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及运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069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8
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及运行系统,自运行系统包括高径比不低于3的缺氧反应池、高径比不低于4的好氧反应池两级圆柱形反应池,缺氧反应池固定在上下伸缩架上,其池底离地高度高于好氧反应池;缺氧反应池内安装高度为池内水深1/2的叶轮;缺氧区底部通过斜向下的下连通管、上部通过水平设置的上连通管连接好氧区,好氧反应池池底设置曝气装置,污水通过提升泵从进水池抽水到叶轮的中心部位向池内进水;叶轮缓慢搅拌,泥水经缺氧区池底部通过下连通管流入好氧区中,在曝气装置曝气的作用下上升,通过上连通管再流入到缺氧区实现无泵自流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无泵自流循环,可调节缺氧反应池的水深,改变缺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力停留时间。力停留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及运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物处理
,适用于污水的高效脱氮及污泥性能的恢复中。本专利技术具体是公开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及运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AO(缺氧

好氧)生物脱氮工艺中,需要内回流泵来回流污泥,并且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大量的溶解氧DO,使缺氧A段全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影响系统稳定。
[0003]本专利技术人通过改变两个反应池的形状以及内部产生的动力来实现AO交替的自循环目的,从而取消内回流泵,同时可通过抬高缺氧反应池改变水深,进而改变缺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以此适应不同水质的变化,节省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及运行系统,其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AO(缺氧

好氧)生物脱氮工艺中,需要内回流泵来回流污泥,使缺氧A段全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影响系统稳定,以及不能改变缺氧A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以适应不同水质变化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1)设置自运行系统:包括缺氧反应池7、好氧反应池8两级圆柱形反应池,所述缺氧反应池高径比不低于3,所述好氧反应池高径比不低于4;所述缺氧反应池7池内水区为缺氧区71,好氧反应池8池内水区为好氧区81;所述好氧反应池8池底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缺氧反应池7固定在支撑在地面上的上下伸缩架3上,其池底离地高度高于好氧反应池8;
[0008]所述缺氧反应池池内水平安装叶轮2,所述叶轮2距池底的安装高度为池内水深的1/2;所述叶轮为双曲面叶片由搅拌机1驱动旋转;所述叶轮2的中心设置竖置向上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经池外部的输送水管、提升泵连接进水池;
[0009]所述缺氧反应池池底部通过下连通管9斜向下连接好氧反应池,所述好氧反应池在池底部设置曝气装置5;所述好氧反应池上部与缺氧反应池通过水平设置的上连通管91连接并连通所述缺氧区、好氧区,所述上连通管位于所述叶轮上方;
[0010]2)缺氧反应池运行:污水通过提升泵从进水池抽水到缺氧反应池上方后,通过铅垂竖置的进水管输送到缺氧反应池7内安装的叶轮2的中心部位向池内进水;所述叶轮的叶片外径控制在相对于缺氧区71池内直径大小的1/2~2/3,由搅拌机1驱动旋转对池内泥水推动缓慢搅拌,搅拌转速控制在60~70r/min范围内,达到较小的动力获得大面积均匀水流;所述缺氧区71在叶轮上部的泥水经过了充分的搅拌,并发生部分缺氧反硝化作用,缓慢搅拌降低叶轮搅拌产生的紊流对缺氧区71的叶轮下部的水流的影响;由于搅拌机距离缺氧区71底部较远,缺氧区下部受搅拌的作用力较小,形成了柔和的水流;
[0011]3)好氧反应池运行:在所述缺氧反应池7内外部进水施加给水体的自上而下的压力下,泥水经缺氧区71池底部通过斜向下设置的下连通管9连通所述好氧反应池池壁下部流入好氧反应池中,同时,所述好氧反应池内好氧区81的泥水在池底部曝气装置5曝气的作用下上升,通过池壁上部与缺氧反应池水平连接的上连通管91再流入到缺氧区实现无泵自流循环;
[0012]所述的缺氧反应池与好氧反应池如此往复运行实现无泵自流循环。
[0013]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通过上下伸缩架的伸缩调整所述缺氧反应池7池底离地高度,同步调整缺氧区71的离地高度及缺氧区水深;缺氧区71的离地高度越高,缺氧区71的水深越浅、水容积越少;在进水流量不变的前提下,水容积越小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越短,以控制缺氧/好氧的水力停留时间比值。
[0014]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其中,所述缺氧反应池的底部中心开有直径0.2m的圆孔,在好氧反应池8下部距离好氧反应池池底1.5m处的池壁上,同样开有0.2m的圆孔并低于缺氧反应池的底部,该两个圆孔连接下连通管9,接收缺氧反应池7反应后的泥水。
