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765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其包括经线、纬线、基布和固定框,基布通过固定框进行固定,多条经线在基布的第一表面等间距平行设置,多条纬线在基布的第二表面等间距平行设置,基布第一表面为基布正面,基布第二表面为基布反面;每条经线的两端均设置经线触点,每条纬线的两端均设置纬线触点,使用过程中经线触点和纬线触点分别与捕捉靶固定座上的弹性触点接触,以将捕捉靶接入各经线的脉冲电路和各纬线的脉冲电路,飞行过程中弹体撞击捕捉靶得到经线和纬线在基布上的投影的交叉点的断裂情况,可以获得弹体通过捕捉靶在基布上的投影面积,进而得到弹体轴线与捕捉靶所在平面的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靠、低成本,适用于用于科学研究过程中测量未知的低速、中速、高速物体穿过目标或斜碰目标后的飞行姿态。标后的飞行姿态。标后的飞行姿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参数测量装置,更为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

技术介绍

[0002]弹丸的初速度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弹丸速度变化对于研究内外弹道特性,评价和检验武器系统和防护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能十分重要。
[0003]目前高速相机是记录高速物体飞行过程的主要测试手段之一,可用于记录高速飞行物体,甚至是超音速飞行物体的飞行参数,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高速相机当前多依赖进口,且高速场景下可用的常用型号价格高昂,例如,高达数百万元。
[0004]同时在一些高速物体(弹体)侵彻实验中,由于物体穿过目标或斜碰目标后的飞行姿态无法预知,因此不能将高速相机布置在目标附近记录高速物体穿过目标或斜碰目标后的飞行姿态。此外,高速相机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记录超音速物体的飞行姿态,在目前常用高速相机的性能条件下,往往对镜头和背景光的要求很高。上述因素限制了高速相机的使用,需要有相应的测量装置弥补高速相机在一些使用场景中的不足。
[0005]现有技术中的测速靶功能单一,大多数仅仅具备测速功能,无法同时测量飞行过程中的其他参数,例如,弹丸的轴线与靶板法线之间的夹角。本技术期望提出一种在进行速度测量的同时,能够进测量弹丸飞行参数,例如,弹丸的轴线与靶板法线之间的夹角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其包括经线、纬线、基布和固定框,基布通过固定框进行固定,多条经线在基布的第一表面等间距平行设置,多条纬线在基布的第二表面等间距平行设置,基布第一表面为基布正面,基布第二表面为基布反面;每条经线的两端均设置经线触点,每条纬线的两端均设置纬线触点,每条经线粘贴至基布后,其两个经线触点分别设置基布两侧的固定框上,每条纬线粘贴至基布后,其两个纬线触点分别设置在基布上下两侧的固定框上。使用过程中经线触点和纬线触点分别与捕捉靶固定座上的弹性触点接触,以将捕捉靶接入各经线脉冲电路和各纬线脉冲电路,飞行过程中弹体撞击捕捉靶得到经线和纬线在基布上的投影的交叉点的断裂情况,可以获得弹体通过捕捉靶在基布上的投影面积,进而得到弹体轴线与捕捉靶所在平面的夹角。本技术可靠、低成本,适用于测量的速度范围广泛,包括低速、中速、高速。物体穿过目标或斜碰目标后的飞行姿态。
[0007]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弹体飞行姿态测量装置,其包括高速采集仪、捕捉靶和捕捉靶底座,捕捉靶通过捕捉靶底座进行支撑,捕捉靶底座上设置弹性触点,捕捉靶通过弹性触点和相应的捕捉靶底座连通,以接通捕捉靶各经线脉冲电路和各纬线脉冲电路,飞行过程中弹体撞击捕捉靶得到经线和纬线在基布上的投影的交叉点的断裂情况,可以获得弹体
通过捕捉靶在基布上的投影面积,进而得到弹体轴线与捕捉靶所在平面的夹角。通过任意两个捕捉靶可测得弹体的飞行速度。各捕捉靶底座分别通过同轴电缆与高速采集仪相连。本技术可靠、低成本,适用于用于科学研究过程中测量未知的低速、中速、高速物体穿过目标或斜碰目标后的飞行姿态。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9]一种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其包括经线、纬线、基布和固定框,基布通过固定框夹持固定,经线和纬线分别设置在基布的正反两面,经线在基布上的投影和纬线在基布上的投影相互交叉,形成测量网格区域,经线具有经线触点,纬线具有纬线触点,经线触点和纬线触点固定至固定框;经线触点和纬线触点均与捕捉靶座上的弹性触点接触,以将捕捉靶接入捕捉靶底座的脉冲电路。
