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449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无花果树作为砧木,再将耐淹桑的枝条作为接穗,在砧木上嫁接接穗,培育获得嫁接植物,再通过对水库消落带整理,将培育的嫁接植物种植到水库消落带上,并进行日常管理,使得所培育的耐淹桑不仅能够保持耐淹性能,而且还具有优异的耐盐碱效果,能够种植在盐碱类型的水库消落带上,并且所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起到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效果。效的起到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效果。效的起到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库消落带又称涨落带或涨落区,是指水库因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周边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个特殊的区域。水库消落带在库区水体与陆岸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环库生态隔离带,是一种特殊的水陆交错湿地生态系统。其水位的周期性涨落将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地质灾害等危害,威胁到水利水电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及库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生物多样性锐减,旅游资源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缓冲带功能减弱,这些都严重威胁着库区的生态景观和生态安全。消落带的生态环境具有淹没时间长、水位涨落幅度大等特征,特别是在一些坡度陡、水流急、土壤难以沉积的河段,植被常常因此完全消失而成为裸地,其产生的景观不协调也将制约水库库区旅游业的发展,且治理存在很大困难。
[0003]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637546.6的专利,其在说明书中记载有“整地:根据水库消落带的地形特点将水库消落带整理为梯田,并在消落带上坡未开垦区域设置栏水横沟;栽种:在梯田的内栽种耐淹桑和当地耐淹草本植物,梯田内种植至少两年生耐淹桑,桑行为南北走向,栽种方式采用宽窄交替式栽种,宽行行距为55~60cm,窄行行距为28~32cm,株距为18~25cm,梯田的每一块田内种植的当地耐淹草本植物行距为15~25cm,株距为15~25cm;管理:通过剪枝和疏芽使树干定高58~62cm,枝干2~3层。该方法对消落带的修复作用明显,并且种植的桑树产出的桑叶具有较大经济价值”,上述专利所提供的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生态修复效果,但是所种植的耐淹桑耐盐碱性能不佳,影响了其在盐碱类型水库消落带的应用,并且生态修复效果也不佳,无法满足对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的需求。
[0004]综上所述,研发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仍是生态修复
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培育的耐淹桑不仅能够保持耐淹性能,而且还具有优异的耐盐碱效果,能够种植在盐碱类型的水库消落带上,并且所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起到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植物嫁接育苗:将无花果树作为砧木,再将耐淹桑的枝条作为接穗,在砧木上嫁接接穗,培育获得嫁接植物;
[0009](2)水库消落带整理:将水库消落带整理为梯田,并在水库消落带下坡底部设置缓冲挡水栅栏;
[0010](3)嫁接植物的栽种:在梯田内栽种所培育两年以上的嫁接植物,嫁接植物在梯田内采用多行种植方式,嫁接植物行为南北走向;
[0011](4)嫁接植物管理:嫁接植物的栽种后,对嫁接植物进行浇水,并病害防治。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1)中,所述的砧木为三年生的无花果树的根。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1)中,所述的耐淹桑的枝条长度为4

5cm,直径为4

5mm。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1)中,所述的嫁接是在作为砧木的无花果树的根上切割出嫁接凹槽,再将耐淹桑的枝条嫁接到砧木上。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2)中,在将水库消落带整理为梯田后,旋耕整平,并晾晒1

3天。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3)中,嫁接植物的行距为70

80cm,株距为15

20cm。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4)中,嫁接植物的栽种后,每天浇一遍水,连续浇水15天,再每隔一个星期浇一次水,连续浇水3周。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4)中,所述的病害防治是嫁接植物栽种后,每周除菌一次,共除菌三次。
[0019]有益效果
[0020]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将无花果树作为砧木,再将耐淹桑的枝条作为接穗,在砧木上嫁接接穗,培育获得嫁接植物,再通过对水库消落带整理,将培育的嫁接植物种植到水库消落带上,并进行日常管理,使得所培育的耐淹桑不仅能够保持耐淹性能,而且还具有优异的耐盐碱效果,能够种植在盐碱类型的水库消落带上,并且所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起到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耐淹桑的成活率的统计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耐淹桑的成活率的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6]实施例1: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1)植物嫁接育苗:将无花果树作为砧木,再将耐淹桑的枝条作为接穗,在砧木上嫁接接穗,培育获得嫁接植物。
[0029]进一步的,砧木为三年生的无花果树的根。
[0030]进一步的,耐淹桑的枝条长度为4

5cm,直径为4

5mm。
[0031]进一步的,嫁接是在作为砧木的无花果树的根上切割出嫁接凹槽,再将耐淹桑的枝条嫁接到砧木上。
[0032](2)水库消落带整理:将水库消落带整理为梯田,并在水库消落带下坡底部设置缓冲挡水栅栏。
[0033]进一步的,在将水库消落带整理为梯田后,旋耕整平,并晾晒1

3天。
[0034](3)嫁接植物的栽种:在梯田内栽种所培育两年以上的嫁接植物,嫁接植物在梯田内采用多行种植方式,嫁接植物行为南北走向。
[0035]进一步的,嫁接植物的行距为70

80cm,株距为15

20cm。
[0036](4)嫁接植物管理:嫁接植物的栽种后,对嫁接植物进行浇水,并病害防治。
[0037]进一步的,嫁接植物的栽种后,每天浇一遍水,连续浇水15天,再每隔一个星期浇一次水,连续浇水3周。
[0038]进一步的,病害防治是嫁接植物栽种后,每周除菌一次,共除菌三次。
[0039]实施例2: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植物嫁接育苗:将无花果树作为砧木,再将耐淹桑的枝条作为接穗,在砧木上嫁接接穗,培育获得嫁接植物;(2)水库消落带整理:将水库消落带整理为梯田,并在水库消落带下坡底部设置缓冲挡水栅栏;(3)嫁接植物的栽种:在梯田内栽种所培育两年以上的嫁接植物,嫁接植物在梯田内采用多行种植方式,嫁接植物行为南北走向;(4)嫁接植物管理:嫁接植物的栽种后,对嫁接植物进行浇水,并病害防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砧木为三年生的无花果树的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耐淹桑的枝条长度为4

5cm,直径为4

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耐淹桑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公矿夏志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景然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