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瓦及光伏屋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431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瓦及光伏屋面系统,两个支撑瓦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屋面板,以形成与光伏组件适配的屋面板组;支撑瓦包括瓦体;沿瓦体宽度方向,瓦体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屋面板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之间设有一个支撑肋,支撑肋的肋顶部设有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支撑肩以及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夹具组件,其包括固定件,与连接部结构适配连接;施力件连接在固定件主体上;施力件具有压脚,用于将光伏组件压紧在支撑肩上。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屋面板两侧分别连接一支撑瓦,从而使组合的屋面板与光伏组件的尺寸相匹配,延长了屋面板的市场生命周期,同时还提高组合屋面板的刚度及抗风揭能力。另外夹具的使用也方便于光伏组件的拆装。光伏组件的拆装。光伏组件的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瓦及光伏屋面系统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瓦及光伏屋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光伏屋面系统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建筑物中。传统的光伏屋面系统在施工时,通常都是通过屋面板直接支撑与固定光伏组件,为了使屋面板能给光伏组件提供支撑与固定作用,屋面板的尺寸需要与光伏组件的尺寸相匹配。另外光伏组件通常都是通过密封胶粘接在屋面板上,以使光伏组件与建筑一体化的目的。
[0003]但是,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光伏组件的尺寸在变化,有逐渐变大的趋势,既有的屋面板尺寸不能与变化后的光伏组件尺寸相匹配,从而使得既有的屋面板被市场淘汰,造成成本的浪费,开发新的板型也会增加制造成本。通过胶粘固定光伏组件,不但容易固定失效,还不利于对损坏的光伏组件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支撑瓦及光伏屋面系统,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瓦两个所述支撑瓦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屋面板,以形成与光伏组件适配的屋面板组;其中,所述支撑瓦包括瓦体;
[0006]沿所述瓦体宽度方向,所述瓦体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屋面板的连接结构;
[0007]所述瓦体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之间设有一个支撑肋,所述支撑肋沿所述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瓦体在宽度方向上顺次具有第一波谷、波峰及第二波谷;
[0008]所述支撑肋的肋顶部设有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支撑肩以及连接部;
[0009]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
[0010]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部结构适配;
[0011]施力件,所述施力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主体上;
[0012]其中,所述施力件具有压脚,所述压脚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压紧在所述支撑肩上。
[0013]优选地,支撑肋为所述波峰,所述波峰呈多段弯折设置,以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肩以及一个凸起的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肩,每一个所述支撑肩的顶面构成一个承载面。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凸起形成敞口朝下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槽口为一缩口。
[0015]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侧面弯折以形成卡接角,以使所述卡接槽的槽口为一缩口。
[0016]优选地,凸起的所述连接部与两个所述支撑肩连接处设有限位结构。
[0017]优选地,每一个所述支撑肩包括第二侧壁和第二顶壁,所述第二侧壁沿上下延伸,所述第二顶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
[0018]优选地,同一个所述支撑瓦两侧的所述连接结构中,其中一个为公连接边,另一个为母连接边,
[0019]同一个所述屋面板两侧锁边结构,其中一个所述锁边结构为公锁边,另一个为母锁边,一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公锁边能与一个所述支撑瓦的母连接边相互扣合。
[0020]在本申请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包括两个支撑瓦、至少一个屋面板、夹具组件及光伏组件;
[0021]所述支撑瓦包括瓦体,沿所述瓦体宽度方向,所述瓦体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屋面板的连接结构;
[0022]所述瓦体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之间设有一个支撑肋,所述支撑肋的肋顶部设有连接部,所述支撑肋沿所述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瓦体在宽度方向上顺次具有第一波谷、波峰及第二波谷;
[0023]所述屋面板具有主体段及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段的两侧;
[0024]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固定件及施力件,所述施力件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上;
[0025]其中,所述两个支撑瓦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屋面板,以形成与光伏组件适配的屋面板组,所述固定件配合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支撑瓦上,所述施力件将所述光伏组件压紧于所述支撑瓦上。
[0026]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主体部及卡接脚,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匹配贴合,所述卡接脚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卡接脚与所述连接部上的限位结构配合卡接。
[0027]优选地,所述施力件包括弯折部及压脚,所述压脚设于所述弯折部的两侧,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0028]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屋面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支撑瓦,从而使既有的屋面板与光伏组件的尺寸相匹配,延长了屋面板的市场生命周期。同时由于两侧的支撑瓦具有支撑肋,不但提高了组合屋面板的刚度,还提高了屋面板的抗风揭能力。另外通过夹具组件与支撑瓦配合连接,并将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瓦上,不但保证光伏组件与支撑瓦连接的稳定,还方便于对光伏组件进行拆装或更换。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支撑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2中的局部视图;
[003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种支撑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种屋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光伏屋面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夹具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图6中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现阶段建筑行业内光伏金属屋面系统基本是通过屋面板直接为光伏组件提供支撑与固定作用。具体施工中,通常都是将一块光伏组件板安装于一块屋面板上,或者将一块光伏组件板横跨安装于两块屋面板上,这种安装方式就必须使屋面板的尺寸能与光伏组件的形状相匹配。
[0039]但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光伏组件的尺寸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屋面板的尺寸就必须与光伏组件的尺寸同步改变,但是屋面板属于一种企业内部设计的通用件,通常生产企业在对屋面板设计完成后,也会设计并制造出相应的生产设备。如果为了匹配尺寸不断变化的光伏组件而设计不同尺寸的屋面板,这不但会增加企业的设计成本,还需要不断的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那些尺寸不匹配的屋面板也将无法使用将被市场淘汰,从而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0040]所以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支撑瓦,通过将支撑瓦与屋面板进行结合成屋面板组,从而使屋面板组与光伏组件的尺寸相匹配。
[0041]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瓦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屋面板,以形成与光伏组件适配的屋面板组;其中,所述支撑瓦包括瓦体;沿所述瓦体宽度方向,所述瓦体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屋面板的连接结构;所述瓦体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之间设有一个支撑肋,所述支撑肋沿所述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瓦体在宽度方向上顺次具有第一波谷、波峰及第二波谷;所述支撑肋的肋顶部设有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支撑肩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部结构适配连接;施力件,所述施力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主体上;其中,所述施力件具有压脚,所述压脚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压紧在所述支撑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瓦,其特征在于,支撑肋为所述波峰,所述波峰呈多段弯折设置,以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肩以及一个凸起的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肩,每一个所述支撑肩的顶面构成一个承载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凸起形成敞口朝下的卡接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侧面弯折以使所述卡接槽的槽口为一缩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瓦,其特征在于,凸起的所述连接部与两个所述支撑肩连接处设有限位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瓦,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支撑肩包括第二侧壁和第二顶壁,所述第二侧壁沿上下延伸,所述第二顶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红斌王超王政王保强
申请(专利权)人:多维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