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315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该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设置有张开机构,首先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将该装置移动至患者手术处,之后通过粘片板将该装置固定,此时医护人员将患者皮肤切开,之后旋转旋转块,旋转块带动第一螺纹杆旋转,第一螺纹杆旋转时带动第一螺纹杆外表面的第一拨片安装板移动,第一拨片安装板带动第一拨片移动并对切口撑开,同时第二拨片安装板移动带动第二拨片对切口再次撑开,使得切口保持张开状态,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术切口张开
,具体为一种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皮脂腺囊肿患者,俗称“粉瘤”,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多发于面部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会出现皮脂腺囊肿,由于皮脂腺囊肿较大,通常1

3cm,在切除皮脂腺囊肿时,先要用手术剪在上方剪开一口,再用尖嘴手术钳将皮脂腺囊肿剪开处的边向外拔开,使内部的皮脂腺囊肿带包膜暴露出来,再用尖嘴手术钳将皮脂腺囊肿包块一点一点取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一名医生使切口保持张开状态,另一名医生进行皮脂腺囊肿剥离夹取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因此,怎样能够设计一种器械使切口始终保持张开状态,仅由一名医生即可进行白色的皮脂腺囊肿剥离夹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移动机构、张开机构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
[0005]所述张开机构包括第一拨片安装板、第一拨片、第二拨片、第二拨片安装板、滑杆和粘片板,所述第一拨片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拨片,所述第一拨片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拨片,所述第二拨片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拨片安装板,所述第二拨片安装板的两侧内部活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前面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粘片板。
[0006]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旋转块、第一螺纹杆、第一旋转轮、皮带、第二旋转轮、第二螺纹杆和连接套管,所述旋转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轮,所述第一旋转轮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右侧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轮,所述第二旋转轮的内部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背面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套管。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前面活动连接有旋转块,第一固定板的右侧背面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第一固定板的左侧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背面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套管,第一螺纹杆的数量为两根,第二螺纹杆的数量也为两根。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拨片安装板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拨片安装板,第二拨片安装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拨片安装板的两侧内部活动连接有滑杆,第一拨片安装板的两侧前面活动连接有粘片板。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轮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旋转轮的数量也为两个,第二拨片安装板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轮和第二旋转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设置有张开机构,首先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将该装置移动至患者手术处,之后通过粘片板将该装置固定,此时医护人员将患者皮肤切开,之后旋转旋转块,旋转块带动第一螺纹杆旋转,第一螺纹杆旋转时带动第一螺纹杆外表面的第一拨片安装板移动,第一拨片安装板带动第一拨片移动并对切口撑开,同时第二拨片安装板移动带动第二拨片对切口再次撑开,使得切口保持张开状态,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4]该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设置有移动机构,旋转块通过的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一旋转轮转动,第一旋转轮旋转时通过皮带带动第二旋转轮旋转,第二旋转轮带动第二螺纹杆旋转,第二螺纹杆旋转时带动第一拨片安装板的右侧也同时移动,有效的避免第一拨片安装板和第二拨片安装板出现偏移的现象,同时避免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撕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右侧视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右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固定板;2、移动机构;20、旋转块;21、第一螺纹杆;22、第一旋转轮;23、皮带;24、第二旋转轮;25、第二螺纹杆;26、连接套管;3、张开机构;30、第一拨片安装板;31、第一拨片;32、第二拨片;33、第二拨片安装板;34、滑杆;35、粘片板;4、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移动机构2、张开机构3和第二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1的左侧前面活动连接有旋转块20,第一固定板1的右侧背面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5,第一固定板1的左侧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1,第一固定板1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移动机构2,移动机构2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张开机构3,张开机构3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4;
[0024]移动机构2包括旋转块20、第一螺纹杆21、第一旋转轮22、皮带23、第二旋转轮24、第二螺纹杆25和连接套管26,旋转块20的数量为两块,第二固定板4的背面左侧活动连接有
旋转块20,旋转块20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1,第一螺纹杆21的背面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套管26,第一螺纹杆21的数量为两根,第二螺纹杆25的数量也为两根,第一螺纹杆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轮22,第一旋转轮2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旋转轮24的数量也为两个,第二拨片安装板33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轮22和第二旋转轮24,第一旋转轮2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皮带23,皮带23的右侧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轮24,第二旋转轮24的内部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5,第二螺纹杆25的背面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套管26。
[0025]本新型实用的工作原理:旋转块20通过的第一螺纹杆21带动第一旋转轮22转动,第一旋转轮22旋转时通过皮带23带动第二旋转轮24旋转,第二旋转轮24带动第二螺纹杆25旋转,第二螺纹杆25旋转时带动第一拨片安装板30的右侧也同时移动,有效的避免第一拨片安装板30和第二拨片安装板33出现偏移的现象,同时避免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撕裂。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4

5所示,张开机构3包括第一拨片安装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移动机构(2)、张开机构(3)和第二固定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移动机构(2),所述移动机构(2)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张开机构(3),所述张开机构(3)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4);所述张开机构(3)包括第一拨片安装板(30)、第一拨片(31)、第二拨片(32)、第二拨片安装板(33)、滑杆(34)和粘片板(35),所述第一拨片安装板(3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拨片(31),所述第一拨片(31)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拨片(32),所述第二拨片(3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拨片安装板(33),所述第二拨片安装板(33)的两侧内部活动连接有滑杆(34),所述滑杆(34)的前面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粘片板(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脂腺囊肿取出时切口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旋转块(20)、第一螺纹杆(21)、第一旋转轮(22)、皮带(23)、第二旋转轮(24)、第二螺纹杆(25)和连接套管(26),所述旋转块(20)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1),所述第一螺纹杆(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轮(22),所述第一旋转轮(2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皮带(23),所述皮带(23)的右侧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轮(24),所述第二旋转轮(24)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向晓代珍珍闫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