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32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涉及到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使用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设备实现,所述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设备包括混凝池,所述混凝池左侧设置有预混合进水机构,所述预混合进水机构中叶轮在混合水流带动下进行旋转,所述混凝池内部设置有位移式搅拌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更好的使得PFC与混合废液均匀混合,同时在混合输入到混凝池内部的过程中即可进行PFC的添加以及反应,进而可以有效缩短后续反应所需时间,提高处理效率,另外采用水流与驱动机构先后驱动位移式搅拌机构的方式进行搅拌,可以在保证搅拌效果的同时降低电量消耗,进而在更加环保的同时降低处理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线路板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废液,主要包括显影、退膜工序的高浓度碱性有机废液、沉铜工序的除胶缸废液、表面处理的酸洗缸酸性废液和微蚀缸排放的微蚀废液以及含镍废液等,这类废液成分复杂、浓度高,虽然只占线路板厂总废水量的3

5%,却集中了线路板厂排放废水70%以上的COD与Cu以及90%以上Ni和TP污染物,上述废液、废水如果不经过单独预处理就直接排往综合废水处理系统,会使得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流程更复杂、土建规模成倍增加、运行加药量更多,且污水总排放口COD、Ni、Cu、TP等参数容易超标。
[0003]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4386874 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线路板行业高浓度废液处理工艺,从废水资源回收和最终处理考虑,将含镍废水、含镍废液和微蚀液经过前期预处理回收有价金属铜镍后纳入酸性废液中;酸性废液与碱性废液和有机废液在反应池进行酸析混凝沉淀,充分利用生产车间排出的废液自身中和,节约水处理药剂,降低运行成本;酸析混凝上清液进行高级氧化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并破坏络合物,通过添加硫化钠、氢氧化钠和石灰进行絮凝沉淀去除重金属,上清液进行水解酸化和生物氧化,出水达标排放。
[0004]但是上述工艺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在针对将高浓度有机废液、酸性废液和碱性废液进行处理时,其首先是将高浓度有机废液、酸性废液和碱性废液泵入酸析混凝池,加入PFC(聚合氯化铁)并补加硫酸或液碱调节废水pH3

4,搅拌反应30分钟,废水流至絮凝池I,添加絮凝剂PAM(聚丙烯酰胺),搅拌反应20

30分钟后流入斜管沉淀池I沉淀进行固液分离。
[0005]在上述过程中,操作人员进行聚合氯化铁的添加时,由于聚合氯化铁为淡黄色、黄色或褐色粉末,因此大多采用人工辅助抛洒或直接整体投入的方式进行,无法较好使聚合氯化铁均匀分布于水体中并与水体均匀混合,后续虽然可以利用搅拌的方式完成物质的均匀混合,但是会导致反应所需时间的延长,另外直接在混凝池中进行搅拌的方式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
[0006]另外全程电动搅拌的方式对电量消耗也较大,提升处理成本的同时不够环保。
[0007]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所述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使用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设备实现,所述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设备包括混凝池,所述混凝池左侧设置有预混合进水机构,所述预混合进
水机构中叶轮在混合水流带动下进行旋转,所述混凝池内部设置有位移式搅拌机构,所述预混合进水机构中旋转轴带动位移式搅拌机构中往复丝杆旋转,所述位移式搅拌机构顶部设置有絮凝剂预混机构,所述絮凝剂预混机构中第一分流管将混合水流输入到絮凝剂预混机构中上壳体内部与絮凝剂预混合,所述絮凝剂预混机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位移式搅拌机构上与混凝池内壁上共同设置有絮凝剂分散机构,所述絮凝剂分散机构中第二端头通过絮凝剂分散机构中第一端头对絮凝剂分散机构中弹簧进行压缩,所述混凝池右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中驱动电机带动位移式搅拌机构中往复丝杆旋转。
[0010]优选的,所述预混合进水机构包括汇流管、高浓度有机废液输入管、酸性废液输入管、碱性废液输入管、安装架、旋转轴、叶轮、固定套管和搅拌杆;
[0011]所述汇流管固定嵌套设置于混凝池左侧,所述高浓度有机废液输入管固定贯穿设置于汇流管左端,所述酸性废液输入管固定贯穿设置于汇流管一侧左端,所述碱性废液输入管固定贯穿设置于汇流管另一侧左端,所述安装架固定设置于汇流管内侧,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安装架内侧,所述叶轮固定套接设置于旋转轴外侧左端,所述固定套管固定套接设置于旋转轴外侧,所述搅拌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杆均匀固定设置于固定套管外侧。