[0015]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其中,所述上连通管91安装在距离好氧反应池池顶液面1.0m的液面下并位于所述叶轮上方,并与所述的缺氧反应池7和好氧反应池8侧壁开孔连接并保持水平设置,侧壁开孔直径为0.2m;所述上连通管上设置蝶阀6控制水流大小;所述缺氧反应池7侧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多个开孔并分别设置阀门以调整与所述上连通管相应的连接位置;所述缺氧反应池在液面以下的叶轮上方的池壁上设置回流污泥口11。
[0016]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其中,还包括:4)通过调节提升泵进水流量或缺氧反应池7的水深来改变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等于反应器容积与进水流量之比;通过调节蝶阀6开关调节内回流流量。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缺氧反应池7、好氧反应池8两级圆柱形反应池,所述缺氧反应池高径比不低于3,所述好氧反应池高径比不低于4;所述缺氧反应池7池内水区为缺氧区71,好氧反应池8池内水区为好氧区81;所述好氧反应池8池底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缺氧反应池7固定在支撑在地面上的上下伸缩架3上,其池底离地高度高于好氧反应池8;
[0018]所述缺氧反应池池内水平安装叶轮2,所述叶轮2距池底的安装高度为池内水深的1/2;所述叶轮为双曲面叶片由搅拌机1驱动旋转;所述叶轮2的中心设置竖置向上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经池外部的输送水管、提升泵连接进水池;
[0019]所述缺氧反应池池底部通过下连通管9斜向下连接好氧反应池,所述好氧反应池在池底部设置曝气装置5;所述好氧反应池上部与缺氧反应池通过水平设置的上连通管91连接并连通所述缺氧区、好氧区,所述上连通管位于所述叶轮上方。
[0020]所述的运行系统,其中,所述缺氧反应池的底部中心处及所述好氧反应池8下部距离池底1.5m处设有直径0.2m的圆孔连接所述下连通管9;所述上连通管91安装在距离所述好氧反应池液面1.0m的液面下并位于所述叶轮上方,并与所述的缺氧反应池7和好氧反应池8侧壁开孔连接并保持水平设置,侧壁开孔直径0.2m;所述缺氧反应池7侧壁从上至下间
隔设置多个侧壁开孔并分别设置阀门,以调节与所述上连通管相应的连接位置;所述缺氧反应池在液面以下的叶轮上方的池壁上设置回流污泥口11;所述上连通管上设置蝶阀6控制水流量;所述搅拌机为一种双曲面搅拌机。
[0021]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人通过设置两个反应池的形状及高径比,以及内部产生的动力可实现AO交替的自循环目的,从而取消内回流泵,同时较大高径比的反应池可使A段实现层流,下部保持较好的缺氧状态以充分利用进水碳源,同时实际应用中可通过上下伸缩架抬高缺氧反应池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设置自运行系统:包括缺氧反应池(7)、好氧反应池(8)两级圆柱形反应池,所述缺氧反应池高径比不低于3,所述好氧反应池高径比不低于4;所述缺氧反应池(7)池内水区为缺氧区(71),好氧反应池(8)池内水区为好氧区(81);所述好氧反应池(8)池底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缺氧反应池(7)固定在支撑在地面上的上下伸缩架(3)上,其池底离地高度高于好氧反应池(8);所述缺氧反应池池内水平安装叶轮(2),所述叶轮(2)距池底的安装高度为池内水深的1/2;所述叶轮为双曲面叶片由搅拌机(1)驱动旋转;所述叶轮(2)的中心设置竖置向上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经池外部的输送水管、提升泵连接进水池;所述缺氧反应池池底部通过下连通管(9)斜向下连接好氧反应池,所述好氧反应池在池底部设置曝气装置(5);所述好氧反应池上部与缺氧反应池通过水平设置的上连通管(91)连接并连通所述缺氧区、好氧区,所述上连通管位于所述叶轮上方;2)缺氧反应池运行:污水通过提升泵从进水池抽水到缺氧反应池上方后,通过铅垂竖置的进水管输送到缺氧反应池(7)内安装的叶轮(2)的中心部位向池内进水;所述叶轮的叶片外径控制在相对于缺氧区(71)池内直径大小的1/2~2/3,由搅拌机(1)驱动旋转对池内泥水推动缓慢搅拌,搅拌转速控制在60~70r/min范围内,达到较小的动力获得大面积均匀水流;所述缺氧区(71)在叶轮上部的泥水经过了充分的搅拌,并发生部分缺氧反硝化作用,缓慢搅拌降低叶轮搅拌产生的紊流对缺氧区(71)的叶轮下部的水流的影响;由于搅拌机距离缺氧区(71)底部较远,缺氧区下部受搅拌的作用力较小,形成了柔和的水流;3)好氧反应池运行:在所述缺氧反应池(7)内外部进水施加给水体的自上而下的压力下,泥水经缺氧区(71)池底部通过斜向下设置的下连通管(9)连通所述好氧反应池池壁下部流入好氧反应池中,同时,所述好氧反应池内好氧区(81)的泥水在池底部曝气装置(5)曝气的作用下上升,通过池壁上部与缺氧反应池水平连接的上连通管(91)再流入到缺氧区实现无泵自流循环;所述的缺氧反应池与好氧反应池如此往复运行实现无泵自流循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通过上下伸缩架的伸缩调整所述缺氧反应池(7)池底离地高度,同步调整缺氧区(71)的离地高度及缺氧区水深;缺氧区(71)的离地高度越高,缺氧区(71)的水深越浅、水容积越少;在进水流量不变的前提下,水容积越小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越短,以控制缺氧/好氧的水力停留时间比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的两级A/O反应池无泵自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反应池的底部中心开有直径0.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敬畏纪海霞罗丁韩艳梅郭鑫宇李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