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32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转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包括转换器主体和连接线,所述转换器主体和连接线之间设有卷线组件;所述卷线组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二连接柱,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第二连接柱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柱,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两端与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卷线组件的设置,可以调节连接线的长短,减少裸露在外的连接线,通过提高对连接线的防护效果,来提高转换器主体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便于用户长时间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转换器
,具体为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大功率电源转换器又称交流转换器,是变压器的一种。
[0003]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13213328 U的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通过对接线柱进行防护,避免了接线柱裸露在外,有效提升电源转换器安全性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连接线路没有受到防护,容易受环境影响出现弯折或者损坏等问题,影响后续使用。
[0004]针对上述问题,现在设计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包括转换器主体和连接线,所述转换器主体和连接线之间设有卷线组件;
[0007]所述卷线组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二连接柱,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第二连接柱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柱,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两端与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顶部与便于用户手动转动第二导向轮的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底部与便于用户调节第二导向轮位置的调节组件连接,所述下壳体底部一侧设有对卷线组件位置进行固定的定位组件。
[0008]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旋钮、十字板和圆板,所述第一旋钮、十字板和圆板从上至下依次顺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顶部开设有与十字板外廓形状相吻合十字槽。
[0009]可选的,所述上壳体靠近第二导向轮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圆板和十字板穿过移动板与十字槽连接,所述圆板和十字板与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钮和移动板顶部接触处设有第一碟簧。
[0010]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板和丝杆,所述连接板底部焊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底端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一端与下壳体内壁转动连接,丝杆另一端穿过下壳体侧壁与第二旋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钮和下壳体接触处设有第二碟簧。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下壳体底壁上设有对限位杆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板。
[0012]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和吸盘,所述吸盘顶端与定位柱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柱顶端与下壳体底壁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卷线组件的设置,可以调节连接线的长短,减少裸露在外的连接线,通过提高对连接线的防护效果,来提高转换器主体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便于用户长时间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卷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卷线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转动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1、转换器主体;12、连接线;13、上壳体;14、第一固定轴;15、第一导向轮;16、下壳体;17、定位柱;18、吸盘;19、第一连接柱;20、第二导向轮;21、滑槽;22、第二连接柱;23、第一旋钮;24、十字板;25、圆板;26、第一碟簧;27、移动板;28、十字槽;29、连接板;30、滑块;31、第二固定轴;32、限位杆;33、限位板;34、丝杆;35、第二碟簧;36、第二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包括转换器主体11和连接线12,转换器主体11和连接线12之间设有卷线组件;
[0022]卷线组件包括上壳体13和下壳体16,上壳体13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二连接柱22,下壳体16上设有与第二连接柱22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柱19,上壳体13和下壳体16之间设有第一导向轮15和第二导向轮20,第一导向轮15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14,第一固定轴14两端与上壳体13和下壳体16内壁转动连接,第二导向轮20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31,第二固定轴31顶部与便于用户手动转动第二导向轮20的转动组件连接,第二固定轴31底部与便于用户调节第二导向轮20位置的调节组件连接,下壳体16底部一侧设有对卷线组件位置进行固定的定位组件,通过卷线组件的设置,可以调节连接线12的长短,减少裸露在外的连接线12,通过提高对连接线12的防护效果,来提高转换器主体11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便于用户长时间使用。
[0023]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旋钮23、十字板24和圆板25,第一旋钮23、十字板24和圆板25从上至下依次顺序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轴31顶部开设有与十字板24外廓形状相吻合十字槽28,通过第一旋钮23、圆板25和十字板24来转动第二固定轴31,可以调节连接线12与卷线组件安装后的位置,调节连接线12与转换器主体11之间的距离,不需要用户拆卸卷线组件进行调节,便于用户操作。
[0024]上壳体13靠近第二导向轮2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7,圆板25和十字板24穿过移动板27与十字槽28连接,圆板25和十字板24与移动板27转动连接,第一旋钮23和移动板27顶部接触处设有第一碟簧26,第一碟簧26的设置,可以提高摩
擦力,减少第一旋钮23的位移。
[0025]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板29和丝杆34,连接板29底部焊接有滑块30,滑块30和丝杆34螺纹连接,第二固定轴31底端与连接板29转动连接,丝杆34一端与下壳体16内壁转动连接,丝杆34另一端穿过下壳体16侧壁与第二旋钮36固定连接,第二旋钮36和下壳体16接触处设有第二碟簧35,使用时,通过转动第二旋钮36,使与第二旋钮36连接的丝杆34转动,带动滑块30在丝杆34上移动,从而使第二导向轮20和第一导向轮15之间的距离变动,通过调节第二导向轮20和第一导向轮15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连接线12裸露在外的面积,相较于直接用收卷轮收卷,这种通过调节距离进行收卷的方式,可以减少对连接线12本身的磨损和连接线12的弯折,进一步提高了防护效果,有利于提高连接线12的有效使用寿命。
[0026]连接板29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2,下壳体16底壁上设有对限位杆32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板33,提高了滑块30移动时的稳定性。
[0027]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17和吸盘18,吸盘18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包括转换器主体(11)和连接线(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主体(11)和连接线(12)之间设有卷线组件;所述卷线组件包括上壳体(13)和下壳体(16),所述上壳体(13)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二连接柱(22),所述下壳体(16)上设有与第二连接柱(22)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柱(19),所述上壳体(13)和下壳体(16)之间设有第一导向轮(15)和第二导向轮(20),所述第一导向轮(15)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14),所述第一固定轴(14)两端与上壳体(13)和下壳体(16)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20)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31),所述第二固定轴(31)顶部与便于用户手动转动第二导向轮(20)的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31)底部与便于用户调节第二导向轮(20)位置的调节组件连接,所述下壳体(16)底部一侧设有对卷线组件位置进行固定的定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旋钮(23)、十字板(24)和圆板(25),所述第一旋钮(23)、十字板(24)和圆板(25)从上至下依次顺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31)顶部开设有与十字板(24)外廓形状相吻合十字槽(2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微微刘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宏顺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