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29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外窗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包括固定机构、供气机构以及三个连接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箱、第一抵接框、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二抵接框、透明挡板以及两个流动管,第一抵接框固定在固定箱内表面上,第一密封圈固定在第一抵接框侧面上,第二抵接框和透明挡板均固定在固定箱上,第二密封圈固定在第二抵接框上,外窗两端抵接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两个流到管均固定在固定箱顶面上,且在第二抵接框和透明挡板之间,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供气机构和固定箱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员感觉对外窗进行检测的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性较低的问题。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外窗气密性检测
,具体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0003]为了增加绿色建筑内的亮度,绿色建筑通常采用外窗进行采光,如果外窗的气密性不好,则外窗的保温性能就会下降,从而导致绿色建筑的能耗增加,为了降低绿色建筑的能耗损失,人们常常会采用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对外窗进行气密性检测,而现有的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大多都是通过人员通过感觉对外窗进行检测,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0004]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以便解决上述通过人员感觉对外窗进行检测的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员感觉对外窗进行检测的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外窗的固定机构、用于供气的供气机构以及三个用于连接供气机构和固定机构的连接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两相对侧面均开口的固定箱、第一固定单元以及第二固定单元,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抵接框、第一密封圈以及四个固定螺栓,固定箱和第一抵接框的四个内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均与固定螺栓相配合,第一抵接框通过四个固定螺栓固定在固定箱内表面上,第一密封圈抵接固定箱内表面,且固定在第一抵接框侧面上,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密封圈、第二抵接框、透明挡板以及两个流动管,第二抵接框和透明挡板均固定在固定箱内表面上,第二密封圈固定在第二抵接框侧面上,且抵接固定箱内表面,外窗两端抵接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固定箱顶面上开设有两个流动孔,两个流动管分别固定在流到孔内,且流动孔在第二抵接框和透明挡板之间,供气机构抵接固定箱和第一抵接框,三个连接机构均固定连接供气机构和固定箱外表面。
[000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在要对外窗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工作人员先把外窗放入固定箱内,并把外窗抵接第二密封圈,然后把第一抵接框放入固定箱内,并让第一密封圈抵接外窗,然后把四个固定螺栓分别拧入四个第一螺栓孔和四个第二螺栓孔内,再从一个流动管把水加入外窗与透明挡板之间,外窗与透明挡板之间的空气会从另一个流
动管内排出,工作人员先查看外窗对水的密封性,当外窗能够密封水之后,再把供气机构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固定箱,在供气机构与固定箱固定安装好后,再启动供气机构进行外窗的气密性检测,本技术这种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采用透明挡板和水可以让工作人员通过对水中气泡的观察来判断外窗的气密性,提高了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用第一抵接框和四个固定螺栓可以实现外窗位置的快速固定,提高了外窗气密性检测的效率;采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可以对外窗与固定箱之间的缝隙进行很好的密封,提高了外窗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
[0008]进一步,连接机构包括支撑块、连接杆、侧面开口的连接箱以及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侧面开口的限位箱、两个限位弹簧、限位块、拉绳以及拉环,支撑块一端固定在固定箱顶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底面,连接箱固定连接供气机构,连接杆滑动在连接箱内,限位箱固定在连接箱上,且连通连接箱,两个限位弹簧均一端固定在限位箱内顶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连接杆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块滑动在限位箱和限位槽内,且抵接限位槽内表面,拉绳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另一端穿过限位箱并固定连接拉环,拉环抵接限位箱顶面。
[000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连接杆、连接箱以及限位块可以把固定箱和供气机构固定在一起,拉绳和限位弹簧可以快速的分离限位块和连接杆,提高了固定箱和供气机构分离的便捷性。
