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热河谷果蔬错季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067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热河谷果蔬错季种植方法,包括:将大于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热河谷果蔬错季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经济作物种植
,涉及一种干热河谷果蔬错季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干热河谷地带具有高温、低湿的气候特点,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总面积约4.1万km2。由于高山峡谷及大气环流影响,形成了四季不分而干湿季明显的高原季风气候。该区域耕地及园地垦殖率较高,光热条件好,气温日较差大,适宜发展热带和亚热带特色作物,是优质果蔬的重要生产基地,作物品质高,水果含糖量、营养成分、次生代谢产物积累量均显著优于同纬度其他气候类型地区。同时,干热河谷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更加注重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0003]错季种植是利用干热河谷气候优势,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对干热河谷农业园区采取以土壤坡度坡向、作物品种及其收获季节、工人数量来进行作物布局、生产经营和园区管理的一种综合技术。现有技术方案《DB13/T 398.13

1999旱地错季适应栽培技术要求》《DB1308/T 102—2012无公害错季香菇生产技术规程》等参考文献中,涉及的错季栽培或者错季生产,是针对某一地区或区域,生产本地或外地常规条件下不能生产的作物,或者是依据气候或设施优势,调整作物的播种或生产季节,选择作物的依据主要是以抗旱等适应性为主,品种收获期、病虫害防控不是作物配置的主要考虑因素。现有技术主要是针对一种作物在一个地区的生产,采用错开常规或高峰生产季节来实现错季生产。亦或者没有在同一区域(气候类型)实现作物种类之间的错季以及多样化生产,只能依赖市场价格实现经济效益提高,不能发挥气候优势,采用轮间套作、多熟制、集约化栽培、调节用工季节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
[0004]基于上述分析,一种针对干热河谷果蔬种植周期不一致,种植管理难度高的干热河谷果蔬错季种植方法是目前行业内急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针对干热河谷果蔬种植周期不一致,种植基地经营管理难度大的问题,研发实现干热河谷果蔬错季种植技术。主要内容是:在面积较大的农业园区,选择地势较陡,坡度大于15
°
的山地,设置火龙果、早熟芒果、晚熟柑橘等果园,面积不超过50亩,同时在幼林果树行间搭配种植姜柄瓜等蔬菜。在地势平坦的区域,选择蔬菜轮作,建立蔬菜园区,春夏季种植辣椒、茄子,冬季种植豆类(豇豆、荷兰豆等)。综合应用作物错季配置技术、轮作技术、休耕技术、间套作技术,使种植基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以短养长,有利于病虫害综合防控,土壤品质改善。
[0006]一种干热河谷果蔬错季种植方法,是针对广大干热河谷农业园区,进行作物配置和生产管理的一项综合技术,最终实现园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具体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0007](1)干热河谷农业园区大部分土地不平整,根据园区地形地势,将大于15
°
的坡地
改造成梯级台地,做好灌溉和排水系统安装。根据气候特点选择早熟芒果品种(台农1号)、红肉火龙果、软籽石榴、柑橘类等经济价值高、适应干热河谷气候的果树品种,按照较大的株行距(芒果4
×
5m,火龙果3
×
4m,石榴4
×
5m,沃柑等晚熟柑橘3
×
4m)定植。芒果主要选择早熟品种,避开其他区域的中晚熟品种,错季上市;火龙果在干热河谷供果期长,可以从6月下旬,直到第二年2月,并且可以通过增光、花果管理来进行每造果成熟期调节,做到与其他地区错季生产;软籽石榴在干热河谷7月下旬陆续上市,持续到10月下旬,错开与其他水果盛夏上市期;沃柑成熟后留树保存时间长,供果期从8月持续到第二年4月,与同是柑橘类的其他品种相比,可以错开大量上市期,持续生产能力强。
[0008]进一步的,上述果树品种种植,应当选择适宜干热河谷发展的、成熟期、病虫害无交互感染的水果种植在同一个园区,并调节生产季节,例如:调节上市时间,火龙果10

