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池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89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水池防渗结构,涉及蓄水池技术领域,包括池壁、砂砾石垫层a、砂砾石垫层b、砂砾石b和C20混凝土预制块,所述砂砾石垫层a的顶部铺设有复合土工膜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砂砾石垫层b、复合土工膜b、砂砾石b和C20混凝土预制块对池壁进行铺设,砂砾石保证蓄水池的防渗结构使用到的混合料的冰、水稳定性,同时破碎后的砂砾石能增强各个混合料中颗粒间的相互嵌挤和锁结作用,通过砂砾石使中间层的复合土工膜a和复合土工膜b更加牢固,同时复合土工膜a和复合土工膜b作为蓄水池底部的防渗层,其使用的复合土工膜具有强度大、耐酸碱、抗腐蚀、耐老化、抗排水性能以及防渗性能好等特点,使得蓄水池的底层和池壁的防渗性能更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水池防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蓄水池
,尤其涉及一种蓄水池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淡水资源缺乏,水体污染和生态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蓄水池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节水系统,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短缺,解决了城市防洪和排水问题,根据其地形和土质条件可以修建在地上或地下,即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两大类,按形状特点又可分为圆形和矩形两种,因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砖池、浆砌石池、混凝土池等。
[0003]在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1369726U的“拼装式蓄水池”,包括由拼装组件拼装而成的池体和套设在池体内的防渗膜,所述防渗膜的外壁与所述池体的内壁贴合固定。本技术采用的拼装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拼装组件采用钢质材料制成,能够保证水池强度,配合防渗膜使用,可以快速拼装成无渗漏的蓄水池,对周边环境无污染。
[000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蓄水池底部一般采用砌砖的方式进行铺设,蓄水池底部的防渗性能较弱,仍然会存在水渗出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蓄水池防渗结构,对于解决蓄水池的使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蓄水池底部一般采用砌砖的方式进行铺设,蓄水池底部的防渗性能较弱,仍然会存在水渗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蓄水池防渗结构,通过砂砾石垫层b、复合土工膜b、砂砾石b和C20混凝土预制块对池壁进行铺设,砂砾石保证蓄水池的防渗结构使用到的混合料的冰、水稳定性,同时破碎后的砂砾石能增强各个混合料中颗粒间的相互嵌挤和锁结作用,通过砂砾石使中间层的复合土工膜a和复合土工膜b更加牢固,同时复合土工膜a和复合土工膜b作为蓄水池底部的防渗层,其使用的复合土工膜具有强度大、耐酸碱、抗腐蚀、耐老化、抗排水性能以及防渗性能好等特点,使得蓄水池的底层和池壁的防渗性能更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水池防渗结构,包括池壁、砂砾石垫层a、砂砾石垫层b、砂砾石b和C20混凝土预制块,所述砂砾石垫层a的顶部铺设有复合土工膜a,所述复合土工膜a的顶部铺设有砂砾石a,所述池壁的顶部与砂砾石垫层b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砂砾石垫层b的顶部铺设有复合土工膜b,所述砂砾石b的顶部与C20混凝土预制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砂砾石b的底部与复合土工膜b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砂砾石垫层a的铺设厚度为500mm,所述砂砾石a的铺设厚度为150mm。
[0009]优选的,所述砂砾石垫层b的铺设厚度为250mm。
[0010]优选的,所述砂砾石b的铺设厚度为150mm。
