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461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鼻胆胰引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包括引流装置主体,引流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主体,引流装置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装置箱,装置箱的内部设置固定安装有气囊盒,气囊盒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囊。该引流管置在使用时,转动盘在转动时带动连接件转动,在连接件转动到与弧形件接触时则会通过活动圆盘挤压弧形件,进而弧形件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带动移动板移动并挤压弹性囊,从而使得弹性囊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一导管进入到转换箱中,气体从第一通孔进入并推动,弹性堵塞球,弹性堵塞球被推开,进而使得气体进入引流管主体中加快引流管主体中滞留物的移动,进而避免了引流管主体的堵塞。流管主体的堵塞。流管主体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鼻胆胰引流
,具体为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附件的不断完善,目前十二指肠镜技术(ERCP)已然成为治疗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措施,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其直视下观察,能发觉常规肝胆脾胰CT、超声以及磁共振等检查所不能发现的肝胆胰疾病,同时进行治疗,如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狭窄、乳头旁憩室、十二指肠乳头过长、胆胰合流异常等。但是ERCP术后存在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迟发型出血等并发症。
[0003]内镜鼻胆管引流是ERCP操作中的一种常规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漏等疾病的治疗;术后留置鼻胆管能充分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具有降低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的概率,同时能观察胆汁性状及流出情况,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迟发性胆道出血等,可经鼻胆引流管注入敏感性抗生素或止血药,临床效果显著,但是现有的鼻胆胰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往往出现引流管被堵赛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引流的继续进行,为此现提出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具备避免了引流管主体堵塞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鼻胆胰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往往出现引流管被堵赛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包括引流装置主体,所述引流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装置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装置箱,所述装置箱的内部设置有主驱动轴,所述主驱动轴的后面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主驱动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主驱动轴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活动圆盘,所述装置箱的内部设置固定安装有气囊盒,所述气囊盒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囊。
[0008]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转换箱,所述转换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阻隔板与第二阻隔板,所述第一阻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阻隔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转换箱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堵塞球,所述弹性堵塞球靠近转换箱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0010]优选的,所述气囊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远离弹性囊的一侧固
定连接有连接杆。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远离弹性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件,所述弧形件与气囊盒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0012]优选的,所述气囊和与弹性囊及其相关的弧形件均设置有两个。
[0013]优选的,所述弹性囊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上端与转换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的下端贯穿装置箱的内壁并设置在装置箱的外部,且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在使用时,主驱动轴后面设置有驱动装置,当引流管主体发生堵塞时驱动装置带动主驱动轴及其转动盘转动,转动盘在转动时带动连接件转动,在连接件转动到与弧形件接触时则会通过活动圆盘挤压弧形件,进而弧形件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带动移动板移动并挤压弹性囊,从而使得弹性囊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一导管进入到转换箱中,气体从第一通孔进入并推动,弹性堵塞球,弹性堵塞球被推开,进而使得气体进入引流管主体中加快引流管主体中滞留物的移动,进而避免了引流管主体的堵塞。
[0016]2、该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在连接件转动到与弧形件脱离不再接触时,弧形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弹进而带动弧形件回弹至初始位置进而完成一次循环,在此过程中弹性囊回弹至初始状态并通过第二导管吸收外部气体从而将弹性囊充满,在一次循环中引流管主体中间歇的通入气体,通过气体间歇的对管道内滞留物进行吹动,加快了滞留物的流动。
[0017]3、该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在气体进入到转换箱中会将弹性堵塞球弹开,而第二通孔呈现的梯形状,降低了引流管主体内的引流物进入转换箱的概率,并且部分进入到转换箱内的引流物也会被弹性堵塞球挡住而不会进入到气体管道中,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正面剖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囊及其相关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0021]其中:100、引流装置主体;200、引流管主体;300、转换箱;301、第一阻隔板;302、第一通孔;303、第二阻隔板;304、第二通孔;400、弹性堵塞球;401、第一弹簧;500、装置箱;600、主驱动轴;601、转动盘;602、连接件;603、活动圆盘;700、气囊盒;701、弹性囊;702、第一导管;703、第二导管;800、移动板;801、连接杆;802、第二弹簧;803、弧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包括引流装置主体100,所述引流装置主体1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主体200,所述引流装置主体10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装置箱500,所述装置箱500的内部设置有主驱动轴600,所述主驱动轴600的后面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主驱动轴600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盘601,所述转动盘6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602,所述连接件602远离主驱动轴600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活动圆盘603,所述装置箱500的内部设置固定安装有气囊盒700,所述气囊盒700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囊701。
[0024]具体的,所述引流管主体200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转换箱300,所述转换箱30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阻隔板301与第二阻隔板303,所述第一阻隔板30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02,所述第二阻隔板30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04。
[0025]具体的,所述转换箱300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堵塞球400,所述弹性堵塞球400靠近转换箱300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01。
[0026]具体的,所述气囊盒70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800,所述移动板800远离弹性囊7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01。
[0027]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包括引流装置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主体(1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主体(200),所述引流装置主体(10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装置箱(500),所述装置箱(500)的内部设置有主驱动轴(600),所述主驱动轴(600)的后面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主驱动轴(600)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盘(601),所述转动盘(6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602),所述连接件(602)远离主驱动轴(600)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活动圆盘(603),所述装置箱(500)的内部设置固定安装有气囊盒(700),所述气囊盒(700)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囊(7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主体(200)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转换箱(300),所述转换箱(30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阻隔板(301)与第二阻隔板(303),所述第一阻隔板(30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02),所述第二阻隔板(30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箱(300)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堵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光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