1月,芒果5

6月、石榴7

8月,柑橘1

3月,便于错开采收期,人工合理调节。
[0009](2)在果树行间套种一行姜柄瓜(优良地方南瓜品种)等爬藤类时鲜蔬菜,株距30cm,做好截顶和理蔓,使姜柄瓜固定在果树行间生长,不与幼龄果树争夺养分。
[0010]进一步的,以上的果蔬套种技术,实现以短养长,与单一种植果树相比,增加了地表覆盖,降低地温,减少地表蒸发,保护幼龄果树,提升了生态和经济效益。
[0011](3)在干热河谷农业园区的平缓地带,进行适当地土地平整,整理出较为规整的蔬菜园区,安装水肥一体化装置,充分利用干热河谷气候优势,实现多熟制作物生产。开展蔬菜的轮作,选择经济效益好,无连作障碍的不同蔬菜进行轮作,鲜食玉米(2

6月)、辣椒(3

7月),豆类(10

第二年2月),黄瓜(8

第二年2月);中间进行土壤休耕,种植方式以集约化为主,土地产出效益高,同时保存地力,使基地种植能持续稳定发展。
[0012]进一步的,上述的蔬菜园区生产,应当选择无连作障碍的、病原菌宿主差异的蔬菜种类进行生产,充分利用干热河谷短波辐射强,光热利用率高的优势,采用密集型集约化栽培,鲜食玉米每亩种植3500株以上,辣椒4000株以上,豆类(黄豆、无筋豆、荷兰豆等)12000株以上,黄瓜5000株以上。
[0013]进一步的,在上述平地种植蔬菜茬口的间隙,采用土壤休耕技术,主要通过翻耕、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等措施,提升土壤物理性能,增加肥力。
[0014]进一步的,在干热河谷农业园区错季种植中,重点注重收获期的调节,以获得合理的用工、水肥调度,以节约成本。果树间作区以下半年至第二年2月产期为主,蔬菜集约化生产区分时段进行精细化管理,鲜食玉米、辣椒的生产管理集中在上半年,将人工使用分摊到不同季度、不同月份,实现园区的水肥、用工稳定供应和周年生产。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专利技术利用干热河谷光热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园区生产经营。果树和爬藤类时蔬间作技术,果树采用较大株行距,生产高品质错季水果,间作时蔬以短养长,生态效应明显;蔬菜轮作集约化生产技术,避开连作障碍和病虫害连续侵染,实现蔬菜多熟制高产;适当的土壤休耕技术,如翻耕、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等,使集约化生产蔬菜园区土地得到修整,肥力提高;果蔬错季种植技术,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特性,合理调整收获期,提升综合效益。以100亩的农业园区计算,园区产出平均可达每亩12000元以上,比单一种植果树6000元/亩,以及一次种植蔬菜8000元/亩,亩均经济效益提高4000

6000元。错季种植节约了请工成本,按照人均管理20亩计算,5人可管理园区,种植制度节约了农药化肥,与单一果园、
菜园相比,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热河谷果蔬错季种植方法,包括:(1)将大于15
°
的坡地改造成梯级台地,做好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安装,选择适应干热河谷气候的果树品种进行定植;(2)在果树行间套种一行爬藤类时鲜蔬菜,做好截顶和理蔓,使爬藤类时鲜蔬菜固定在果树行间生长;(3)在平缓地带,安装水肥一体化装置,开展无连作障碍蔬菜的轮作,种植方式以密集型集约化为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果树品种包括:早熟芒果品种、红肉火龙果、软籽石榴、晚熟柑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方法,其中:所述芒果定植的株行距为4
×
5m;红肉火龙果定植的株行距为3
×
4m,软籽石榴定植的株行距为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璐许智萍杨晓琼袁建民史亮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