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线管槽开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32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线管槽开槽车,其结构包括车体框架、车轮、开槽器托盘、开槽器以及链轮组件;车体框架包括由四根杆件围成的竖直方向的矩形框架以及固接在矩形框架外侧的辅助立板;开槽器托盘设置在车体框架的内侧,其包括一块平板以及焊接在平板两侧的导管,开槽器托盘的两个导管分别穿套在对应侧的车体框架的两个竖直方向的竖直杆上,使得开槽器托盘能在矩形框架沿竖直方向上下滑移;开槽器设置在开槽器托盘的平板的内侧板面上;链轮组件用以带动开槽器托盘在车体框架上上下滑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避免了工作人员需要登高进行开槽作业的情况,有助于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施工效率。提升施工效率。提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墙体线管槽开槽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墙体线管槽开槽车。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在建筑墙体砌筑完成后,在墙体内要进行管线敷设工作,而在线管敷设前,需要在墙面上开设敷设管线的线管槽,而在墙面上开设线管槽工作量较大的一项任务。传统的线管开槽方式都是工人手持开槽工具对墙面进行开槽作业,当需要在墙体高处进行作业时,就要求工作人员手持开槽工具在爬梯或者脚手架上不断的爬上爬下,不仅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还存在安全隐患。且人工握持开槽器进行开槽工作,稳定性较差,开槽的大小以及质量难以统一,直接影响到后续线管的敷设以及后期墙面的施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线管槽开槽车,以解决需要工作人员登高进行线管槽开设且开槽大小以及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墙体线管槽开槽车,包括车体框架、设置在车体框架底部的车轮、设置在所述车体框架上的开槽器托盘、安装在所述开槽器托盘上的开槽器以及带动所述开槽器托盘在所述车体框架上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链轮组件;
[0005]所述车体框架包括由四根杆件围成的竖直方向的矩形框架以及固接在所述矩形框架外侧的辅助立板,所述辅助立板竖直方向设置,其板面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所在的竖直平面,且所述辅助立板的下边沿未超出所述矩形框架的底端边沿;所述车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辅助立板的两侧,且两所述车轮的底部轮沿与所述矩形框架的底端边沿平齐;
[0006]所述开槽器托盘设置在所述车体框架的内侧,其包括一块平板以及焊接在所述平板两侧的导管,所述开槽器托盘的两个导管分别穿套在对应侧的车体框架的两个竖直方向的竖直杆上,使得所述开槽器托盘能在所述矩形框架沿竖直方向上下滑移;所述开槽器设置在所述开槽器托盘的平板内侧板面上。
[0007]所述链轮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辅助立板右侧的三个链轮以及缠绕在所述链轮上的链条;其中两个所述链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辅助立板的上部以及下部板面上,第三个所述链轮设置在靠近所述辅助立板的边沿,其设置高度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在所述第三个链轮上设有带动其旋转的手摇把手;所述开槽器托盘的平板外侧固定在所述链条上。
[0008]在所述车体框架的左右两根竖直杆的上部和下部杆面上均设有一根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水平设置并向所述车体框架的内侧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杆的长度能在所述开槽器作业时抵靠在作业墙面上,两所述竖直杆上的限位杆对称设置。
[0009]在所述辅助立板上穿设有车轮轴,所述车轮轴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辅助立板的板面,两所述车轮分别安装在所述车轮轴的两端。
[0010]所述辅助立板在左右方向位于所述车体框架的中部。
