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74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山体防护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其主要针对现有防护网装置的使用长度固定,不能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且装置不便收纳转运等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杆一和支杆二,所述支杆一与支杆二之间连接有护坡网,所述支杆一内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护坡网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支杆一的内壁安装有微型气缸,所述微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导向辊,所述微型气缸的下方有竖向阵列设置的定位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紧凑,功能多样,便于对护坡网收卷存方,方便转运,减少装置的占用空间,护坡网的使用长度可调,使用长度固定方便,提高护坡网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主要应用于山体滑坡的防护机构。主要应用于山体滑坡的防护机构。主要应用于山体滑坡的防护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山体防护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阻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运输危害极大,斜坡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整体下滑的现象,叫做滑坡。因此要对山林的边坡进行防护,避免灾害的发生;专利“CN211080255U”中提出“一种防林区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该方案中通过防护网对碎石隔断,通过安装支架和固定块将防护网的位置固定安装,使得整个装置安装的更为稳定。
[0003]但是现有防护网结构使用的长度和距离是固定的,不能根据实际安装的距离进行调整,在防护边角中往往不能使用完整的防护网,防护网过长,造成安装不便,且防护网结构不便于收纳转运;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防护网装置的使用长度固定,不能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且装置不便收纳转运等的问题,提出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包括支杆一和支杆二,所述支杆一与支杆二之间连接有护坡网,所述支杆一内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护坡网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支杆一的内壁安装有微型气缸,所述微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导向辊,所述微型气缸的下方有竖向阵列设置的定位栓,所述护坡网的一端与转杆的外圈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支杆二的一侧连接。<br/>[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条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支杆一内开设有存储腔,所述存储腔的顶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与螺纹槽适配安装。
[0007]优选的,所述护坡网内穿插设置有加强绳,所述护坡网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开设有多个刻度线。
[0008]优选的,所述支杆二与支杆一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支杆二和支杆一的底部均连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与支杆一和支杆二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微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轴承,所述导向辊内贯穿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转杆的外圈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导向辊的外圈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栓的最大外径小于定位孔的内径。
[0011]优选的,所述护坡网远离转杆的一端穿过导向辊与连接条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杆的顶部贯穿支杆二,且转杆的顶部外圈套设有防滑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转杆的转动将护坡网收卷至支杆一中的存储腔中,通过螺栓和
连接条、螺纹槽的设置,在将护坡网完全收卷至存储腔后,通过螺栓的转动将连接条在支杆一一侧的位置固定,用于将支杆一和支杆一转运,占用空间小,不会发生多个防护网缠绕等的情况出现,使用更为便捷灵活;
[0014]2、本技术通过微型气缸的输出端的推动,使得护坡网与定位栓之前的距离增大,在将护坡网的一端拉动转动放网的同时,导向辊为防护网进行导向引导,到达使用长度后通过微型气缸输出端的缩回,使得导向辊将护坡网拉动,同时定位栓贯穿护坡网上的透水孔后与定位孔安装,完成对护坡网使用长度的固定,便于将护坡网的使用长度调整;
[0015]3、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新颖紧凑,功能多样,便于对护坡网收卷存方,方便转运,减少装置的占用空间,护坡网的使用长度可调,使用长度固定方便,提高护坡网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的主视图;
[0017]图2是图1中支杆一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8]图3是图1中转杆和支杆一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护坡网收卷状态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支杆一;2、支杆二;3、转杆;4、护坡网;5、透水孔;6、加强绳;7、刻度线;8、连接条;9、螺纹槽;10、安装底座;11、微型气缸;12、导向辊;13、定位孔;14、定位栓;15、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包括支杆一1和支杆二2,支杆一1与支杆二2之间连接有护坡网4,支杆一1内转动安装有转杆3,护坡网4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5,支杆一1的内壁安装有微型气缸11,微型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有导向辊12,微型气缸11的下方有竖向阵列设置的定位栓14,护坡网4的一端与转杆3的外圈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条8,连接条8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9,支杆一1内开设有存储腔,存储腔用于收纳存储护坡网4,存储腔的顶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螺栓,螺栓与螺纹槽9适配安装,连接条8与支杆二2的一侧连接,护坡网4内穿插设置有加强绳6,加强绳6为高强钢丝绳条,用于提高护坡网4的强度,护坡网4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开设有多个刻度线7,刻度线7用于为护坡网4拉出支杆一1的使用长度提供参考。
[0024]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转杆3使得护坡网4收卷,当护坡网4收卷在存储腔后,通过螺栓的设置转动,将螺栓的底部与连接条8顶部开设的螺纹槽9连接,使得支杆一1与支杆二2之间的位置固定,用于减少装置的占用空间,便于对支杆一1和支杆二2搬运转移使用,刻度线7的设置用于为护坡网4拉出存储腔的长度提供参考,通过加强绳6的设置提高护坡网4的使用强度,通过透水孔5用于流水同时有阻隔砂石的效果,避免大量的流失。
[0025]实施例二
[0026]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相较于实施例一,本
实施例还包括支杆一1和支杆二2,支杆二2与支杆一1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5,两组连接环15之间通过钢丝连接,用于组装使用多个护坡网4,支杆二2和支杆一1的底部均连接有安装底座10,安装底座10与支杆一1和支杆二2的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用于更换安装底座10,支杆一1与支杆二2之间连接有护坡网4,支杆一1内转动安装有转杆3,护坡网4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5,支杆一1的内壁安装有微型气缸11,微型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有轴承,导向辊12内贯穿固定安装有转杆,轴承的内圈与转杆的外圈固定连接,轴承用于结合微型气缸11将导向辊12的位置推动使用的同时,不会影响其转动导向,微型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有导向辊12,微型气缸11的下方有竖向阵列设置的定位栓14,导向辊12的外圈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3,定位栓14的最大外径小于定位孔13和透水孔5的内径,定位栓14用于贯穿透水孔5和定位孔13安装,将护坡网4的使用长度固定,护坡网4的一端与转杆3的外圈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条8,连接条8与支杆二2的一侧连接,护坡网4远离转杆3的一端穿过导向辊12与连接条8可拆卸连接,转杆3的顶部贯穿支杆二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包括支杆一(1)和支杆二(2),所述支杆一(1)与支杆二(2)之间连接有护坡网(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一(1)内转动安装有转杆(3),所述护坡网(4)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5),所述支杆一(1)的内壁安装有微型气缸(11),所述微型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有导向辊(12),所述微型气缸(11)的下方有竖向阵列设置的定位栓(14),所述护坡网(4)的一端与转杆(3)的外圈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条(8),所述连接条(8)与支杆二(2)的一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8)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9),所述支杆一(1)内开设有存储腔,所述存储腔的顶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与螺纹槽(9)适配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体滑坡护坡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网(4)内穿插设置有加强绳(6),所述护坡网(4)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开设有多个刻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文国汪保刘华山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地建正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