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12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容器,包括瓶身,所述瓶身顶部设有瓶盖,所述瓶盖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外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瓶身内壁顶部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所述瓶盖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套筒,所述延伸套筒设置在连接环内,所述瓶身内部设有底盖,所述底盖内壁顶部设有第二内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瓶盖和瓶身分离即可添加和更换,试管苗一直在底盖内部,在取出试管苗时,通过瓶盖将底盖取出,然后使底盖与延伸套筒分离,即可将试管苗取出,由于延伸套筒和底盖对试管苗进行保护,降低对试管苗的损伤,本装置便于添加和更换营养液,便于取出试管苗,降低后期工作量。降低后期工作量。降低后期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组培苗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农业生物
中,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研究人员在无菌的培养容器中完成植物幼体的培养和繁殖工作,实现植物苗的再生工作,马铃薯试管薯是利用脱毒试管苗生产出来的无病毒种薯,是继脱毒试管苗之后发展出的保存种质和生产无病毒种薯的新形式,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设备简单、成本低、便于工厂化生产和长途运输等优点,在组培过程中,培养容器是不可或缺的器皿,植物组织培养容器主要有玻璃和塑料制品两种。
[0003]但是,现有的培养容器结构简单,添加和更换营养液时较为麻烦,不便于取出试管苗,增加后期工作量。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容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容器,以解决现有的培养容器结构简单,添加和更换营养液时较为麻烦,不便于取出试管苗,增加后期工作量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容器,包括瓶身,所述瓶身顶部设有瓶盖,所述瓶盖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外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瓶身内壁顶部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所述瓶盖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套筒,所述延伸套筒设置在连接环内,所述瓶身内部设有底盖,所述底盖内壁顶部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延伸套筒外表面底部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底盖底部为滤网。
[0007]优选的,所述瓶身、瓶盖和延伸套筒均由透明材料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瓶身外表面设有定容刻度线,所述定容刻度线顶部设有第一长度刻度线,所述定容刻度线底部设有第二长度刻度线。
[0009]优选的,所述瓶盖顶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部设有透气膜。
[0010]优选的,所述瓶身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顶部开设有环槽。
[0011]优选的,所述瓶盖顶部设有遮光罩,所述遮光罩底部与环槽卡接。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通过将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分离,将瓶盖与瓶身分离,将液体培养基加入到瓶身内部,使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分离,将延伸套筒与底盖分离,将马铃薯试管苗放置到底盖内,然后使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匹配,使延伸套筒与底盖连接,然后将延伸套筒和底盖放入到瓶身内部,使底盖浸没液体培养基,使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使瓶身与瓶盖连接,在添加和更换营养液时,无需将试管苗取出,将瓶盖和瓶身分离即可添加和更换,试管苗一直在底盖内部,在取出试管苗时,通过瓶盖将底盖取出,然后使底盖与
延伸套筒分离,即可将试管苗取出,由于延伸套筒和底盖对试管苗进行保护,降低对试管苗的损伤,本装置便于添加和更换营养液,便于取出试管苗,降低后期工作量;
[0014]2、通过设有定容刻度线,便于控制培养基的体积,通过设有第一长度刻度线,便于随时测量组培苗的株高,通过设有第二长度刻度线,便于随时测量组培苗的根长,不必将组培苗拿出测量,省时省力,通过设有透气孔和透气膜,便于瓶身内外气流交换,通过设有环槽和遮光罩,将遮光罩与环槽卡接,便于为组培苗提供遮光环境,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去除遮光罩之后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遮光罩立体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瓶身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瓶身和瓶盖爆炸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瓶身;2、瓶盖;3、连接环;4、第一外螺纹;5、第一内螺纹;6、延伸套筒;7、底盖;8、第二内螺纹;9、第二外螺纹;10、滤网;11、定容刻度线;12、第一长度刻度线;13、第二长度刻度线;14、透气膜;15、固定环;16、环槽;17、遮光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4]本技术提供了如图4

5所示的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容器,包括瓶身1,所述瓶身1顶部设有瓶盖2,所述瓶盖2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3,所述连接环3外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4,所述瓶身1内壁顶部设有第一内螺纹5,所述第一内螺纹5与第一外螺纹4相匹配,所述瓶盖2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套筒6,所述延伸套筒6设置在连接环3内,所述瓶身1内部设有底盖7,所述底盖7内壁顶部设有第二内螺纹8,所述延伸套筒6外表面底部设有第二外螺纹9,所述第二内螺纹8与第二外螺纹9相匹配,所述底盖7底部为滤网10,在使用时,将第一内螺纹5与第一外螺纹4分离,将瓶盖2与瓶身1分离,将液体培养基加入到瓶身1内部,使第二内螺纹8与第二外螺纹9分离,将延伸套筒6与底盖7分离,将马铃薯试管苗放置到底盖7内,然后使第二内螺纹8与第二外螺纹9相匹配,使延伸套筒6与底盖7连接,然后将延伸套筒6和底盖7放入到瓶身1内部,使底盖7浸没液体培养基,使第一内螺纹5与第一外螺纹4相匹配,使瓶身1与瓶盖2连接,在添加和更换营养液时,无需将试管苗取出,将瓶盖2和瓶身1分离即可添加和更换,试管苗一直在底盖7内部,在取出试管苗时,通过瓶盖2将底盖7取出,然后使底盖7与延伸套筒6分离,即可将试管苗取出,由于延伸套筒6和底盖7对试管苗进行保护,降低对试管苗的损伤,本装置便于添加和更换营养液,便于取出试管苗,降低后期工作量。
[00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瓶身1、瓶盖2和延伸套筒6均由透明材料制成,
便于观察瓶身1内部组培苗的生长状况。
[0026]如图1

4所示:所述瓶身1外表面设有定容刻度线11,所述定容刻度线11顶部设有第一长度刻度线12,所述定容刻度线11底部设有第二长度刻度线13,通过设有定容刻度线11,便于控制培养基的体积,通过设有第一长度刻度线12,便于随时测量组培苗的株高,通过设有第二长度刻度线13,便于随时测量组培苗的根长,不必将组培苗拿出测量,省时省力。
[00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瓶盖2顶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部设有透气膜14,通过设有透气孔和透气膜14,便于瓶身1内外气流交换。
[00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瓶身1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5,所述固定环15顶部开设有环槽16,环槽16内部卡接有遮光罩17。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容器,包括瓶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顶部设有瓶盖(2),所述瓶盖(2)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3),所述连接环(3)外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4),所述瓶身(1)内壁顶部设有第一内螺纹(5),所述第一内螺纹(5)与第一外螺纹(4)相匹配,所述瓶盖(2)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套筒(6),所述延伸套筒(6)设置在连接环(3)内,所述瓶身(1)内部设有底盖(7),所述底盖(7)内壁顶部设有第二内螺纹(8),所述延伸套筒(6)外表面底部设有第二外螺纹(9),所述第二内螺纹(8)与第二外螺纹(9)相匹配,所述底盖(7)底部为滤网(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瓶盖(2)和延伸套筒(6)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江伟段小琴张飞燕张宁司怀军晋欣王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