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0428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亲水层和螺旋层;螺旋层由从内至外贴合的多条螺旋条组成,螺旋条由中空碳纤维管和碳纤维块组成;螺旋条上各中空碳纤维管沿螺旋方向等距排布;每相邻两块中空碳纤维管之间设有一块碳纤维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亲水层与螺旋层的各中空碳纤维管形成协同效应,流体可在各中空碳纤维管中产生微涡流,减少摩擦阻力;各中空碳纤维管螺旋分布可延迟涡流脱落,提高减阻效果;中空碳纤维管结构结合螺旋分布特性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采用聚乙二醇、无水乙醇、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形成的亲水层具有良好耐磨性。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深海中工作仍能长时间保持结构完整。整。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阻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击、耐压、耐磨、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开发水下资源刻不容缓。水下设备必须克服流体压力和流体与设备表面摩擦所引起的阻力。到目前为止,表面减阻的措施主要为仿生沟槽结构进行湍流减阻和疏水表面的拒水性进行减阻。但是,设备在水下快速移动时,水流对表面长期的冲击会破坏仿生沟槽结构和疏水表面,难以维持减阻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优异抗冲击、耐压、耐磨性能的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包括亲水层和螺旋层;所述的亲水层粘合在螺旋层外表面;所述的螺旋层由从内至外贴合的多条螺旋条组成,所述的螺旋条由中空碳纤维管和碳纤维块组成;螺旋条上各中空碳纤维管沿螺旋方向等距排布;每相邻两块中空碳纤维管之间设有一块碳纤维块;所述的碳纤维块由不同铺放夹角的多个碳纤维层堆叠而成,所述的中空碳纤维管由多个碳纤维层堆叠后卷绕而成;相邻螺旋条之间、螺旋条上中空碳纤维管与相邻碳纤维块之间以及中空碳纤维管上相邻碳纤维层之间均采用胶粘合。
[0006]优选地,所述亲水层的厚度为0.3

0.5mm。
[0007]优选地,所述中空碳纤维管的内径为1

3mm,长度与碳纤维块的厚度相等,为7

10mm。
[0008]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块中相邻碳纤维层的铺放夹角为2
‑3°

[0009]优选地,所述的亲水层采用聚乙二醇、无水乙醇、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的悬浮液固化后的产物。
[0010]优选地,所述螺旋条两端的两个中空碳纤维管外侧也设有一块碳纤维块。
[0011]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一、对碳纤维织物进行铺放堆叠,然后切割分块,得到碳纤维块。
[0013]步骤二、对碳纤维织物进行铺放堆叠两层或三层,然后卷绕成中空的圆柱管,对中空的圆柱管进行分段得到中空碳纤维管。
[0014]步骤三、将多块碳纤维块和多个中空碳纤维管放置在模具中进行组装,形成从内至外贴合的多条螺旋条;其中,螺旋条上各中空碳纤维管沿螺旋方向等距排布,且每相邻两块中空碳纤维管之间设有一块碳纤维块;然后,在模具中注入树脂进行加压固化,得到螺旋层。
[0015]步骤四、在容器中加入质量比为1:9.6:0.1的聚乙二醇、无水乙醇和二氧化钛,经
磁力搅拌后,在容器中加入质量比为3:1的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继续磁力搅拌,制得悬浮液。
[0016]步骤五、将悬浮液喷洒在螺旋层外表面,放入烘箱中进行固化,从而在螺旋层外表面获得亲水层。
[0017]优选地,步骤一中对碳纤维织物铺放堆叠和切割分块过程以及步骤二中对碳纤维织物进行铺放堆叠和分段过程均在AFP机器上进行;步骤一和步骤二中铺层温度均为120

