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03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其主要针对现有面料具备防水的同时其透气性能差,不能有效的阻隔细菌抑制细菌的滋生等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底面设有布料层,所述布料层的底面连接有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底面连接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的底面设有亲肤层,所述纤维层包括纤维带一,所述纤维带一上设置有纤维带二,所述纤维带一与纤维带二之间设置有抗菌纤维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面料具备防水功能的同时还具备透气性,面料的透气性高,制备的衣服更为舒适,且具备抑菌抗菌效果,有效的为肌肤形成防护屏障,防护肌肤,适合推广使用,主要应用于透气型防水面料。主要应用于透气型防水面料。主要应用于透气型防水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防水透气面料的主要功能有:防水,透湿,透气,绝缘,防风,保暖。从制作工艺上讲,防水透气面料的技术要求要比一般的防水面料高的多;同时从品质上来看,防水透气面料也具有其他防水面料所不具备的功能性特点。防水透气面料在加强布料气密性、水密性的同时,其独特的透汽性能,可使结构内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结构孳生霉菌,并保持人体始终干爽,完美解决了透气与防风,防水,保暖等问题,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新型面料。专利“CN211968658U”中提出“一种具有良好透气性能的防水面料”,该方案中通过组水层的设置,其中涤纶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韧性,且涤纶纤维为化学纤维,表面光滑,能使水滴更好的在涤纶纤维层上进行滑动,避免水滴长时间附着在涤纶纤维层上,具有很好的导流防水性能;
[0003]但是现有的面料具备防水效果的同时不能有效的提高面料的透气性,且面料穿着会产生细菌,也不能对外界的细菌阻隔,细菌的滋生接触皮肤会有损伤,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面料具备防水的同时其透气性能差,不能有效的阻隔细菌抑制细菌的滋生等的问题,提出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底面设有布料层,所述布料层的底面连接有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底面连接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的底面设有亲肤层,所述纤维层包括纤维带一,所述纤维带一上设置有纤维带二,所述纤维带一与纤维带二之间设置有抗菌纤维带。
[0006]优选的,所述纤维带一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纤维带二与通孔的内径相同,且纤维带二贯穿通孔。
[0007]优选的,所述纤维带一与纤维带二之间形成“8”字型结构,且纤维带二与纤维带一之间设有贯穿孔,所述抗菌纤维带贯穿贯穿孔。
[0008]优选的,所述抗菌纤维带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抗菌纤维带。
[0009]优选的,所述抗菌纤维带内设置有多个填充腔,且填充腔内填充有纳米抗菌材料。
[0010]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与布料层之间通过胶粘连接,所述防静电层与亲肤层之间通过胶粘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纤维层的两侧分别与防水层和防静电层缝接,所述防水层由TPU薄膜组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防水层的设置对面料防护,具备防水效果的同时还能透气,使
得面料的透气效果提升,通过贯穿孔的设置在纤维带一和纤维带二之间穿插抗菌纤维带,抗菌纤维带内填充的填充腔有效的对穿透面料的气体抑菌抗菌,避免细菌的滋生,为皮肤形成一道保护屏障,避免细菌与皮肤的损伤;
[0014]2、本技术通过抗菌纤维带上设有多个的透气孔在透气性提升的同时还具备辅助气体流通的功能,使得流通的气体从透气孔中穿过,提升填充腔与气体的接触,从而提高抗菌抑菌过滤的效果;
[0015]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面料具备防水功能的同时还具备透气性,面料的透气性高,制备的衣服更为舒适,且具备抑菌抗菌效果,有效的为肌肤形成防护屏障,防护肌肤,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的主视图;
[0017]图2是图1中纤维层的正视结构图;
[0018]图3是图2中纤维带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防水层;2、布料层;3、纤维层;31、纤维带一;32、纤维带二;33、通孔;34、贯穿孔;35、抗菌纤维带;36、透气孔;37、填充腔;4、防静电层;5、亲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包括防水层1,防水层1的底面设有布料层2,布料层2由经纱线和纬纱线编制而成,布料层2的底面连接有纤维层3,纤维层3的两侧分别与防水层1和防静电层4缝接,防水层1由TPU薄膜组成,纤维层3的底面连接有防静电层4,防静电层4的底面设有亲肤层5,防水层1与布料层2之间通过胶粘连接,防静电层4与亲肤层5之间通过胶粘连接,纤维层3包括纤维带一31,纤维带一31上开设有通孔33,纤维带一31上设置有纤维带二32,纤维带二32与通孔33的内径相同,且纤维带二32贯穿通孔33,通孔33还具备透气功能,纤维带一31与纤维带二32组合形成波浪式纤维层有效的提高透气效果,以及面料的抗拉伸性能,纤维带一31与纤维带二32之间设置有抗菌纤维带35,抗菌纤维带35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36,透气孔36贯穿抗菌纤维带35,透气孔36的设置用于辅助面料透气功能,纤维带一31与纤维带二32之间形成“8”字型结构,且纤维带二32与纤维带一31之间设有贯穿孔34,抗菌纤维带35贯穿贯穿孔34。
[0023]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水层1的设置面料的整体防水性能提升,通过布料层2的设置提升面料的韧性,通过防静电层4的设置阻隔静电,通过亲肤层5的设置使得面料与皮肤的接触舒适度提升,其中通过纤维带一31和纤维带二32的设置,使得纤维带二32穿过通孔33与纤维带一31连接,其中纤维带一31和纤维带二32提高面料的抗拉伸强度,同时通过抗菌纤维带35的设置贯穿多个组合后的纤维带一31和纤维带二32之间的贯穿孔34,使得抗菌纤维带35位于纤维层3的中间,透气的同时气体穿过抗菌纤维带35,提高气体与抗菌纤维带35的接触效果,同时抗菌纤维带35的设置使得纤维层3的整体强度提高,通过透气孔36的设置提高纤维层3的透气性,面料透气性高,舒适度高。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防水层1,防水层1的底面设有布料层2,布料层2的底面连接有纤维层3,纤维层3的底面连接有防静电层4,防静电层4的底面设有亲肤层5,纤维层3包括纤维带一31,纤维带一31上设置有纤维带二32,纤维带一31与纤维带二32之间设置有抗菌纤维带35,抗菌纤维带35内设置有多个填充腔37,且填充腔37内填充有纳米抗菌材料。
[002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抗菌纤维带35中填充的填充腔37,使得纤维层3具备抑菌抗菌的功能,面料的使用更为广泛,通过透气孔36的设置提高透气性的同时还将通过的空气分散流通,使得气体与填充腔37接触性增加,纳米抗菌材料与气体接触,提高抑菌效果,减少细菌的滋生。
[0027]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包括防水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的底面设有布料层(2),所述布料层(2)的底面连接有纤维层(3),所述纤维层(3)的底面连接有防静电层(4),所述防静电层(4)的底面设有亲肤层(5),所述纤维层(3)包括纤维带一(31),所述纤维带一(31)上设置有纤维带二(32),所述纤维带一(31)与纤维带二(32)之间设置有抗菌纤维带(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带一(31)上开设有通孔(33),所述纤维带二(32)与通孔(33)的内径相同,且纤维带二(32)贯穿通孔(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高透气性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带一(31)与纤维带二(32)之间形成“8”字型结构,且纤维带二(32)与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宏思周文贽王榆浩罗文英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天守服装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