[0011]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推送至合适位置处,使本装置上的开槽器与待开槽的墙面对齐,然后启动开槽器,工作人员手摇中间链轮上的手摇把手,使开槽器缓缓的上升并不断的在墙面上开设线管槽,直至线管槽开设完毕。本技术操作简单,转运方便,开槽质量稳定,避免了工作人员需要手握线管槽在脚手架或者爬梯上爬上爬下的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并有助于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辅助立板;2、车体框架;3、链条;4、开槽器托盘;5、开槽器;6、第二链轮;7、第一链轮;8、手摇把手;9、限位杆;10、车轮;11、车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车体框架2、车轮10、开槽器托盘4、开槽器5以及链轮组件。车轮10设置在车体框架2的底部,开槽器托盘5设置在车体框架2上,开槽器5固定安装在开槽器托盘5上。链轮组件安装在车体框架2上,用以带动开槽器托盘4在车体框架2上沿竖直方向上上下滑移,以对墙面进行线管槽的开槽作业。本实施例中的开槽器5为市面上销售的线管开槽器。
[0015]本技术的车体框架包括矩形框架以及辅助立板1,矩形框架为由四根杆件围合成的矩形框结构,辅助立板1设置在矩形框架结构的外侧,辅助立板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板面垂直于矩形框架所在的竖直平面。为了更好的受力,本实施例将辅助立板1沿左右方向设置在矩形框架的中部。辅助立板1的下边沿未超出于矩形框架的底端边沿。本实施例中的车轮10设置有两个,两个车轮10设置在辅助立板1的两侧,二者分别安装在穿设在辅助立板1下部的车轮轴11的两端上,且两车轮10的下轮沿与矩形框架的底端边沿平齐,这样就可以使得本装置可以不在工作人员手扶情况下保持竖直状态。本实施例中的车轮轴11的中心轴垂直于辅助立板1的板面。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上的开槽器托盘4设置在车体框架2的内侧,开槽器托盘4包括一块平板以及焊接在平板两侧的导管,开槽器托盘4的两个导管分别穿套在对应侧的车体框架2的两个竖直方向设置的竖直杆上。这样就可以使得开槽器托盘4能在矩形框架上沿竖直方向上上下滑移。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开槽器5设置在开槽器托盘4的平板的内侧板面上,这样就可以与待开槽的墙面接触,以进行线管槽的开槽作业。
[0017]如图1所示,链轮组件包括三个链轮以及绕在三个链轮上的链条3,三个链轮设置在辅助立板1的右侧板面上,其中两个链轮为第一链轮7,分别设置在辅助立板1的上部和下部,另外一个第二链轮6设置在靠近辅助立板1自由端中部的边沿上,第二链轮6的设置高度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为准,在第二链轮6上设有带动其旋转的手摇把手8,本技术中的开槽器托盘4的平板外侧板面固定在链条3上,这样转动手摇把手8就可以通过链条3带动开槽器托盘4在车体框架2上上下滑移。
[0018]本技术在车体框架2的左右两根竖直杆的上部和下部杆面上均设置有一根限位杆9,限位杆9水平设置并向车体框架2的内侧方向延伸,即限位杆9的中心轴线与车体框架2的左右两侧的竖直杆的中心轴垂直。限位杆9的长度设置能在本技术开槽作业时,
可以抵靠在作业墙面上,以起到稳定的作用。本技术中竖直杆上的限位杆9的位置对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体线管槽开槽车,其特征是,包括车体框架、设置在车体框架底部的车轮、设置在所述车体框架上的开槽器托盘、安装在所述开槽器托盘上的开槽器以及带动所述开槽器托盘在所述车体框架上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链轮组件;所述车体框架包括由四根杆件围成的竖直方向的矩形框架以及固接在所述矩形框架外侧的辅助立板,所述辅助立板竖直方向设置,其板面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所在的竖直平面,且所述辅助立板的下边沿未超出所述矩形框架的底端边沿;所述车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辅助立板的两侧,且两所述车轮的底部轮沿与所述矩形框架的底端边沿平齐;所述开槽器托盘设置在所述车体框架的内侧,其包括一块平板以及焊接在所述平板两侧的导管,所述开槽器托盘的两个导管分别穿套在对应侧的车体框架的两个竖直方向的竖直杆上,使得所述开槽器托盘能在所述矩形框架沿竖直方向上下滑移;所述开槽器设置在所述开槽器托盘的平板内侧板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体线管槽开槽车,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圣雄张天平安占法宋涛朱晓辉牛驰刘佳李琪张学超宋卓隆步恒玉雷港鹏郭景涛马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