[0011]优选的,所述C20混凝土预制块的铺设厚度为0.1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该蓄水池结构通过使用砂砾石垫层a、复合土工膜a和砂砾石a对底层进行铺设,通过砂砾石垫层b、复合土工膜b、砂砾石b和C20混凝土预制块对池壁进行铺设,砂砾石有助于保证蓄水池的防渗结构使用到的混合料的冰、水稳定性,同时破碎后的砂砾石能增强各个混合料中颗粒间的相互嵌挤和锁结作用,通过砂砾石使中间层的复合土工膜a和复合土工膜b更加牢固,同时复合土工膜a和复合土工膜b作为蓄水池底部的防渗层,其使用的复合土工膜具有强度大、耐酸碱、抗腐蚀、耐老化、抗排水性能以及防渗性能好等特点,使得蓄水池的底层和池壁的防渗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蓄水池防渗结构的剖视图。
[0015]图例说明:1、池壁;2、砂砾石垫层a;3、复合土工膜a;4、砂砾石a;5、砂砾石垫层b;6、复合土工膜b;7、砂砾石b;8、C20混凝土预制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水池防渗结构,包括池壁1、砂砾石垫层a2、砂砾石垫层b5、砂砾石b7和C20混凝土预制块8,砂砾石垫层a2的顶部铺设有复合土工膜a3,复合土工膜a3的顶部铺设有砂砾石a4,池壁1的顶部与砂砾石垫层b5的底部固定连接,砂砾石垫层b5的顶部铺设有复合土工膜b6,砂砾石b7的顶部与C20混凝土预制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复合土工膜具有强度大、耐酸碱、抗腐蚀、耐老化、抗排水性能以及防渗性能好等特点,使得蓄水池的底层和池壁1的防渗性能更好。
[0019]砂砾石b7的底部与复合土工膜b6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砂砾石使中间层的复合土工膜a3和复合土工膜b6更加牢固。
[0020]砂砾石垫层a2的铺设厚度为500mm,砂砾石a4的铺设厚度为150mm,砂砾石有助于保证蓄水池的防渗结构使用到的混合料的冰、水稳定性,同时破碎后的砂砾石能增强各个混合料中颗粒间的相互嵌挤和锁结作用。
[0021]砂砾石垫层b5的铺设厚度为250mm,砂砾石垫层b5垫在池壁1的坡面,用于固定顶部的复合土工膜b6。
[0022]砂砾石b7的铺设厚度为150mm,复合土工膜b6的上下分别为砂砾石b7和砂砾石垫层b5,砂砾石b7使中间层的复合土工膜b6更加牢固。
[0023]C20混凝土预制块8的铺设厚度为0.1m,C20混凝土预制块8用于固定底部砂砾石b7。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该结构主要针对蓄水池的底部和侧壁,在蓄水池的底部
和池壁1完成施工后,首先需要在蓄水池的底层铺设500mm厚的砂砾石垫层a2,再在砂砾石垫层a2的顶部铺设一层防渗复合土工膜a3,最后在复合土工膜a3的顶部铺设150mm厚的砂砾石a4;蓄水池的池壁1同理需要在池壁1的斜坡坡面先铺设250mm厚的砂砾石垫层b5,再在砂砾石垫层b5的顶部铺设一层防渗复合土工膜b6,在复合土工膜b6的顶部铺设150mm厚的砂砾石b7,最后在砂砾石b7的顶部铺设0.1m厚的C20混凝土预制块8;该蓄水池结构通过使用砂砾石垫层a2、复合土工膜a3和砂砾石a4对底层进行铺设,通过砂砾石垫层b5、复合土工膜b6、砂砾石b7和C20混凝土预制块8对池壁1进行铺设,砂砾石有助于保证蓄水池的防渗结构使用到的混合料的冰、水稳定性,同时破碎后的砂砾石能增强各个混合料中颗粒间的相互嵌挤和锁结作用,复合土工膜a3上下分别为砂砾石a4和砂砾石垫层a2,复合土工膜b6的上下分别为砂砾石b7和砂砾石垫层b5,通过砂砾石使中间层的复合土工膜a3和复合土工膜b6更加牢固,同时复合土工膜a3和复合土工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水池防渗结构,包括池壁(1)、砂砾石垫层a(2)、砂砾石垫层b(5)、砂砾石b(7)和C20混凝土预制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砾石垫层a(2)的顶部铺设有复合土工膜a(3),所述复合土工膜a(3)的顶部铺设有砂砾石a(4),所述池壁(1)的顶部与砂砾石垫层b(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砂砾石垫层b(5)的顶部铺设有复合土工膜b(6),所述砂砾石b(7)的顶部与C20混凝土预制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池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砾石b(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罗广锋冯永林吴瑾秦海娟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