[0012]优选的,所述位移式搅拌机构包括往复丝杆、下壳体、主动锥齿轮、定位套环、空心横向轴、第一从动锥齿轮和搅拌叶;
[0013]所述往复丝杆通过超越离合器传动设置于旋转轴右端,所述下壳体套接设置于往复丝杆外侧并与往复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滑动嵌套设置于往复丝杆外侧,所述定位套环通过轴承转动套接设置于主动锥齿轮外侧且与下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横向轴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搅拌叶设置有多个,两个所述空心横向轴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嵌套设置于下壳体两侧,两个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分别固定套接设置于两个空心横向轴外侧,且均与主动锥齿轮啮合,多个所述搅拌叶均匀固定设置于两个空心横向轴外侧。
[0014]优选的,所述絮凝剂预混机构包括第一分流管、瓣膜、上壳体、研磨盘、空心纵向轴、研磨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
[0015]所述第一分流管固定贯穿设置于汇流管侧面,所述瓣膜固定设置于第一分流管的一个输出端,且该输出端固定贯穿设置于混凝池外侧,所述上壳体固定套接设置于瓣膜的另一个输出端外侧,所述上壳体固定设置于下壳体顶部,所述研磨盘固定设置于上壳体内侧,所述空心纵向轴位于研磨盘内侧,且其底端贯穿上壳体并延伸至下壳体内侧,所述研磨轮固定套接设置于空心纵向轴外侧顶部,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固定设置于空心纵向轴底端且与主动锥齿轮啮合。
[0016]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U形侧板、导向杆、导向滑块和L形连接杆;
[0017]所述U形侧板固定设置于混凝池侧面,所述导向杆固定设置于U形侧板内侧,所述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导向杆外侧,所述L形连接杆固定设置于导向滑块顶端且其端部与上壳体固定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絮凝剂分散机构包括进液通孔、第二分流管和两组分散组件,所述分散组件包括滑动内管、分散孔、第一端头、弹簧、安装板和第二端头;
[0019]所述进液通孔开设于空心纵向轴正面底部,所述第二分流管的输入端通过旋转接
头与空心纵向轴底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管的输出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空心横向轴连接,所述滑动内管滑动设置于第一从动锥齿轮内侧,所述分散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散孔均匀贯穿设置于第一从动锥齿轮与滑动内管外侧,所述第一端头固定设置于滑动内管端部,所述弹簧套接设置于滑动内管外侧,所述弹簧一端与第一端头固定连接以及另一端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混凝池内壁上,所述第二端头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端头均匀固定设置于安装板内侧。
[0020]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与驱动电机;
[0021]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于混凝池右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安装座右侧且与往复丝杆通过超越离合器传动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使用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设备实现,所述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设备包括混凝池(1),所述混凝池(1)左侧设置有预混合进水机构(2),所述预混合进水机构(2)中叶轮(27)在混合水流带动下进行旋转,所述混凝池(1)内部设置有位移式搅拌机构(3),所述预混合进水机构(2)中旋转轴(26)带动位移式搅拌机构(3)中往复丝杆(31)旋转,所述位移式搅拌机构(3)顶部设置有絮凝剂预混机构(4),所述絮凝剂预混机构(4)中第一分流管(41)将混合水流输入到絮凝剂预混机构(4)中上壳体(43)内部与絮凝剂预混合,所述絮凝剂预混机构(4)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机构(5),所述位移式搅拌机构(3)上与混凝池(1)内壁上共同设置有絮凝剂分散机构(6),所述絮凝剂分散机构(6)中第二端头(68)通过絮凝剂分散机构(6)中第一端头(65)对絮凝剂分散机构(6)中弹簧(66)进行压缩,所述混凝池(1)右侧设置有