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风止痒微乳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385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祛风止痒微乳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成:中药水提粉5~20份;助剂400份;其中,中药水提粉由蜂房、艾叶、土大黄、川椒、苦参、大枫子和芦荟制成;助剂包括混合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水相;混合油相由油相和挥发油组成;挥发油为将艾叶、川椒提取得到。制备方法如下:艾叶、川椒提取得到挥发油和水煎液1;将其他五味药与水混合煎煮,得到水煎液2;合并水煎液,干燥得到水提粉;将挥发油与油相混合然后加入乳化剂、助乳化剂混合,得到微乳油相;向微乳油相中加入水相,并用pH调节剂调节pH,得到空白微乳;向空白微乳中加入水提粉溶解,超声取上清液,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用于治疗缓解银屑病及其瘙痒症状。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祛风止痒微乳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剂型制备领域,涉及一种祛风止痒微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瘙痒是皮肤科常见的自觉症状,顽固难治、易于反复,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银屑病,又称牛皮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是皮肤科疾病中最顽固的疾病之一。目前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患者自觉症状表现主要是瘙痒、干燥,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易反复,而中医中药在对该病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微乳作为外用制剂使用,优点是药物释放较快,促透成分的加入,可使药物更容易透入皮肤。前期临床研究可知,由蜂房、艾叶、土大黄、川椒、苦参、大枫子、芦荟等七味中药组成的验方在治疗牛皮癣方面临床已经证实有显著效果,为扩大临床适用范围,现亟需一种使用、携带更方便的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祛风止痒微乳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祛风止痒微乳能用于治疗缓解银屑病及其瘙痒症状的外用洗剂。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祛风止痒微乳,该祛风止痒微乳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成:
[0005]中药水提粉5~20份;助剂400份;
[0006]其中,所述中药水提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蜂房10~30份,艾叶10~50份,土大黄10~30份,川椒5~15份,苦参9~30份,大枫子6~20份,芦荟5~15份;
[0007]所述助剂包括混合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水相;
[0008]所述混合油相由质量比为1:1的油相和挥发油组成;所述挥发油为将艾叶、川椒粉碎提取得到;
[0009]所述混合油相的质量与所述乳化剂和所述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0.25~1;所述乳化剂和所述助乳化剂的质量比可为1:0.25~1;
[0010]所述混合油相与所述水相的质量比可为1:2.4~10;
[0011]所述水相采用pH调节剂调节pH至6.68。
[001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蜂房、艾叶、土大黄、川椒、苦参、大枫子和芦荟为本领域中其常规的药用部位。
[0013]上述的祛风止痒微乳中,所述中药水提粉由所述艾叶和所述川椒提取挥发油后的水煎液与所述蜂房、所述土大黄、所述苦参、所述大枫子、所述芦荟的水煎液合并后浓缩干燥制得。
[0014]上述的祛风止痒微乳中,所述油相选自肉豆蔻酸异丙酯、辛葵酸甘油酯(MCT)、油酸乙酯和聚氧乙烯蓖麻油EL35中的至少一种;
[0015]所述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简称RH40)、聚乙二醇(15)

羟基硬脂酸酯(简称HS15)、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聚山梨酯

80和泊洛沙姆188中的至少一种;
[0016]所述助乳化剂选自丙二醇、聚乙二醇400(PEG400)、聚甘油脂肪酸酯PLUROL OLEIQUE CC 497、乙醇和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7]所述pH调节剂为磷酸盐的缓冲液。
[0018]上述的祛风止痒微乳中,所述祛风止痒微乳由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成:
[0019]15份中药水提粉;助剂388份;
[0020]所述中药水提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蜂房2份、艾叶4份、土大黄2份、川椒1份、苦参2份、大枫子1.2份、芦荟1份;
[0021]所述助剂由如下质量份的组分:所述混合油相为10份IPM和10份挥发油;
[0022]乳化剂为52份RH40与52份HS15;助乳化剂为64份丙二醇;
[0023]水相为200份pH=6.88的磷酸盐缓冲液。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祛风止痒微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中药提取:1)按剂量取所述艾叶、所述川椒提取得到挥发油和水煎液1;
[0025]2)将蜂房、土大黄、苦参、大枫子、芦荟与水混合煎煮,过滤得到水煎液2;
[0026]3)将所述水煎液1和所述水煎液2合并,经干燥后,得到水提粉;
[0027](2)微乳制备:1)将所述挥发油与油相混合,得到混合油相;然后加入乳化剂、助乳化剂混合,得到微乳油相;
[0028]2)向所述微乳油相中加入水相混合,并用pH调节剂调节pH,得到空白微乳;
[0029]3)向所述空白微乳中加入所述水提粉混合溶解,超声取上清液,即得到祛风止痒微乳。
[0030]上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

