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399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防设备领域,该手动报警装置包括前壳(1)以及位于前壳(1)中的操作板(3)和电路板(5),该前壳(1)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结构(14)。当操作板(3)被按压时,操作板(3)的连接杆(31)能够从导向结构(14)的第一限位端(141)沿曲型导槽(143)移动至第二限位端(144),在导向结构(14)的引导下操作板(3)由无报警位置移动到报警位置并触发电路板(5)报警,操作板(3)停留在无报警位置或者报警位置处时均可紧贴前壳(1)的窗口(11),使得尘埃、水滴等杂质无法从操作板(3)与前壳(1)之间的间隙进入手动报警装置内部。隙进入手动报警装置内部。隙进入手动报警装置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动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手动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手动报警装置是火灾报警系统中通常安装在楼道墙壁上的一种消防设备,当人们发现火灾时可以手动按下该手动报警装置的操作板,当操作板被按下时能够将触发手动报警装置内部的电路板的报警状态。对于一些手动报警装置,当手动报警装置处于报警状态时,操作板与其外壳之间会有间隙,尘埃、水滴等杂质容易进入外壳内,影响手动报警装置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手动报警装置,以避免在报警状态下尘埃、水滴等杂质进入其外壳的内部。
[0004]具体来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动报警装置,能够实现如下目的:
[0005]其一、操作板在无报警位置和报警位置均可紧贴前壳的窗口,使得尘埃、水滴等杂质不容易从操作板与前壳之间的间隙进入手动报警装置内部。
[0006]其二、操作板在被按压后能够更顺利地移动至报警位置触发报警,方便进行火灾报警操作。
[0007]其三、在使用复位钥匙推动操作板复位时,使操作板更容易回复至无报警位置。
[0008]在本技术提供的手动报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手动报警装置包括前壳以及位于所述前壳中的操作板和电路板;前壳上设置有窗口;操作板设置在所述前壳内并设置成在其处于无报警位置时紧贴所述窗口;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操作板的背向所述窗口的一侧,且设置成响应于所述操作板从所述无报警位置移动至报警位置而触发报警;所述前壳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沿所述操作板的移动方向间隔开的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端和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且在垂直于所述窗口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的曲型导槽;其中,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适于沿所述曲型导槽移动的连接杆,所述操作板被按压时所述连接杆能够从第一限位端沿所述曲型导槽移动至所述第二限位端,以便引导所述操作板从所述无报警位置移动到报警位置;其中,所述操作板在所述报警位置处依然紧贴所述窗口。
[0009]示例性地,在上实施例中,手动报警装置的前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结构,操作板上设置有适于与相应的导向结构配合的连接杆。其中,该导向结构可以与前壳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在前壳上的单独的零件。当人们发现火情时,操作人员可以穿过前壳上设置的窗口按压操作板,当操作板被按压时连接杆能够从导向结构的第一限位端沿曲型导槽移动至第二限位端,同时操作板由无报警位置移动到报警位置并触发报警。由于该导向结构在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之间设置了曲型导槽,从操作板由无报警位置移动到报警位置的结果来看,操作板的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无报警位置,操作板被触
发后处于报警位置。操作板在无报警位置和报警位置均紧贴前壳的内壁,即紧贴窗口,这使得尘埃、水滴等杂质不容易从操作板与前壳之间的间隙进入手动报警装置内部,有利于保证手动报警装置的工作性能。同时,也使得该手动报警装置相比于传统的手动报警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较低的优点。
[0010]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手动报警装置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曲型导槽的中心线朝所述窗口所在的平面弯曲。示例性地,曲型导槽的中心线可视作连接杆在曲型导槽中移动的路线,曲型导槽的中心线凹向窗口所在的平面能够形成连接杆的一种优选的移动轨迹。在此条件下,当曲型导槽的中心线呈拱形时其的内壁平滑更适于连接杆沿其移动,使得操作板在移动过程中不容易卡位,有利于可靠地触发电路板报警。然而,曲型导槽的中心线的形状并不限于拱形,例如,其中心线也可以为折线形。
[0011]优选地,曲型导槽包括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其中,第一内侧壁为凹面并朝向窗口所在平面,第二内侧壁背向窗口所在平面。当操作板在由无报警位置移动至报警位置的触发报警的过程中,第一内侧壁的靠近第二限位端的部分能够起到引导连接杆移动至第二限位端的作用;当操作板在由报警位置移动至无报警位置的复位过程中,先是第二内侧壁对连接杆起到引导作用,随着连接杆继续移动,第一内侧壁靠近第一限位端的部分能够起到引导连接杆移动至第一限位端的作用。该曲型导槽的结构简单,并能够使得连接杆的移动过程更顺滑,同时也使操作板在触发报警和复位过程中更便于操作。
