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烫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40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烫杯子,包括:杯体、杯盖和饮口件,所述饮口件安装在所述杯体的杯口处,且所述饮口件具有一高出于所述杯口的防烫圈,所述防烫圈采用软胶材质;所述杯盖螺纹连接在所述杯体上并与所述杯口配合压紧所述防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烫杯子通过在杯体的杯口处安装有饮口件,饮口件具有高出于杯口的防烫圈及置于杯体内腔的茶漏部,且饮口件采用软胶材质一体成型,使得饮口件同时具有防烫、过滤、引流及密封的作用,杯盖拧在杯体上时能够压紧防烫圈,从而实现密封,无需在杯盖内再进行安装密封圈及用于定位密封圈的塑料结构件等部件,使得杯盖的结构得以简易化,杯盖还可以充当小口杯使用进行盛放茶饮,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烫杯子


[0001]本技术涉及杯子
,特别涉及一种防烫杯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杯子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促使杯子的种类也越来越繁多,可以根据材料分为陶瓷杯、玻璃杯、塑料杯、不锈钢杯等,根据功能分为日用杯、保温杯、保健杯等,根据结构工艺分为单层杯、双层杯、真空杯、纳米杯等。
[0003]目前,杯子通常都配置有杯盖,为了使杯盖与杯体接触良好,确保其之间的密封性,现有技术一般都是在杯盖内安装有塑料结构件,并在塑料结构件上进行装设密封圈,通过密封圈达到密封的作用。采用此结构密封形式会造成杯盖结构复杂,而且难于清洗。此外,当杯子内倒入热水后,热水将热传导到杯体上,使杯体变烫,当用户在饮用时,嘴唇与杯口接触很容易存在被烫伤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烫杯子,不仅结构简易、便于使用,而且密封效果好,还具有防烫功能。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烫杯子,包括:杯体、杯盖和饮口件,所述饮口件安装在所述杯体的杯口处,且所述饮口件具有一高出于所述杯口的防烫圈,所述防烫圈采用软胶材质;所述杯盖螺纹连接在所述杯体上并与所述杯口配合压紧所述防烫圈。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饮口件的下部设置有茶漏部,所述茶漏部置于所述杯体的内腔中。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饮口件还具有一连接圈,所述连接圈连接在所述防烫圈和所述茶漏部之间,且所述防烫圈、所述连接圈及所述茶漏部为一体成型。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杯体沿内壁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连接圈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环形凸台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茶漏部设置有上层茶滤网以及由所述上层茶滤网沿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的下层茶滤网,所述上层茶滤网和所述下层茶滤网上均开设有多个滤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烫圈的底部具有环形限位台面,所述杯口的边缘顶靠在所述环形限位台面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杯体位于所述杯口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杯盖沿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螺纹。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杯盖内具有用于盛放茶饮的腔体。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烫杯子,通过在杯体的杯口处安装有饮口件,饮口件具有高出于杯口的防烫圈及置于杯体内腔的茶漏部,且饮口件采用软胶材质一体成型,使得饮口件同时具有防烫、过滤、引流及密封的作用;
[0015]2、杯盖拧在杯体上时能够压紧防烫圈,从而实现密封,无需在杯盖内再进行安装密封圈及用于定位密封圈的塑料结构件等部件,使得杯盖的结构得以简易化,更有利于生产制造;
[0016]3、杯盖可以充当小口杯使用进行盛放茶饮,使用方便,而且清洗起来也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防烫杯子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防烫杯子的爆炸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防烫杯子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防烫杯子中杯盖的立体图;
[0021]图5为本技术防烫杯子中饮口件的剖视图。
[0022]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23]1、杯体;101、杯口;102、环形凸台;103、外螺纹;2、杯盖;201、内螺纹;202、腔体;3、饮口件;301、防烫圈;3011、环形限位台面;302、茶漏部;3021、上层茶滤网;3022、下层茶滤网;303、连接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5]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烫杯子,包括:杯体1、杯盖2和饮口件3。
[0026]杯体1的顶部具有杯口101,饮口件3可拆卸的安装在杯口101处。饮口件3包括有位于上部的防烫圈301、位于下部的茶漏部302以及连接在防烫圈301和茶漏部302之间的连接圈303,且防烫圈301、连接圈303及茶漏部302为一体成型构成了该饮口件3。茶漏部302置于杯体1的内腔中,用于过滤茶叶等,起到过滤作用。防烫圈301高出于杯口101,用于引流杯体1内的饮品,并供用户嘴部接触进行饮用,进而有效避免人的嘴部直接与杯体1接触,防止被烫伤。
[0027]其中,饮口件3整体采用食品级软胶材质,包括有但不限于食品级硅胶或TPU等材质,优选的采用食品级硅胶。
[0028]参阅图2和图3,防烫圈301的底部与连接圈303的连接处围绕外周延伸形成有环形限位台面3011,杯口101的边缘顶靠在环形限位台面3011上。杯体1位于杯口101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103,杯盖2沿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103配合使用的内螺纹201,杯盖2以螺纹方式连接在杯体1上,并且杯盖2与杯口101配合压紧防烫圈301,从而实现密封的作用,无需在杯盖2内再进行安装密封圈及用于定位密封圈的塑料结构件等部件,使得杯盖2的结构得以简易化,更有利于生产制造。
[0029]参阅图4,除此之外,杯盖2内具有腔体202,腔体202具有一定的高度,由于杯盖2内没有密封圈等部件,使得杯盖2可以充当小口杯使用进行盛放茶饮,当杯体1内的茶饮过热或过冷时,可以将杯体1内茶饮倒出少量至杯盖2内,杯盖2内茶饮会较快地达到适当饮用的
温度,便于使用,而且杯盖2清洗起来也非常方便。
[0030]参阅图3,杯体1靠近杯口101处沿内壁向内缩口形成有环形凸台102,连接圈303的底部抵靠在环形凸台102上,使饮口件3的部分受力在该环形凸台102上,结构更加稳定,同时也能够在饮用时避免茶饮经饮口件3和杯口101内壁之间泄漏出去。
[0031]参阅图5,茶漏部302设置有上层茶滤网3021以及由上层茶滤网3021沿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的下层茶滤网3022。其中,上层茶滤网3021呈环形,与连接圈303的底部一体连接;下层茶滤网3022呈圆形,与上层茶滤网3021一体连接。上层茶滤网3021和下层茶滤网3022上均开设有多个滤孔。通过将茶漏部302设置成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上层茶滤网3021和下层茶滤网3022,更有利于透气,出水更加流畅。
[0032]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杯盖(2)和饮口件(3),所述饮口件(3)安装在所述杯体(1)的杯口(101)处,且所述饮口件(3)具有一高出于所述杯口(101)的防烫圈(301),所述防烫圈(301)采用软胶材质;所述杯盖(2)螺纹连接在所述杯体(1)上并与所述杯口(101)配合压紧所述防烫圈(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饮口件(3)的下部设置有茶漏部(302),所述茶漏部(302)置于所述杯体(1)的内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烫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饮口件(3)还具有一连接圈(303),所述连接圈(303)连接在所述防烫圈(301)和所述茶漏部(302)之间,且所述防烫圈(301)、所述连接圈(303)及所述茶漏部(302)为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烫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沿内壁设置有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兰慕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