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及过滤膜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89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及过滤膜包,过滤单元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还包括进液孔封装部,连接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的侧壁并密封,进液孔封装部由粘合剂固化形成,包括渗透入滤液导流筛网的渗透层,第一进液孔的孔径小于第二进液孔的孔径,使得第一进液孔的孔壁相对第二进液孔的孔壁向内突出,滤液导流筛网在第一进液孔处形成突出部,以引导粘合剂渗透入滤液导流筛网形成渗透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过滤单元在封装时,粘合剂先与突出部的平面接触并进入,而后向第一进液孔的孔壁渗透,提高过滤单元的密封性,进而提高过滤膜包的整体密封性,过滤膜包的整体结构稳定,不易漏液。不易漏液。不易漏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及过滤膜包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及过滤膜包。

技术介绍

[0002]在生物技术与制药行业中,过滤膜包被广泛使用。过滤膜包的常规应用方式包括:浓缩、透析、分子量切割、除热源等。过滤膜包一般包括若干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彼此叠放,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均包括进液孔和滤液孔,在膜包封装过程中,需要对进液单元的滤液孔和过滤单元的进液孔分别封装。
[0003]过滤单元一般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两侧的过滤膜,在对进液孔进行封装时,一般将若干过滤单元相互堆叠,中间用间隔膜隔开,粘合剂从进液孔的侧壁进入,固定形成封装层。但是,现有使用的粘合剂的粘度较大,不易渗入进液孔的侧壁,可能导致过滤单元的封装失效,使得整个过滤膜包在使用出现滤液与原液串液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及过滤膜包,过滤单元中的进液孔封装部与对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进行稳定地、牢固地密封封装,使得过滤膜包的内部封装牢固,整体结构稳定,不易漏液。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具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所述过滤膜具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所述过滤膜叠放,所述第一进液孔与所述第二进液孔对齐,第一滤液孔与第二滤液孔对齐;
[0007]高密封性过滤单元还包括进液孔封装部,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孔和所述第二进液孔的侧壁并密封,所述进液孔封装部由粘合剂固化形成,包括渗透入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渗透层;
[0008]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液孔的孔径,使得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孔壁相对所述第二进液孔的孔壁向内突出,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在所述第一进液孔处形成突出部,以引导粘合剂渗透入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形成所述渗透层。
[0009]本技术的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利用滤液导流筛网的突出部,在对过滤单元进行封装时,粘合剂会先接触突出部,而后渗入滤液导流筛网的第一进液孔的侧壁,在粘合剂固化形成进液孔封装部,渗入滤液导流筛网的部分为渗透层,且进液孔封装部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孔和所述第二进液孔的侧壁并密封,完成对过滤单元的封装。若无突出部,则粘合剂只能从滤液导流筛网的截面方向进入,不易渗透,设置了突出部后,粘合剂能够首先从垂直于滤液导流筛网平面的方向进入突出部,先对滤液导流筛网的突出部的孔隙进行填充,随后能够更容易地再从截面方向渗透进入滤液导流筛网,在滤液导流筛网的第一进液孔处形成渗透层,且渗透层与过滤膜密封固定,从而形成稳定、牢固的进液孔封装部。
[0010]优选地,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宽度L为0.2mm

2.5mm。
[0011]优选地,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宽度L与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半径R的比例为,L:R=1:4~1:10。
[0012]由此,控制突出部的径向宽度,避免突出部过短,影响粘合剂渗入滤液导流筛网的效率,同时避免突出部过长,导致粘合剂渗入滤液导流筛网的时间过长,形成的渗透层无法与过滤膜表面粘接或粘接宽度过窄,影响过滤膜和滤液导流筛网的密封性;过长的突出部也会占用第一进液孔的孔径,影响原液通过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
[0013]优选地,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宽度L与所述渗透层的最小宽度K1的比例为,L:K1=1:3~1:9,从另一个方面控制突出部的径向宽度。由于渗透层的周向宽度可能不一致,因此将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宽度L与渗透层的最小宽度相比;突出部的径向宽度也会影响渗透层的周向宽度,因此需要控制突出部的径向宽度L与渗透层的最小宽度K1的比例,以保证突出部的径向宽度与渗透层的周向宽度适配,既能保证粘合剂的渗透效率,又能快速地在滤液导流筛网中形成渗透层,且使过滤膜与渗透层能够稳定粘接密封,在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处形成稳定密封的进液孔封装部。
[0014]优选地,所述渗透层的最小宽度为3mm

7mm,以保证渗透层对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层的密封效果。
[0015]优选地,所述渗透层包括设于所述突出部上并相对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上下表面凸出的渗透凸出部,所述渗透凸出部与所述过滤膜的侧面粘接;且所述渗透凸出部不低于所述过滤膜表面,利用渗透凸出部实现对过滤层的粘接和密封。
[0016]优选地,所述进液孔封装部还包括内侧层,所述内侧层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孔和所述第二进液孔内,所述渗透层的径向内侧,且与所述渗透层为一体,内侧层为粘合剂附着在所述第一进液孔和所述第二进液孔的内壁上形成的部分,增加进液孔封装部的厚度和增强密封效果;
[0017]同时,所述内侧层不低于所述过滤膜表面,利用内侧层实现对过滤层的进一步密封。
[0018]优选地,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宽度L与所述内侧层的宽度K2之比为,L:K2=1:1~3:1,由突出部的径向宽度控制内侧层的宽度,以此避免内侧层过宽,占用第一进液孔的孔径,影响原液通过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
[00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20]一种过滤膜包,包括交替堆叠的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还包括密封包边,连接所述进液单元和所述过滤单元的外围并密封;所述进液单元具有第三进液孔和第三滤液孔,所述第三滤液孔的侧壁具有滤液孔封装部;且所述第三进液孔和所述第一进液孔及所述第二进液孔对齐,所述第三滤液孔和所述第一滤液孔及所述第二滤液孔对齐;所述过滤单元为上述的高密封性过滤单元。
[0021]优选地,所述密封包边由粘合剂固化形成,包括渗透入所述进液单元和所述过滤单元的渗透部;所述渗透部与所述进液孔封装部和/或所述滤液孔封装部接触密封。
[002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滤液导流筛网在第一进液孔处形成突出部,在过滤单元进行独立的进液孔封装时,突出部先与粘合剂接触时,使得粘合剂不是如现有技术般从滤液导流筛网的截面处渗
入,而是先与突出部的平面接触并进入,而后向第一进液孔的孔壁渗透,提高渗透率以及粘合剂固化后与进液孔封装部与滤液导流筛网的牢固连接,从而提高过滤单元的密封性,进而提高过滤膜包的整体密封性,过滤膜包的整体结构稳定,不易漏液。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过滤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过滤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具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所述过滤膜具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所述过滤膜叠放,所述第一进液孔与所述第二进液孔对齐,第一滤液孔与第二滤液孔对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孔封装部,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孔和所述第二进液孔的侧壁并密封,所述进液孔封装部由粘合剂固化形成,包括渗透入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渗透层;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液孔的孔径,使得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孔壁相对所述第二进液孔的孔壁向内突出,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在所述第一进液孔处形成突出部,以引导粘合剂渗透入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形成所述渗透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宽度L为0.2mm

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宽度L与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半径R的比例为,L:R=1:4~1: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宽度L与所述渗透层的最小宽度K1的比例为,L:K1=1:3~1: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层的最小宽度为3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杨凯余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