[0012]优选地,第二内侧壁在第二限位端和凸台之间延伸有一个抬升斜面。例如,该抬升斜面与操作板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e为30
°
<e<55
°
。当操作板在由报警位置移动至无报警位置的复位过程中,连接杆可以在抬升斜面的作用下从第二限位端抬升到凸台处,有利于连接杆回到第一限位端。更为优选地,第一内侧壁在面对凸台处形成有与操作板的移动方向呈夹角为f的引导斜面,其中优选地40
°
<f<65
°
。在复位过程中,连接杆先经抬升斜面抬升到凸台处,进而在复位钥匙施加的推动力作用下,连接杆可达到引导斜面,且在引导斜面的引导作用下跨过凸台而朝向第一限位端移动。尤为优选地,抬升斜面与引导斜面各自的倾角可以设计成使得连接杆跨过凸台复位到第一限位端的过程更顺滑。例如,抬升斜面与引导斜面之间的夹角优选在大约80
°
~110
°
。此外,当操作板在由无报警位置移动至报警位置的触发报警的过程中,第一内侧壁的靠近第二限位端的部分能够起到引导连接杆移动至第二限位端的作用。该曲型导槽143的结构简单,并能够使得连接杆31的移动过程更顺滑,同时也使操作板3在触发报警和复位过程中更便于操作。
[0013]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手动报警装置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端包括一支承部以及形成在该支承部与曲型导槽之间的凸台。该支承部适于支承所述连接杆,以在沿所述操作板的移动方向上将操作板限制在所述无报警位置;所述凸台从所述支承部延伸出而形成且连接所述曲型导槽,以在垂直于所述窗口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将操作板限制在所述无报警位置。
[0014]示例性地,当操作板上的推力达到一定限度时操作板的连接杆才能由第一限位端的该凸台滑出并移动至曲型导槽中,操作板也才能从无报警位置移动至报警位置,凸台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操作板在轻微振动或者人们轻微触碰的情况下使手动报警装置误报警,从而提高了该手动报警装置的工作的可靠性。
[0015]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手动报警装置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靠近所述
支承部的一侧呈弧形凹面而在靠近所述曲型导槽的一侧呈弧形凸面。其中,凸台的弧形凹面使得连接杆在由第一限位端移动至曲型导槽的过程中的坡度是由小变大的,其适应了人的推力由小变大的操作规律,从而更易于人对操作板的按压操作。此外,凸台的弧形凸面是与连接杆在曲型导槽中的移动轨迹相适应的,能够使得当连接杆移动至凸台的最高点后更平顺地滑动至曲型导槽中。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凸台靠近支承部的一侧可以形成有与所述操作板的移动方向呈夹角为k的斜面,其中40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报警装置,包括:前壳(1),其上设置有窗口(11);操作板(3),其设置在所述前壳(1)内并设置成在其处于无报警位置时紧贴所述窗口(11);电路板(5),其设置在所述操作板(3)的背向所述窗口(11)的一侧,且设置成响应于所述操作板(3)从所述无报警位置移动至报警位置而触发报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结构(14),所述导向结构(14)包括:沿所述操作板(3)的移动方向(Z)间隔开的第一限位端(141)和第二限位端(144),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端(141)和所述第二限位端(144)之间且在垂直于所述窗口(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的曲型导槽(143);其中,所述操作板(3)上设置有适于沿所述曲型导槽(143)移动的连接杆(31),所述操作板(3)被按压时所述连接杆(31)能够从第一限位端(141)沿所述曲型导槽(143)移动至所述第二限位端(144),以便引导所述操作板(3)从所述无报警位置移动到所述报警位置;其中,所述操作板(3)在所述报警位置处依然紧贴所述窗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型导槽(143)的中心线(A)朝所述窗口(11)所在的平面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41)包括一适于支承所述连接杆(31)的支承部,以在沿所述操作板(3)的移动方向(Z)上将操作板(3)限制在所述无报警位置;以及,凸台(142),其从所述支承部延伸出而形成且连接所述曲型导槽(143),以在垂直于所述窗口(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将操作板(3)限制在所述无报警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42)靠近所述支承部的一侧呈弧形凹面而在靠近所述曲型导槽(143)的一侧呈弧形凸面;或者,所述凸台(142)靠近所述支承部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操作板(3)的移动方向(Z)呈夹角为k的斜面,其中40
°
<k<7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15),其远离所述导向结构(14)设置在所述前壳(1)的内壁上,并设置成能够将所述操作板(3)夹设在其与所述前壳(1)的内壁之间形成的限位间隙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动报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龙韩成军徐奂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