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波器、移相器以及相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3469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滤波器、移相器以及相关装置。滤波器包括:腔体、电路板和滤波支节;电路板位于腔体内部;电路板上设有功分电路,功分电路包括输入端、主馈线和输出端,输入端和主馈线电连接,输出端与主馈线电连接,主馈线用于将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输出端;滤波支节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一滤波线,第一接口设置于腔体的开口处,第一滤波线位于腔体外侧,第一滤波线与第一接口电连接,第一接口与主馈线电连接。滤波支节中第一滤波线设置于腔体外侧,因此用户可以在腔体外侧调节第一滤波线的长度,以实现调整滤波器所滤除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波器、移相器以及相关装置
[0001]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1911351077.2,原申请日是2019年12月24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移相器以及相关装置。

技术介绍

[0003]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网络覆盖或网络优化的需要,基站天线的俯仰面波束指向需要调整。例如,通过可调移相器进行俯仰面波束调整,其工作原理为:改变阵列天线各个天线单元的相位分布,进而调节天线波束的下倾角度。这样,不但能够实现主波束指向的连续调节,而且能够保证水平面波束不变形。可调移相器主要分为介质移相和物理移相两种类型。其中,介质移相是通过改变导波波长来实现移相,物理移相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传输路径长度来实现移相。但是,随着电调天线的日益增多,需要在移相器前端增加滤波器,以保证各个频段不相互干扰,进而增加异频隔离度。通常采用在基站天线与移相器之间增加独立的滤波器。该方案基站天线与滤波器,滤波器与移相器之间通过线缆连接。由于这种多级级联的方案,需要通过螺钉或焊点方式连接,增加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 modulation,PIM)隐患,影响通信质量。
[0004]基于此,目前一般的设计方案是将滤波器集成在移相器(腔体)内部,以简化级联。滤波器包括滤波支节(filter branch),滤波支节用于滤除电磁波。
[0005]通常,调整滤波器滤除电磁波的波长范围,需要对滤波支节的长度进行调整。而上述设计方案,由于滤波器集成于移相器腔体内部,存在调整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滤波支节中第一滤波线设置于腔体外侧,因此用户可以在腔体外侧调节第一滤波线的长度,以实现调整滤波器所滤除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腔体、电路板和滤波支节;该电路板位于该腔体内部;该电路板上设有功分电路,该功分电路包括输入端、主馈线和输出端,该输入端和该主馈线电连接,该输出端与该主馈线电连接,该主馈线用于将该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该输出端;该滤波支节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一滤波线,该第一接口设置于该腔体的开口处,该第一滤波线位于该腔体外侧,该第一滤波线与该第一接口电连接,该第一接口与该主馈线电连接。
[0008]本申请实施例中,滤波支节的一部分第一滤波线设置于腔体外侧,滤波支节的一部分第一端口设置于腔体的开口处。第一滤波线与第一接口电连接,第一接口与主馈线电连接,第一滤波线通过第一接口与主馈线电连接。用户可以在腔体外侧调节第一滤波线的长度,以实现调整滤波器所滤除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000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滤波线通过焊接方式与该第一接口电连接,或,该第一滤波线通过螺钉旋接方式与该第一接口电连接,或,该第一滤波线通过耦合方式与该第一接口电连接。第一滤波线与第一接口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电连接,提升了本方案的实现灵活性。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滤波线为同轴线缆或金属带线。可以使用同轴线缆以及金属带线等多种元器件实现第一滤波线的功能,提升了本方案的实现灵活性。
[00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滤波支节还包括第二滤波线,该第二滤波线位于该腔体内,该第二滤波线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第一接口通过该第二滤波线与该主馈线连接。该第一滤波线和该第二滤波线的长度之和在十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波长范围内,该波长是指被该滤波支节所滤除的电磁波的波长。通过将滤波支节中第二滤波线设置于腔体内,提升了腔体内空间的利用率。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电路板包括金属带线,其中,该金属带线裸露于空气中,或,该金属带线为基材的表面电镀的金属层,或,该金属带线为该基材的表面镶嵌的金属层,该基材为塑料或陶瓷。电路板存在多种方式实现方式,提升了本方案的实现灵活性。
[00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腔体内部设置至少一个卡扣;该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对该卡扣进行限位;该电路板通过该通孔和该卡扣的配合,固定在该腔体内部。在腔体内部设置的至少一个卡扣与电路板上设置的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对卡扣进行限位。通过卡扣与通孔的配合,使得电路板固定在腔体内部。提升了滤波器内部结构的稳定程度。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腔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该电路板与该腔体对应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该第一卡槽对该第一端盖进行限位,该第二卡槽对该第二端盖进行限位;该电路板通过该第一卡槽和该第一端盖的配合,该第二卡槽和该第二端盖的配合,固定在该腔体内部。提升了滤波器内部结构的稳定程度。
[00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滤波器还包括固定件;该固定件与该电路板垂直;在相对于该电路板垂直方向上,该固定件的两端与该腔体连接,该固定件用于对该电路板在相对于该电路板垂直方向上进行限位。提升了滤波器内部结构的稳定程度。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移相器,该移相器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滤波器,该移相器还包括移相单元;该移相单元位于该腔体内部,该移相单元能够相对该电路板移动。该移相单元包括移动电路板,该移动电路板平行设置在该电路板一侧,该移动电路板与该电路板之间耦合电连接。
[0017]本申请实施例中,移相器中集成滤波器,由于滤波支节中第一滤波线设置于腔体外侧,因此用户可以在腔体外侧调节第一滤波线的长度,以实现调整滤波器所滤除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由于滤波支节中体积较大的一部分(第一滤波线)设置于移相器的腔体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移相器,可节约大量移相器腔体内的空间,提升移相器的电磁性能。同时,也可以在更小的移相器体积下,满足移相器的性能要求。通过通孔与卡扣的配合、卡槽与端盖的配合以及固定件,使得电路板可稳定地固定于腔体内部,保
证移相器结构的稳定性。
[0018]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天线,包括:天线单元,用于辐射电磁波束,以及与该天线单元连接的如前述第二方面中的移相器;该移相器用于调节该天线单元辐射的电磁波束的角度。
[0019]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多频天线网络系统,包括如前述第三方面中的天线。
[0020]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基站设备,包括如前述第三方面中的天线。
[0021]其中,第三至第五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不同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0022]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23]滤波支节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一滤波线,第一接口设置于腔体的开口处,第一滤波线位于腔体外侧,第一滤波线与第一接口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腔体、电路板和滤波支节;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腔体内部;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功分电路,所述功分电路包括输入端、主馈线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所述主馈线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主馈线电连接,所述主馈线用于将所述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所述输出端;所述滤波支节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一滤波线,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一滤波线位于所述腔体外侧,所述第一滤波线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主馈线电连接;所述滤波支节还包括第二滤波线,所述第二滤波线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滤波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滤波线与所述主馈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线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或,所述第一滤波线通过螺钉旋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或,所述第一滤波线通过耦合方式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线为同轴线缆或金属带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线和所述第二滤波线的长度之和在十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波长范围内,所述波长是指被所述滤波支节所滤除的电磁波的波长。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金属带线,其中,所述金属带线裸露于空气中,或,所述金属带线为基材的表面电镀的金属层,或,所述金属带线为所述基材的表面镶嵌的金属层,所述基材为塑料或陶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部设置至少一个卡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亮周杰君刘新明卢俊锋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