[0010]进一步,供气机构包括两相对侧面均开设开口的供气箱、供气斗、支撑框、第三密封圈、第一密封层以及供气单元,供气单元包括进气管和气泵,第一密封层固定在供气箱内表面上,且抵接第一抵接框外表面和固定箱侧面,支撑框固定在供气箱内侧面上,第三密封圈固定在支撑框侧面上,支撑框和第三密封圈均抵接第一密封层,第三密封圈远离支撑框一端抵接第一抵接框,连接箱固定在供气箱顶面上,供气斗一端固定连接供气箱的开口侧面,另一端固定连接进气管,进气管固定连接气泵。
[00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供气箱可以给固定箱内提供气体,保证了固定箱的实用性,第三密封圈可以对固定箱和供气箱形成很好的密封,减少了固定箱内气体的泄露,提高了固定箱的实用性。
[0012]进一步,还包括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第二密封层、呈圆台状的密封块以及两个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包括两个定位架、定位杆以及推板,固定箱底面开设有呈圆台状的排水口,第二密封层固定在密封块上,且抵接排水口内表面,密封块在排水口内,两个定位架均固定在固定箱底面上,定位杆滑动在两个定位架内,且抵接密封块,推板固定在定位杆远离密封块一端上,两个定位单元沿密封块中心线对称布置。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第二密封层和密封块可以在外窗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对外窗与透明挡板之间的水形成密封,保证了透明挡板的实用性,还可以在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束后让水自动快速排出,降低了外窗气密性检测的成本。
[0014]进一步,还包括拉杆,拉杆固定在密封块底面上。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拉杆固定在密封块底面上,可以让操作密封块的工作人员远离排水口,防止了工作人员被水的粘连,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舒适感。
[0016]进一步,还包括底座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以及导向块,底座顶面上开设有导向槽,导向块滑动在导向槽内,第一支撑杆一端固定在底座顶
面上,另一端固定在供气箱底面上,两个第二支撑杆均一端固定在导向块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箱底面,气泵固定在底座顶面上。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两个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固定箱底面,可以减少每个第二支撑杆受到的压力,增加了第二支撑杆的使用寿命,导向块可以方便固定箱与供气箱的分离和固定。
[0018]进一步,还包括限位板和两个第四密封圈,底座上开设移动槽,移动槽连通导向槽,且移动槽的宽度大于导向槽的宽度,限位板滑动在移动槽内,且两端抵接移动槽两相对表面,导向块固定在限位板顶面上,固定箱内表面上开设有两个安装槽,四个第一螺纹孔均在两个安装槽之间,两个第四密封圈分别固定在两个安装槽内,且抵接第一抵接框。
[00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限位板可以在固定箱侧翻的时候对固定箱进行限制,保证了固定箱位置的稳定性,两个第四密封圈可以减少气体从固定螺栓处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外窗的固定机构、用于供气的供气机构以及三个用于连接供气机构和固定机构的连接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两相对侧面均开口的固定箱、第一固定单元以及第二固定单元,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抵接框、第一密封圈以及四个固定螺栓,固定箱和第一抵接框的四个内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均与固定螺栓相配合,第一抵接框通过四个固定螺栓固定在固定箱内表面上,第一密封圈抵接固定箱内表面,且固定在第一抵接框侧面上,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密封圈、第二抵接框、透明挡板以及两个流动管,第二抵接框和透明挡板均固定在固定箱内表面上,第二密封圈固定在第二抵接框侧面上,且抵接固定箱内表面,外窗两端抵接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固定箱顶面上开设有两个流动孔,两个流动管分别固定在流到孔内,且流动孔在第二抵接框和透明挡板之间,供气机构抵接固定箱和第一抵接框,三个连接机构均固定连接供气机构和固定箱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机构包括支撑块、连接杆、侧面开口的连接箱以及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侧面开口的限位箱、两个限位弹簧、限位块、拉绳以及拉环,支撑块一端固定在固定箱顶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底面,连接箱固定连接供气机构,连接杆滑动在连接箱内,限位箱固定在连接箱上,且连通连接箱,两个限位弹簧均一端固定在限位箱内顶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连接杆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块滑动在限位箱和限位槽内,且抵接限位槽内表面,拉绳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另一端穿过限位箱并固定连接拉环,拉环抵接限位箱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建筑中外窗气密性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供气机构包括两相对侧面均开设开口的供气箱、供气斗、支撑框、第三密封圈、第一密封层以及供气单元,供气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达张蓝月黄玮穆邦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聚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