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67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收割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包括:机架,带有第一割禾刀组、第二割禾刀组和割禾轮的割禾装置,中转谷仓,脱粒装置,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风选装置,刀组驱动部以及拨稻秆组件。本实施例中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通过设置有割禾装置、脱粒装置、中转谷仓和提升装置,能够实现对水稻的割禾、脱粒、存储和输送等作业,第二割禾刀组割取上部稻穗,稻穗被输入脱粒装置脱粒,减少了进入脱粒装置中的稻杆量,从而提升脱粒效率;第一割禾刀组割取稻杆,并预留合适的稻桩高度,利于稻蔸生长,从而提高再生稻的产量。从而提高再生稻的产量。从而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


[0001]本技术属于水稻收割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普通栽培稻,又称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 L),是由原生于广西境内珠江流域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经过千百年的自然进化和人工改良演变而来的。栽培稻的祖先都是多年生的,其地上部枯死后,根系仍然保持活力,下一季遇到合适的条件,再长出新的植株,即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强烈的人工干预,使野生稻的农艺性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水稻矮化育种(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标志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和以杂交稻培育成功(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起点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其核心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经济系数和稻谷产量,改良后的水稻品种,植株变矮、茎秆变粗、穗子变大,大部分品种的再生能力被大大弱化。二十一世纪以来,水稻生产出现了由单纯追求产量到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转变,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将是今后水稻生产的强烈需求。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挖掘水稻的再生基因,培育出再生能力较强的水稻新品种,并研究出一系列的再生稻栽培技术。采取人工收割和精细管理的方法,再生稻的产量最多可达到亩产500公斤以上。
[0003]在再生稻收割时,为了使再生稻的根系葆有活力,需要在贴近根部的地面上留有一截20

30公分左右的稻桩,并且稻杆部分需要留在田间,使其还田。现有的水稻收割机大都采用单层割刀,进入到脱粒装置内的稻杆长度过长,不仅影响脱粒效率,而且还容易造成堵塞,同时,在留桩高度不容易控制,不利于再生稻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0004]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从而克服现有的收割机在收割头季稻时,进入到脱粒装置内的稻杆长度过长影响脱粒效率和留桩高度难以控制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端设有割禾装置,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设有中转谷仓,所述割禾装置包括带有斗口的割禾斗,所述割禾斗内设有螺旋滚筒,所述斗口处设有第一割禾刀组和第二割禾刀组,所述第一割禾刀组位于所述第二割禾刀组的下方,所述第二割禾刀组的上方设有拨禾轮;脱粒装置,其设于所述割禾装置与所述中转谷仓之间,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割禾斗之间设有第一输送装置,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中转谷仓之间设有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上设有风选装置;提升装置,其包括提升入口和提升出口,所述提升入口与所述中
转谷仓内相连通,在所述提升入口和所述提升出口之间设有提升螺旋叶片。
[0007]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斗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行铲,所述分行铲的头部向所述斗口的外部的斜下方延伸。
[0008]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割禾斗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斗口相对的稻穗入口,所述螺旋滚筒的外周设有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分别位于所述稻穗入口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
[0009]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滚筒的外周还设有若干片相互间隔的分隔叶片,所述分隔叶片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之间。
[0010]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割禾刀组到所述螺旋滚筒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割禾刀组到所述螺旋滚筒的水平方向的距离。
[001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割禾刀组包括第一固定刀齿和第一活动刀齿,所述第一固定刀齿与所述割禾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刀齿与所述第一固定刀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割禾刀组包括第二固定刀齿和第二活动刀齿,所述第二固定刀齿与所述割禾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刀齿与所述第二固定刀齿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刀组驱动部,其包括:驱动轮,其与所述割禾斗转动连接;驱动杆,其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一曲柄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二曲柄与所述所述第一活动刀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通过第三曲柄与所述第二活动刀齿连接;当所述驱动轮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驱动杆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固定刀齿和所述第一活动刀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活动刀齿和所述第二固定刀齿往复运动。
