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和马达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370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1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和马达单元,即使将电路基板的外周缘的多个部位固定于壳体并将电路基板的中心侧固定于电气部件,也容易抑制电路基板的弯曲变形,避免对电路基板上的电子元件等造成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壳体;电气部件,该电气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覆盖所述电气部件,且固定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气部件,其中,所述电路基板的沿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外周侧的多个第一部位通过螺纹结构或卡定结构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电路基板的沿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比所述多个第一部位靠中心侧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部位经由粘接剂固定于所述电气部件。于所述电气部件。于所述电气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转换装置和马达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转换装置和马达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以往,有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具有:壳体;电气部件,该电气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覆盖所述电气部件,且固定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气部件。
[0003]在上述电力转换装置中,有时希望将电路基板的外周缘的多个部位固定于壳体并将电路基板的中心侧固定于电气部件。因此,在壳体和电气部件的尺寸公差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固定电路基板时基板容易因固定部位多、壳体和电气部件的尺寸偏差大而产生超出允许范围的弯曲变形。一旦电路基板的弯曲变形超出允许范围,设于电路基板的电子元件等就容易产生问题,例如,由于热冲击、振动等,设于电路基板的电子元件容易产生破损、脱落,设于电路基板的锡焊部容易产生裂纹,从而导致电力转换装置无法满足电气特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和马达单元,即使将电路基板的外周缘的多个部位固定于壳体并将电路基板的中心侧固定于电气部件,也容易抑制电路基板的弯曲变形,避免对电路基板上的电子元件等造成不良影响。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壳体;电气部件,该电气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覆盖所述电气部件,且固定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气部件,其中,所述电路基板的沿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外周缘的多个第一部位通过螺纹结构或卡定结构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电路基板的沿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比所述多个第一部位靠中心侧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部位经由粘接剂固定于所述电气部件。
[0006]根据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电路基板的沿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外周缘的多个第一部位通过螺纹结构或卡定结构固定于壳体,电路基板的沿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比多个第一部位靠中心侧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部位经由粘接剂固定于电气部件,因此,能利用粘接剂来吸收尺寸公差引起的偏差,在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壳体和电气部件时,有助于抑制电路基板产生弯曲变形而对电路基板上的电子元件等造成不良影响,避免电路基板产生不必要的应力,提高电力转换装置的可靠性;并且,利用粘接剂的弹性,还能起到抑制振动的效果。
[0007]此外,在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二部位设有沿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粘接剂的一部分进入所述通孔。
[0008]根据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第二部位设有沿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粘接剂的一部分进入所述通孔,因此,在利用粘接剂将第二部位与电气部件粘接固定时,可利用通孔从电路基板的与电气部件相反的一侧涂布粘接剂,且可利用通孔方便地确定粘接位置,粘接作业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
[0009]此外,在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电气部件的面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在沿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部位重叠的部分设有凹部,所述粘接剂的一部分进入所述凹部。
[0010]根据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在电气部件的面向电路基板的一侧,在沿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第二部位重叠的部分设有凹部,粘接剂的一部分进入凹部,因此,能提高电路基板的第二部位与电气部件之间的固定强度。
[0011]此外,在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电气部件的面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在沿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通孔重叠的部分设有凹部,所述粘接剂的一部分进入所述凹部。
[0012]根据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在电气部件的面向电路基板的一侧,在沿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通孔重叠的部分设有凹部,粘接剂的一部分进入凹部,因此,能方便地将粘接剂从电路基板的与电气部件相反的一侧涂布至凹部。
[0013]此外,在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所述凹部是螺纹孔。
[0014]根据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凹部是螺纹孔,因此,能提高电路基板的第二部位与电气部件之间的固定强度。
[0015]此外,在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所述粘接剂是弹性粘接剂,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粘接剂的一部分夹在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电气部件之间。
[0016]根据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粘接剂是弹性粘接剂,在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粘接剂的一部分夹在电路基板与电气部件之间,因此,能更好地吸收尺寸公差引起的偏差。
[0017]此外,在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在沿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部位比所述电气部件的外轮廓靠外侧。
[0018]此外,在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所述电气部件是功率模块和/或电容器模块。
[0019]此外,在本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电气部件固定的底壁,所述底壁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电路基板隔着所述电气部件相对,在所述底壁形成有朝向所述电路基板突出的立柱,所述第一部位通过螺纹件与所述立柱的顶端连接。
[0020]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单元,其马达;以及上述的电力转换装置,该电力转换装置将由电源提供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并提供给所述马达。
[0021](技术效果)
[0022]根据本技术,电路基板的沿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外周缘的多个第一部位通过螺纹结构或卡定结构固定于壳体,电路基板的沿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比多个第一部位靠中心侧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部位经由粘接剂固定于电气部件,因此,能利用粘接剂来吸收尺寸公差引起的偏差,在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壳体和电气部件时,有助于抑制电路基板产生弯曲变形而对电路基板上的电子元件等造成不良影响,避免电路基板产生不必要的应力,提高电力转换装置的可靠性;并且,利用粘接剂的弹性,还能起到抑制振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用于驱动马达的情形的电路图。
[0024]图2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壳体的一部分。
[0025]图3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用虚线示出了作为电气部件的功率模块和电容器模块。
[0026]图4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中的电路基板与功率模块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侧剖视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1ꢀꢀꢀꢀꢀꢀꢀꢀꢀꢀꢀꢀꢀꢀꢀꢀꢀ
电力转换装置
[0029]10
ꢀꢀꢀꢀꢀꢀꢀꢀꢀꢀꢀꢀꢀꢀꢀꢀ
壳体
[0030]11
ꢀꢀꢀꢀꢀꢀꢀꢀꢀꢀꢀꢀꢀꢀꢀꢀ
底壁
[0031]111
ꢀꢀꢀꢀꢀꢀꢀꢀꢀꢀꢀꢀꢀꢀꢀ
立柱
[0032]12
ꢀꢀꢀꢀꢀꢀꢀꢀꢀꢀꢀꢀꢀꢀꢀꢀ
侧壁
[0033]20
ꢀꢀꢀꢀꢀꢀꢀꢀꢀꢀꢀꢀꢀꢀꢀꢀ
电气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壳体;电气部件,该电气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覆盖所述电气部件,且固定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沿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外周缘的多个第一部位通过螺纹结构或卡定结构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电路基板的沿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比所述多个第一部位靠中心侧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部位经由粘接剂固定于所述电气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位设有沿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粘接剂的一部分进入所述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气部件的面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在沿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部位重叠的部分设有凹部,所述粘接剂的一部分进入所述凹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气部件的面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在沿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通孔重叠的部分设有凹部,所述粘接剂的一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明裕广田智史河本直纪野口诚己水野辉敏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