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中驱动电机(72)带动位移式搅拌机构(3)中往复丝杆(31)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合进水机构(2)包括汇流管(21)、高浓度有机废液输入管(22)、酸性废液输入管(23)、碱性废液输入管(24)、安装架(25)、旋转轴(26)、叶轮(27)、固定套管(28)和搅拌杆(29);所述汇流管(21)固定嵌套设置于混凝池(1)左侧,所述高浓度有机废液输入管(22)固定贯穿设置于汇流管(21)左端,所述酸性废液输入管(23)固定贯穿设置于汇流管(21)一侧左端,所述碱性废液输入管(24)固定贯穿设置于汇流管(21)另一侧左端,所述安装架(25)固定设置于汇流管(21)内侧,所述旋转轴(26)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安装架(25)内侧,所述叶轮(27)固定套接设置于旋转轴(26)外侧左端,所述固定套管(28)固定套接设置于旋转轴(26)外侧,所述搅拌杆(29)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杆(29)均匀固定设置于固定套管(28)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式搅拌机构(3)包括往复丝杆(31)、下壳体(32)、主动锥齿轮(33)、定位套环(34)、空心横向轴(35)、第一从动锥齿轮(36)和搅拌叶(37);所述往复丝杆(31)通过超越离合器传动设置于旋转轴(26)右端,所述下壳体(32)套接设置于往复丝杆(31)外侧并与往复丝杆(31)螺纹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33)滑动嵌套设置于往复丝杆(31)外侧,所述定位套环(34)通过轴承转动套接设置于主动锥齿轮(33)外侧且与下壳体(3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横向轴(35)与第一从动锥齿轮(36)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搅拌叶(37)设置有多个,两个所述空心横向轴(35)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嵌套设置于下壳体(32)两侧,两个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36)分别固定套接设置于两个空心横向轴(35)外侧,且均与主动锥齿轮(33)啮合,多个所述搅拌叶(37)均匀固定设置于两个空心横向轴(35)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预混机构(4)包括第一分流管(41)、瓣膜(42)、上壳体(43)、研磨盘(44)、空心纵向轴(45)、研磨轮(46)和第二从动锥齿轮(47);所述第一分流管(41)固定贯穿设置于汇流管(21)侧面,所述瓣膜(42)固定设置于第一分流管(41)的一个输出端,且该输出端固定贯穿设置于混凝池(1)外侧,所述上壳体(43)固定套接设置于瓣膜(42)的另一个输出端外侧,所述上壳体(43)固定设置于下壳体(32)顶
部,所述研磨盘(44)固定设置于上壳体(43)内侧,所述空心纵向轴(45)位于研磨盘(44)内侧,且其底端贯穿上壳体(43)并延伸至下壳体(32)内侧,所述研磨轮(46)固定套接设置于空心纵向轴(45)外侧顶部,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47)固定设置于空心纵向轴(45)底端且与主动锥齿轮(33)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5)包括U形侧板(51)、导向杆(52)、导向滑块(53)和L形连接杆(54);所述U形侧板(51)固定设置于混凝池(1)侧面,所述导向杆(52)固定设置于U形侧板(51)内侧,所述导向滑块(53)滑动设置于导向杆(52)外侧,所述L形连接杆(54)固定设置于导向滑块(53)顶端且其端部与上壳体(43)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分散机构(6)包括进液通孔(61)、第二分流管(62)和两组分散组件,所述分散组件包括滑动内管(63)、分散孔(64)、第一端头(65)、弹簧(66)、安装板(67)和第二端头(68);所述进液通孔(61)开设于空心纵向轴(45)正面底部,所述第二分流管(62)的输入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空心纵向轴(45)底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管(62)的输出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空心横向轴(35)连接,所述滑动内管(63)滑动设置于第一从动锥齿轮(36)内侧,所述分散孔(6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散孔(64)均匀贯穿设置于第一从动锥齿轮(36)与滑动内管(63)外侧,所述第一端头(65)固定设置于滑动内管(63)端部,所述弹簧(66)套接设置于滑动内管(63)外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倩喻浩吴蓬九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创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