[0013]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拨稻杆组件,两个所述拨稻杆组件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割禾刀组与所述螺旋滚筒之间,所述拨稻杆组件包括若干个链轮,所述链轮外套设有链条,在所述链条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拨杆,其中一个所述链轮与拨杆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4]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脱粒装置的一端设有稻穗出口,所述脱粒装置的另一端设有谷粒出口和稻杆出口,在所述稻穗出口和所述谷粒出口之间设有脱粒笼,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稻穗入口和所述稻穗出口之间,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谷粒出口与所述中转谷仓之间。
[0015]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选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在所述脱粒装置上并朝向所述稻杆出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风选装置的外部。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 本技术中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通过设置有割禾装置、脱粒装置、中转谷仓和提升装置,能够实现对水稻的割禾、脱粒、存储和输送等作业,第二割禾刀组割取上部稻穗,稻穗被输入脱粒装置脱粒,减少了进入脱粒装置中的稻杆量,从而提升脱粒效率;第一割禾刀组割取稻杆,并预留合适的稻桩高度,利于稻蔸生长,从而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0018]2. 本技术中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还在第一割禾刀组的后方安
装有拨稻杆组件,其能够将水稻掐头去尾后的中间部位的稻杆向收割机的两侧拨动,使该部分的稻杆被拨入到田间,从而能够沤肥还田,并且还能够避免收割机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堵塞。
[0019]3. 本技术中的斗口的前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个分行铲,其能够在收割的过程中将前方的水稻向两侧拨动,从而使稻杆更容易地向斗口的方向进行收集。
[0020]4. 本技术中的螺旋滚筒上焊接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当螺旋滚筒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切割后的带有稻穗的稻杆向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之间的区域进行挤压和收集,并且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到稻穗入口中,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到脱粒装置中,因此能够起到了一个导向的作用,并且在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皮之间还设置有多片分隔叶片,其能够起到防止堵塞的作用。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一端设有割禾装置(2),所述机架(1)的另一端设有中转谷仓(3),所述割禾装置(2)包括带有斗口(22)的割禾斗(21),所述割禾斗(21)内设有螺旋滚筒(25),所述斗口(22)处设有第一割禾刀组(23)和第二割禾刀组(24),所述第一割禾刀组(23)位于所述第二割禾刀组(24)的下方,所述第二割禾刀组(24)的上方设有拨禾轮(26);脱粒装置(4),其设于所述割禾装置(2)与所述中转谷仓(3)之间,所述脱粒装置(4)与所述割禾斗(21)之间设有第一输送装置(5),所述脱粒装置(4)与所述中转谷仓(3)之间设有第二输送装置(6),所述第二输送装置(6)上设有风选装置(7);提升装置(8),其包括提升入口(81)和提升出口(82),所述提升入口(81)与所述中转谷仓(3)内相连通,在所述提升入口(81)和所述提升出口(82)之间设有提升螺旋叶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口(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行铲(28),所述分行铲(28)的头部向所述斗口(22)的外部的斜下方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割禾斗(21)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斗口(22)相对的稻穗入口(27),所述螺旋滚筒(25)的外周设有第一螺旋叶片(251)和第二螺旋叶片(252),所述第一螺旋叶片(251)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252)分别位于所述稻穗入口(27)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螺旋叶片(251)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252)的旋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滚筒(25)的外周还设有若干片相互间隔的分隔叶片(253),所述分隔叶片(253)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251)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25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割禾刀组(23)到所述螺旋滚筒(25)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割禾刀组(24)到所述螺旋滚筒(25)的水平方向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割禾刀组(23)包括第一固定刀齿(231)和第一活动刀齿(232),所述第一固定刀齿(231)与所述割禾斗(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刀齿(232)与所述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天锋张晓丽陶伟唐茂艳高国庆陈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