缘线时,一旦延误,将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以解决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时间也有长有短,使得压疮的发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在即将达到预警边缘线时,一旦延误,将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压疮预防报警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包括病床;所述病床底部横向安装有横轴移送架;所述横轴移送架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横轴移送架上横向滑动安装有纵轴移送架;所述纵轴移送架上纵向滑动安装有竖轴移送架;所述竖轴移送架上竖向滑动安装有按摩仪;所述控制箱与外部的组织缺氧缺血监测装置电性相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病床床板底面上封装有底封板;所述底封板上方的病床中内置有呈矩阵状排列的压力传感器。
[0009]可选地,所述横轴移送架的下端前后对称转动安装有两根横轴螺杆,两个横轴螺杆的左端之间通过同步带转动相连接,纵轴移送架的前后两端则转动连接在横轴螺杆上;前端的所述横轴螺杆的左端与第一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固定相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横轴移送架左端侧板的外侧壁上,所述控制箱中内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包含有计时模块和报警模块,计时模块用于记录受压区域持续时间,报警模块用于受压时计时模块的启用和超时后的预警。
[0010]可选地,所述纵轴移送架的前端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纵轴移送架的上端纵向转动安装有纵轴螺杆,纵轴螺杆的前端与第二电机的转轴末端通过联轴器固定相连接;所述纵轴移送架的右端侧壁中部靠下处固定安装有纵向的T形状导向卡轨,竖轴移送
架的左端侧壁上端则与纵轴螺杆转动相螺接,竖轴移送架的左端侧壁下端则与导向卡轨滑动相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报警灯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竖的可视条孔;所述报警灯筒内腔中竖向叠放有变色报警灯,每个变色报警灯与控制器单线电性连接,其启动的次序由下至上,所述竖轴移送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竖轴移送架的右端侧壁中部竖向转动安装有竖轴螺杆,竖轴螺杆的下端与第三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固定相连接;所述竖轴螺杆前后两侧的竖轴移送架侧壁上竖向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按摩仪的左端壳体则分别与竖轴螺杆转动相连接,与导向杆滑动相连接;所述竖轴移送架的上端中部内嵌有红外测距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相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中可有效的检测在受压后的压力和温度系数,以便于更加准确的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器进行处理,可避免受到其他物体长时间挤压后而发生误报警的问题,只有在人体挤压后,并且由于人体的温度而发热后才能够达到报送信息的要求,使得预警信息更加准确,预警位置更加精准。
[0014]2、本专利技术中竖轴移送架的上端中部内嵌有红外测距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相连接,当压力传感器受到人体挤压后,并且压力和温度均达到报警数值后,控制器中的报警模块启动,开始计时,通常为小时,在即将达到小时时,压力传感器信号未发生变动时(即患者未发生移动),控制器使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工作,携带按摩仪移动至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的区域,并且使得按摩仪向上移动与病床底部相接触,在上移过程中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反馈信息控制移动距离,按摩仪与病床接触后开始按摩工作,而报警信息仍然进行,通过此方式,可有效的缓解和避免在报警后医护人员仍然未能够及时进行处理而产生压疮的可能性,降低压疮的发生可能。
[0015]3、本专利技术中报警灯筒内腔中竖向叠放有变色报警灯,每个变色报警灯与控制器单线电性连接,其启动的次序由下至上,在随着报警计时的开始,变色报警灯依次由下至上变亮,而最上层的,也就是最后的预警灯,其为闪烁灯,可提醒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调整,避免压疮产生,通过多重预警渠道,可有效的避免压疮的发生。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右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后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右前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图4中B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纵轴移送架和竖轴移送架部分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底封板下移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报警灯筒部分分离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框图。
[0026]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7]1、病床;101、底封板;102、压力传感器;2、横轴移送架;201、横轴螺杆;202、第一电机;203、同步带;3、控制箱;301、控制器;4、纵轴移送架;401、第二电机;402、纵轴螺杆;403、导向卡轨;5、报警灯筒;501、可视条孔;502、变色报警灯;6、竖轴移送架;601、第三电机;602、竖轴螺杆;603、导向杆;604、红外测距传感器;7、按摩仪;8、组织缺氧缺血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病床(1);所述病床(1)底部横向安装有横轴移送架(2);所述横轴移送架(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控制箱(3);所述横轴移送架(2)上横向滑动安装有纵轴移送架(4);所述纵轴移送架(4)上纵向滑动安装有竖轴移送架(6);所述竖轴移送架(6)上竖向滑动安装有按摩仪(7);所述控制箱(3)与外部的组织缺氧缺血监测装置(8)电性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1)床板底面上封装有底封板(101);所述底封板(101)上方的病床(1)中内置有呈矩阵状排列的压力传感器(102)。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轴移送架(2)的下端前后对称转动安装有两根横轴螺杆(201),两个横轴螺杆(201)的左端之间通过同步带(203)转动相连接,纵轴移送架(4)的前后两端则转动连接在横轴螺杆(201)上;前端的所述横轴螺杆(201)的左端与第一电机(202)的转轴通过联轴器固定相连接,第一电机(202)固定安装在横轴移送架(2)左端侧板的外侧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3)中内置有控制器(301),控制器(301)包含有计时模块和报警模块,计时模块用于记录受压区域持续时间,报警模块用于受压时计时模块的启用和超时后的预警。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疮预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轴移送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诗韵
申请(专利权)人:绵竹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