170℃。
[0018]优选地,步骤三中所述的树脂采用聚酯、乙烯基酯或环氧树脂,压力为0.4

1MPa。
[0019]优选地,步骤五中烘箱温度为70℃,固化时间为2小时。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中亲水层与螺旋层的各中空碳纤维管形成协同效应,流体可在各中空碳纤维管中产生微涡流,使边界层的速度梯度降低来减少摩擦阻力,实现减阻效果;各中空碳纤维管的螺旋分布可以延迟涡流的脱落,提高减阻效果;螺旋分布和中空碳纤维管的孔道结合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冲击、耐压),同时采用聚乙二醇、无水乙醇、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的悬浮液固化后形成的亲水层具有良好的亲水、耐磨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具有抗冲击、耐压、耐磨的特性,在深海中工作仍能长时间保持结构完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螺旋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包括亲水层1和螺旋层2;亲水层1粘合在螺旋层2外表面;螺旋层2由从内至外贴合的多条螺旋条组成,螺旋条由中空碳纤维管和碳纤维块组成;螺旋条上各中空碳纤维管沿螺旋方向等距排布(图2中为清楚显示出螺旋分布特征,将最内层螺旋条上的中空碳纤维管画成空心圆,其余中空碳纤维管均画成实心圆,不管是空心圆还是实心圆,只是示意,不代表真实结构);每相邻两块中空碳纤维管之间设有一块碳纤维块;碳纤维块由不同铺放夹角的多个碳纤维层堆叠而成,中空碳纤维管由多个碳纤维层堆叠后卷绕而成;相邻螺旋条之间、螺旋条上中空碳纤维管与相邻碳纤维块之间以及中空碳纤维管上相邻碳纤维层之间均采用胶粘合。作为优选,亲水层1的厚度为0.3

0.5mm;中空碳纤维管的内径为1

3mm,长度与碳纤维块的厚度相等,为7

10mm;碳纤维块中相邻碳纤维层的铺放夹角为2
‑3°

[0026]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亲水层采用聚乙二醇、无水乙醇、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的悬浮液固化后的产物,具有亲水、耐磨的特性。
[0027]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螺旋条两端的两个中空碳纤维管外侧也设有一块碳纤维块。
[0028]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步骤一、对碳纤维织物进行铺放堆叠,然后切割分块,得到碳纤维块;其中,相邻碳
纤维层的铺放夹角为2.5
°
,铺层速度为200mm/s(可以在100

300mm/s范围内选择),铺层温度为120℃(可以在120

170℃范围内选择)。
[0030]步骤二、对碳纤维织物进行铺放堆叠2

3层,然后卷绕成中空的圆柱管,对中空的圆柱管进行分段得到中空碳纤维管。
[0031]步骤三、将多块碳纤维块和多个中空碳纤维管放置在模具中进行组装,形成从内至外贴合的多条螺旋条;其中,螺旋条上各中空碳纤维管沿螺旋方向等距排布,且每相邻两块中空碳纤维管之间设有一块碳纤维块;然后,在模具中注入低粘度的树脂(例如聚酯、乙烯基酯或环氧树脂)在0.8MPa(可以在0.4

1MPa范围内选择)的压力下进行加压固化,得到螺旋层。
[0032]步骤四、在容器中加入质量比为1:9.6:0.1的聚乙二醇、无水乙醇和二氧化钛,磁力搅拌10分钟(至少保证5分钟以上)后,在容器中加入质量比为3:1的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继续搅拌10分钟(至少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包括亲水层和螺旋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层粘合在螺旋层外表面;所述的螺旋层由从内至外贴合的多条螺旋条组成,所述的螺旋条由中空碳纤维管和碳纤维块组成;螺旋条上各中空碳纤维管沿螺旋方向等距排布;每相邻两块中空碳纤维管之间设有一块碳纤维块;所述的碳纤维块由不同铺放夹角的多个碳纤维层堆叠而成,所述的中空碳纤维管由多个碳纤维层堆叠后卷绕而成;相邻螺旋条之间、螺旋条上中空碳纤维管与相邻碳纤维块之间以及中空碳纤维管上相邻碳纤维层之间均采用胶粘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层的厚度为0.3

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碳纤维管的内径为1

3mm,长度与碳纤维块的厚度相等,为7

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块中相邻碳纤维层的铺放夹角为2
‑3°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层采用聚乙二醇、无水乙醇、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的悬浮液固化后的产物。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条两端的两个中空碳纤维管外侧也设有一块碳纤维块。7.一种用于水下减阻的复合材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肖王明杨家伊唐彪牛士超倪敬张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