1)中,所述艾叶、川椒粉碎至粒径为24目~80目,50目;
[0031]所述提取得到挥发油和水煎液1的步骤如下:
[0032]将所述川椒、所述艾叶粉粹,加10倍体积的水浸泡0.5~1.0小时;加热煎煮,1.0~4.0小时后提取挥发油和水煎液1备用。
[003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提取得到挥发油和水煎液1的具体步骤如下:将所述川椒、所述艾叶粉粹,加10倍体积的水浸泡1h;加热煎煮,2.5小时后提取挥发油和水煎液1备用。
[0034]上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

2)中所述煎煮的步骤如下:将所述蜂房、土大黄、苦参、大枫子、芦荟与水混合煎煮两次,每次加水量分别为上述五味药质量的10倍量、8倍量,分别加热回流30min,纱布滤过,合并两部分得所述水煎液2。
[0035]上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

3)中,所述干燥的步骤为水浴锅上蒸干并放入烘箱内烘干,烘干的温度可为50~70℃。
[0036]本专利技术所述祛风止痒微乳在制备用于治疗缓解银屑病及其瘙痒症状的外用洗剂中的应用。
[003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8]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药物剂型进行改良,能扩大临床使用范围,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同时药效学实验初步显示对改良后的祛风止痒微乳可有效干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形成,使用后可显著抑制红斑、脱屑等银屑病样损害从而降低PASI评分,对银屑病的治疗有一定缓解作用,也为该药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伪三元相图,其中图1a)~e)分别为乳化剂RH40/HS15与助乳化剂丙二醇按照质量比Km=1:1、1:2、2:1、3:1、4:1。
[0040]图2为三元相图。
[0041]图3为大黄酚标准曲线。
[0042]图4为大黄酚专属性,其中图4(A)为大黄酚对照品溶液,(B)为空白微乳,(C)为本专利技术含药微乳。
[0043]图5为加速前后粒径。
[0044]图6为PASI评分趋势曲线图;其中图6(a)为不同组别小鼠PASI评分厚度的影响,(b)为不同组别小鼠PASI评分的影响

红斑,(c)为不同组别小鼠PASI评分的影响

鳞屑,(d)为不同组别小鼠PASI总分。
[0045]图7为H

E染色,其中图7(a)为对照组,(b)为模型组,(c)为本专利技术含药微乳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祛风止痒微乳,其特征在于,该祛风止痒微乳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成:中药水提粉5~20份;助剂400份;其中,所述中药水提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蜂房10~30份,艾叶10~50份,土大黄10~30份,川椒5~15份,苦参9~30份,大枫子6~20份,芦荟5~15份;所述助剂包括混合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水相;所述混合油相由质量比为1:1的油相和挥发油组成;所述挥发油为将艾叶、川椒粉碎提取得到;所述混合油相的质量与所述乳化剂和所述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0.1~9;所述乳化剂和所述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0.25~1;所述混合油相与所述水相的质量比为1:2.4~10;所述水相采用pH调节剂调节pH至6.6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风止痒微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水提粉由所述艾叶和所述川椒提取挥发油后的水煎液与所述蜂房、所述土大黄、所述苦参、所述大枫子、所述芦荟的水煎液合并后浓缩干燥制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祛风止痒微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选自肉豆蔻酸异丙酯、辛葵酸甘油酯、油酸乙酯和聚氧乙烯蓖麻油EL35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15)

羟基硬脂酸酯、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聚山梨酯

80和泊洛沙姆188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乳化剂选自丙二醇、聚乙二醇400、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PLUROL OLEIQUE CC 497、乙醇和甘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pH调节剂为磷酸盐的缓冲液。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祛风止痒微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祛风止痒微乳由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成:15份中药水提粉;助剂388份;所述中药水提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蜂房2份、艾叶4份、土大黄2份、川椒1份、苦参2份、大枫子1.2份、芦荟1份;所述助剂由如下质量份的组分:所述混合油相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新燕李秀英冀来喜倪艳杨李旺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