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335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包括用以放置在畦沟上的残骸收集箱,所述残骸收集箱的敞口位于顶面并设置有电网,所述电网的上方悬设有用以引诱小象甲的性诱剂盛装器,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左右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左、右斜面,用以贴合畦侧,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前后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前、后斜面,用以小象甲攀爬。该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的结构简单,残骸收集箱用以放置在畦沟上,左、右斜面用以贴合畦侧,前、后斜面用以小象甲攀爬,电网能够电击被性诱剂吸引过来的小象甲,高效灭虫,方便用户使用。方便用户使用。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涉及害虫诱杀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甘薯是全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甘薯的第一生产大国,中国甘薯种植面积达400万公顷,占世界比例45%左右,总产量达1.07亿t,占世界比例65%左右。甘薯为解决我国人口激增带来的温饱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0003]甘薯小象虫属鞘翅目,蚁象虫科。成虫体长5mm~8mm,体形细长如蚁。甘薯小象甲主要寄生在甘薯、蕹菜、野牵牛、登瓜薯、月光花等旋花科植物,给鲜甘薯、甘薯苗和茎蔓以及甘薯叶片等带来危害。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以幼虫为主。受害薯块有恶臭和苦味,不能食用和饲用,且能导致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侵染而腐烂霉坏,甘薯质量下降。甘薯小象甲从甘薯播种到甘薯成熟收获的全过程,都对甘薯产生着危害作用。甘薯小象甲可以在甘薯内潜伏且残留成虫、幼虫以及蛹的排泄物,并散发出臭味,导致甘薯诱发软腐病、黑斑病,以至于使得甘薯无法被人们或动物食用,造成甘薯产业的大面积亏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甘薯产区因小象甲为害,薯块产量损失达10~25%,严重的在40%以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0004]现如今对小象甲的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成本高,效果不明显,应用范围小;而化学防治污染严重,防治效果不稳定,长期施用农药使小象甲已产生免疫,具有抗药性。现今生态绿色农业是发展大趋势,生态无污染的物理、生物防治是虫害防治的关键。然而现市场上还未出现一款高效捕捉小象甲的装置,项目组分析现今小象甲危害的严峻趋势,结合市场上捕捉飞蛾、蚊蝇类的频振式灭虫灯和用于小象甲的诱捕器的优势,创新研发出一款专业的诱杀小象甲的捕虫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包括用以放置在畦沟上的残骸收集箱,所述残骸收集箱的敞口位于顶面并设置有电网,所述电网的上方悬设有用以引诱小象甲的性诱剂盛装器,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左右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左、右斜面,用以贴合畦侧,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前后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前、后斜面,用以小象甲攀爬。
[0007]优选的,左、右斜面均自上往下朝内侧倾斜,前、后斜面均自下往上朝内侧倾斜。
[0008]优选的,前、后斜面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纹路,用以增大小象甲爬行的摩擦力。
[0009]优选的,所述电网由上层的网板、下层的铜板组成,所述网板的四周衔接敞口,所述铜板的左右两端固连在网板下方的残骸收集箱内,网板与铜板之间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毛
刷,所述毛刷的顶侧刷毛穿插在网板的网孔、底侧刷毛接触铜板顶面,所述毛刷经电动机构驱动左右往复滑移,铜板的中部设有小象甲的尸体残骸下落条形孔,条形孔前后延伸。
[0010]优选的,所述毛刷的毛刷架为U形,毛刷架与铜板的底面接触且其前后两端侧均绕过铜板后往上与毛刷的前后两端侧同轴旋转连接,所述电动机构为经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杆副,滚珠丝杆副的滚珠螺母固连在毛刷架的前后两端,滚珠螺母上均螺接有左右延伸的滚珠丝杆,滚珠丝杆左右两端安装在残骸收集箱上并经电机驱动正反转。
[0011]优选的,所述残骸收集箱的敞口边缘四角固定有立柱,立柱顶部固定一密闭的中枢箱,中枢箱内部设有铅酸蓄电池、等离子体发生器,中枢箱外侧壁设有控制器,中枢箱外顶部覆盖有光伏板,光伏板、铅酸蓄电池、等离子体发生器、电网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性诱剂盛装器包括连接在中枢箱外底面的悬吊绳,所述悬吊绳上悬吊有网格状的立方体笼子,立方体笼子侧部设有开关门,用以取放性诱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的结构简单,残骸收集箱用以放置在畦沟上,左、右斜面用以贴合畦侧,前、后斜面用以小象甲攀爬,电网能够电击被性诱剂吸引过来的小象甲,高效灭虫,方便用户使用。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0016]图2为残骸收集箱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残骸收集箱的侧视剖面图。
[0018]图4为残骸收集箱的立体图(去除电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0]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2]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包括用以放置在畦沟1上的残骸收集箱2,所述残骸收集箱的敞口位于顶面并设置有电网3,所述电网的上方悬设有用以引诱小象甲的性诱剂盛装器,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左右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左斜面4、右斜面5,用以贴合畦侧6,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前后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前斜面7、后斜面8,用以小象甲攀爬。
[00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左、右斜面均自上往下朝内侧倾斜,前、后斜面均自下往上朝内侧倾斜。
[00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前、后斜面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纹路9,用以增大小
象甲爬行的摩擦力。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网由上层的网板10、下层的铜板11组成,所述网板的四周衔接敞口,所述铜板的左右两端固连在网板下方的残骸收集箱内,网板与铜板之间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毛刷12,所述毛刷的顶侧刷毛穿插在网板的网孔、底侧刷毛接触铜板顶面,所述毛刷经电动机构驱动左右往复滑移,铜板的中部设有小象甲的尸体残骸下落条形孔13,条形孔前后延伸。
[00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毛刷的毛刷架14为U形,毛刷架与铜板的底面接触且其前后两端侧均绕过铜板后往上与毛刷的前后两端侧同轴旋转连接,所述电动机构为经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杆副,滚珠丝杆副的滚珠螺母15固连在毛刷架的前后两端,滚珠螺母上均螺接有左右延伸的滚珠丝杆16,滚珠丝杆左右两端安装在残骸收集箱上并经电机驱动正反转。所述毛刷、毛刷架由绝缘塑料制成,尼龙丝制成刷毛。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残骸收集箱的敞口边缘四角固定有立柱17,立柱顶部固定一密闭的中枢箱18,中枢箱内部设有铅酸蓄电池19、等离子体发生器20,中枢箱外侧壁设有控制器21,中枢箱外顶部覆盖有光伏板22,光伏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放置在畦沟上的残骸收集箱,所述残骸收集箱的敞口位于顶面并设置有电网,所述电网的上方悬设有用以引诱小象甲的性诱剂盛装器,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左右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左、右斜面,用以贴合畦侧,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前后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前、后斜面,用以小象甲攀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斜面均自上往下朝内侧倾斜,前、后斜面均自下往上朝内侧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后斜面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纹路,用以增大小象甲爬行的摩擦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由上层的网板、下层的铜板组成,所述网板的四周衔接敞口,所述铜板的左右两端固连在网板下方的残骸收集箱内,网板与铜板之间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毛刷,所述毛刷的顶侧刷毛穿插在网板的网孔、底侧刷毛接触铜板顶面,所述毛刷经电动机构驱动左右往复滑移,铜板的中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晓晖杨志坚陈选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