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感应调节发光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391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3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感应调节发光电路,该光感应调节发光电路包括供电电路、控制电路和发光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光感电路、控制器;供电电路用于分别向控制电路和发光电路供电;光感电路包括串联耦合的发光感应电路和变阻电路;发光感应电路和变阻电路的耦合点耦合至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变阻电路的控制端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共同耦合至控制器的输出端;发光感应电路的等效阻值随着发光感应电路检测到的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控制器用于:当耦合点处的电压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向变阻电路的控制端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输出第一控制电压,第一控制电压用于控制发光电路发光,第一控制电压还用于控制变阻电路以减小变阻电路的等效阻值。路的等效阻值。路的等效阻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感应调节发光电路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光感应调节发光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感应灯具是指一种可以检测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并根据光照强度是否超过光照强度的预设值自适应打开灯光或者关闭灯光的一种照明设备。
[0003]而在一些特定的光照强度下,例如当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略低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预设值时,感应灯具会根据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打开灯光。但当灯光打开后,由于感应灯具自身发出的光照产生的光线反射,受到自身发光的干扰,会导致感应灯具检测到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超过预设的光照强度预设值,从而又将灯光关闭。但关闭灯光后,周围的光照强度又再次小于预设的光照强度的预设值。如此往复下,会使得感应灯具的光照闪烁、重复打开和关闭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感应调节发光电路,降低了在检测环境的光照强度时感应灯具自身发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灯光的稳定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感应调节发光电路,该光感应调节发光电路包括供电电路、控制电路和发光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光感电路、控制器;供电电路用于分别向控制电路和发光电路供电;光感电路包括串联耦合的发光感应电路和变阻电路;发光感应电路和变阻电路的耦合点耦合至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变阻电路的控制端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共同耦合至控制器的输出端;发光感应电路的等效阻值随着发光感应电路检测到的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控制器用于:当耦合点处的电压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向变阻电路的控制端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输出第一控制电压,第一控制电压用于控制发光电路发光,第一控制电压还用于控制变阻电路以减小变阻电路的等效阻值。
[0007]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发光感应电路和变阻电路之间的耦合点处的电压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证明发光感应电路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低于一定程度,此时耦合点处的电压用于控制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电压,通过第一控制电压控制发光电路发光。当控制电路发光后,发光感应电路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会增加,从而导致发光感应电路的等效阻值有所降低,此时因为第一控制电压控制变阻电路的等效阻值也降低。在发光感应电路和变阻电路的等效阻值都降低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实现耦合点处的电压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从而控制发光电路保持发光,不受发光电路所提升的光照强度的影响。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还用于:当耦合点处的电压大于预设值时,向变阻电路的控制端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输出第二控制电压,第二控制电压用于控制发光电路关断,第二控制电压还用于控制变阻电路以增大变阻电路的等效阻值。
[0009]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发光电路接收到第二控制电压后,停止发光。此时发光感应电
路接收到的光照强度有所降低,从而导致发光感应电路的等效阻值有所增加,此时因为第二控制电压控制变阻电路的等效阻值也增加。在发光感应电路和变阻电路的等效阻值都增加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实现耦合点处的电压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从而控制发光电路保持关断,不受发光电路所关断导致的光照强度降低的影响。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光感应电路包括串联耦合的光敏二极管和第一电阻,串联耦合的光敏二极管和第一电阻的一端耦合至供电电路,另一端耦合至耦合点。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电阻提供发光感应电路的一个基础的等效阻值,然后由光敏二极管来感应光照强度,从而作为一个变化的等效阻值,由基础的等效阻值和变化的等效阻值沟通构成发光感应电路的等效阻值。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变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开关管与第二电阻并联后与第三电阻串联,并且串联后的电路的一端耦合至耦合点,另一端接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变阻电路的控制端耦合至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管和第二电阻并联,然后再与第三电阻串联。当第一开关管受第一控制电压而导通时,在将第一开关管近似看作为导线的情况下,变阻电路的等效阻值为第三电阻的电阻值。当第一开关管受第二控制电压而关断时,变阻电路的等效阻值为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电阻值之和。