[0010]优选地,固定框包括固定框第一部分和固定框第二部分,通过固定框第一部分和固定框第二部分对基布进行夹持。
[0011]优选地,多条经线在基布的第一表面等间距平行设置,多条纬线在基布的第二表面等间距平行设置,基布第一表面为基布正面,基布第二表面为基布反面。
[0012]优选地,每条经线粘贴至基布后,该条经线两个经线触点分别设置基布左右两侧的固定框上,每条纬线粘贴至基布,该条纬线的两个纬线触点分别设置在基布上下两侧的固定框上。
[0013]优选地,经线触点和纬线触点位于固定框的同一表面。
[0014]优选地,经线触点和纬线触点位于固定框的相对的两个面。
[0015]优选地,每条经线的两端设置经线触点,每条纬线的两端设置纬线触点,弹丸撞击捕捉靶得到经线和纬线在基布上的投影的交叉点的断裂个数,获得弹体通过捕捉靶在基布上的投影面积,进而得到弹体轴线与捕捉靶所在平面的夹角。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根据本技术的捕捉靶包括基布,基布上纵横分布有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的两个端点为捕捉靶经线触点,纬线的两个端点为捕捉靶纬线触点。经线触点和纬线触点与捕捉靶底座上的弹性触点接触,以连通各脉冲电路。
[0018]所述基布采用0.1~0.5mm厚聚四氟乙烯薄膜。经线和纬线采用铜线,例如,预应力铜线,经过环氧树脂包覆处理,即经线和纬线可采用预应力铜线,外覆环氧树脂涂层。物体触碰捕捉靶后,经线和/或纬线能够快速断裂并通过各自的脉冲电路产生脉冲电压信号,其响应时间小于1微秒,满足低速、中速以及高速物体飞行姿态的测量要求。
[0019]经线和纬线分别粘贴至基布的不同表面。经线触点和纬线触点由导电材料制成。也可以在经线的环氧树脂涂层和纬线的环氧树脂涂层未透前,利用环氧树脂涂层将经线和纬线粘至基布的表面。
[0020]本技术的捕捉靶通过经纬线的布置,能够得到高速物体穿过捕捉靶,例如,基布时的投影面积,进而确定高速物体的姿态;通过布置多个靶,可以进一步计算出高速物体的速度。
[0021]本技术操作简单、快捷;由于全部使用常见材料,量产后的成本非常低廉,其选择合适厚度的基布,在不影响飞行轨迹的情况下,还能够用于测量弹体撞击障碍物之前的飞行。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的经线布置示意图。
[0023]图2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的纬线分布示意图。
[0024]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的经纬线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一种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其包括经线1、纬线2、基布3和固定框4,基布3通过固定框4夹持固定,经线1和纬线2分别设置在基布3的正反两面,经线1在基布3上的投影和纬线2在基布3上的投影相互交叉,形成测量网格区域,经线具有经线触点5,纬线具有纬线触点6,经线触点5和纬线触点6固定至固定框4;经线触点5和纬线触点6均与捕捉靶座上的弹性触点接触,以将捕捉靶接入捕捉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经线、纬线、基布和固定框,基布通过固定框夹持固定,经线和纬线分别设置在基布的正反两面,经线在基布上的投影和纬线在基布上的投影相互交叉,形成测量网格区域,经线具有经线触点,纬线具有纬线触点,经线触点和纬线触点固定至固定框;经线触点和纬线触点均与捕捉靶座上的弹性触点接触,以将捕捉靶接入捕捉靶底座的脉冲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其特征在于,固定框包括固定框第一部分和固定框第二部分,通过固定框第一部分和固定框第二部分对基布进行夹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其特征在于,多条经线在基布的第一表面等间距平行设置,多条纬线在基布的第二表面等间距平行设置,基布第一表面为基布正面,基布第二表面为基布反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测量碰撞障碍物后弹体飞行姿态的捕捉靶,其特征在于,每条经线粘贴至基布后,该条经线两个经线触点分别设置基布左右两侧的固定框上,每条纬线粘贴至基布,该条纬线的两个纬线触点分别设置在基布上下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应祥秦有权陶西贵马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