[0012]示例性地,第三电阻还可以再串联一个可调电阻,通过可调电阻来实现对变阻电路的基础的等效阻值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变阻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四电阻耦合,并通过第四电阻与发光电路的控制端、控制器的输出端共同耦合至耦合点。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四电阻来对第一开关管进行保护,避免过强的电流损坏第一开关管。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还包括模式选择电路和红外感应电路;模式选择电路的输入端和红外感应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电路耦合;模式选择电路的输出端耦合至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红外感应电路的输出端耦合至控制器的第三控制端;模式选择电路用于:通过模式选择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三控制电压;第三控制电压用于控制控制器的第三控制端导通;红外感应电路用于:发射并接收红外感应光线;当接收到的红外感应光线产生变化时,向控制器的第三控制端输出第四控制电压;控制器用于:当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输入第三控制电压且控制器的第三控制端输入第四控制电压时,向发光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五控制电压;第五控制电压用于控制发光电路发光。
[001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模式选择电路来控制红外感应电路与控制器之间是否导通。当模式选择电路输出第三控制电压时,红外感应电路与控制器之间导通。此时红外感应电路发射红外感应光线对环境进行检测,当接收到的红外感应光线产生变化时,证明环境内有物体移动。红外感应电路根据接收到的红外感应光线的变化,产生第四控制电压,通过第四控制电压来控制控制器产生第五控制电压,由第五控制电压来控制发光电路发光,从而实现照明。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光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组、第二开关管;发光二极管组的输入端与供电电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一受控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受控端接地、控制端与变阻电路的控制端共同耦合至控制器的输出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二开关管与发光二极管组串联。当第二开关管接收到第一控制电压或第五控制电压时,
第二开关管导通,从而使得发光二极管组发光。否则,第二开关管关断,发光二极管组不发光。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光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第五电阻与变阻电路的控制端共同耦合至控制器的输出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五电阻对第二开关管进行保护。避免过强的电流或电压导致第二开关管损坏。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模式选择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六电阻;第六电阻的一端与供电电路连接、另一端耦合至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第一开关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可插拔地耦合至第六电阻与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之间的耦合点。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开关控制第六电阻是否将电压输出给控制器。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还包括亮度调整电路;亮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感应调节发光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11)、控制电路(12)和发光电路(13);所述控制电路(12)包括光感电路(121)、控制器(122);所述供电电路(11)用于分别向所述控制电路(12)和发光电路(13)供电;所述光感电路(121)包括串联耦合的发光感应电路(1211)和变阻电路(1212);所述发光感应电路(1211)和所述变阻电路(1212)的耦合点(1213)耦合至所述控制器(122)的第一控制端;所述变阻电路(1212)的控制端和所述发光电路(13)的控制端共同耦合至所述控制器(122)的输出端;所述发光感应电路(1211)的等效阻值随着所述发光感应电路(1211)检测到的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所述控制器(122)用于:当所述耦合点(1213)处的电压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向所述变阻电路(1212)的控制端和所述发光电路(13)的控制端输出第一控制电压,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电路(13)发光,所述第一控制电压还用于控制所述变阻电路(1212)以减小所述变阻电路(1212)的等效阻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22)还用于:当所述耦合点(1213)处的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值时,向所述变阻电路(1212)的控制端和所述发光电路(13)的控制端输出第二控制电压,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电路(13)关断,所述第二控制电压还用于控制所述变阻电路(1212)以增大所述变阻电路(1212)的等效阻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感应电路(1211)包括串联耦合的光敏二极管(12111)和第一电阻(12112),所述串联耦合的光敏二极管(12111)和第一电阻(12112)的一端耦合至所述供电电路(11),另一端耦合至所述耦合点(121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阻电路(1212)包括第一开关管(12121)、第二电阻(12122)、第三电阻(12123);所述第一开关管(12121)与所述第二电阻(12122)并联后与所述第三电阻(12123)串联,并且串联后的电路的一端耦合至所述耦合点(1213),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12121)的控制端作为所述变阻电路(1212)的控制端耦合至所述控制器(122)的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12)还包括模式选择电路(123)和红外感应电路(124);所述模式选择电路(123)的输入端和所述红外感应电路(124)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供电电路(11)耦合;所述模式选择电路(123)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控制器(122)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红外感应电路(124)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控制器(122)的第三控制端;所述模式选择电路(123)用于:通过所述模式选择电路(123)的输出端输出第三控制电压;所述第三控制电压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器(122)的第三控制端导通;所述红外感应电路(124)用于:发射并接收红外感应光线;当接收到的所述红外感应光线产生变化时,向所述控制器(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星星陈徐达徐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