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992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4
本申请涉及服装面料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编织带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编织带包括抗紫外线抗菌纤维、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制得,其中抗紫外线抗菌纤维由聚乙烯醇、抗紫外线添加剂、抗菌添加剂以及水制得;其制备方法为:第一步,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并溶解,升温搅拌;第二步,加入抗菌添加剂,升温搅拌;第三步,将冷却加入抗紫外线添加剂,加水制得抗紫外线纺丝原液;第四步,输送到纺丝机,经喷丝头挤出后在饱和硫酸钠水溶液凝固液中成型,再经拉伸处理,然后在硫酸为催化剂下与甲醛进行缩醛化处理,之后经水洗,上油即得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原丝。本申请的编织带具有抗紫外线抗菌的优点。本申请的编织带具有抗紫外线抗菌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服装面料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编织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身式安全带是高处作业人员预防坠落伤亡的防护用品。是由带体、安全配绳、缓冲包和金属配件组成,总称坠落悬挂安全带。高空作业安全带又称全方位安全带或五点式安全带,规定带体通常采用涤纶织带加工而成。
[0003]然而,使用者在户外进行攀登等高处作业使用时,常常接触到泥土、雨水等物质,放置时间久或清洁不到位容易发霉,导致安全带受到霉菌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安全带容易受到污染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织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织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编织带,包括抗紫外线抗菌纤维、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制得,其中氨纶纤维的含量为20~23wt%,涤纶纤维的含量为11~14wt%,余量为抗紫外线抗菌纤维;等重量的氨纶纤维和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呈螺旋状交捻制得第一混纺纱,等重量的涤纶纤维和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呈螺旋状交捻制得第二混纺纱,将剩余的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和第一混纺纱、第二混纺纱呈螺旋状交捻制得抗紫外线抗菌纤维混纺纱;所述的抗紫外线抗菌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聚乙烯醇105份,抗紫外线添加剂4~7份,抗菌添加剂6~9份,水625~715份。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高以及耐热性。
[0007]氨纶纤维,氨纶一种高弹纤维,强度比乳胶丝高出2~3倍。氨纶丝的密度相对更细,同时耐酸碱性、耐汗、耐干洗性、耐磨性优,且回弹过程相对较快、抗强较高。在混纺前,先将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分别与氨纶纤维、涤纶纤维螺旋交捻,可以使抗紫外线抗菌纤维最充分均匀的分布在制得的混纺纱中,可以更好的起到抗紫外线和抗菌功效。
[0008]优选的,所述抗菌添加剂中含有,氧化锌30~40wt%,磷酸钙10~20wt%,余量为磷酸二氢铵;所述抗紫外线添加剂含有,炭纤维50~60wt%,滑石粉30

35wt%,2

羟基二苯甲酮2~3wt%,余量为抗坏血酸2~18wt%。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化锌可以吸收和散射紫外线。将氧化锌沉积在聚乙烯醇纤维表面,氧化锌织物涂层表现出优良的抗紫外线性能;氧化锌也是防污剂,可以抗菌;氧化锌低毒、环保,通过共混纺丝和后整理方式,负载到纤维织物上,可获得良好的抗菌性能;磷酸钙具有耐高温的稳定性,可吸附金属离子氧化为金属氧化物,使金属氧化物与磷酸钙的结合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将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使游离出的金属原子受到控制,保证了金属元素产生良好的缓释效果,具有长期的抗菌功效;磷酸二氢铵有一定吸湿性,在潮湿空气中易分解,挥发出氨变成磷酸二氢铵,氨气和水蒸气可以隔绝氧气和可燃物的接触,具有阻燃剂的作用,可增加使用者在使用安全带时的安全性;炭纤维具有耐高温和耐摩
擦的特点,应用在安全带产品上,可以提高安全带的耐磨耐高温特点,增加安全带的使用寿命;滑石粉具有较优的遮盖力,具有抗紫外线的特点;2

羟基二苯甲酮,具有较优的稳定性以及抗紫外线的特点;抗坏血酸是一种高效的氧清除剂,具有抗氧化性。
[0010]优选的,所述的炭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第一步,将加成型硅橡胶粉碎与高杆莎草混合,然后加入KOH溶液中,加热浸泡,将反应后的沉积物水洗至中性后干燥得到混合沉积物;第二步,所述混合沉积物加入盐酸,进行密闭搅拌,将反应后的混合沉积物洗至中性后干燥得到第二沉积物;第三步,然后加入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的纳米颗粒以及石墨颗粒,进行蒸发干燥得到第三产物;第四步,将所述第三产物置于二氧化碳气体环境下升进行炭化,得到炭纤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要由成型硅橡胶和高杆莎草混合作为原料制成,使炭纤维制备方法具有生产成本低、产量高、工艺简单、生产过程可控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所制备的炭纤维对空气中的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由良好的吸附去除效果。
[0012]优选的,第一步中,反应后的沉积物水洗至中性后先置于1000r/min的离心机中甩干6

10min,以40
±
5m/min的输送速度于150

160℃的烘干机中干燥5

8min进行烘干。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离心机甩干能将大部分的水分,利用高温烘干,促使水分从沉积物中脱离,其干燥方法简单,能有效加快沉积物的干燥效率。
[0014]优选的,在第三步中,石墨颗粒为150~300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颗粒为150~300目更利于制成的炭纤维具有较优的吸附能力。
[0016]优选的,在第四步中,所述炭化的升温速率为3~7℃/min。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体在二氧化碳环境下加热产物,升温速率为3~7℃/min可利于固定体的炭化效果。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织带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编织带的制备方法,包括由以下步骤制得:第一步,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并溶解,升温搅拌溶解制得纺丝原液;第二步,向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添加剂,升温搅拌制得抗菌纺丝原液;第三步,将抗菌纺丝原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抗紫外线添加剂并搅拌,冷却加水,制得抗紫外线纺丝原液;第四步,将抗紫外线纺丝原液输送到纺丝机,经喷丝头挤出后在饱和硫酸钠水溶液凝固液中成型,再经拉伸处理,然后在硫酸为催化剂下与甲醛进行缩醛化处理,之后经水洗,上油即得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原丝。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制备方法制得的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原丝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吸湿性能极佳并且具有防晒防紫外线和抗菌等功能,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基的抗紫外线抗菌纤维混纺纱,同时通过添加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两者均具有优良弹性性能和染色性能的纤维,改善了制得的混纺纱的弹性和染色性能。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三步中,抗菌纺丝原液冷却至25~30℃后再加入抗紫外线添加剂。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温冷却后加入抗紫外线添加剂,可以减少对抗紫外线添加剂的破坏,提高抗紫外线抗菌纤维丝的抗紫外线效果。
[0022]优选的,所述第四步中,喷丝头的孔径选用0.06~0.08毫米的喷丝头,缩醛化处理的温度为66~74℃,处理时间为10~35分钟。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丝头的孔径选用0.06~0.08毫米的喷丝头,缩醛化处
理的温度为66~74℃,处理时间为10~35分钟,可以使纤维之间粗细均匀,且纤维的粗细将影响纤维的比表面积,进而影响纤维的吸附及染色性能,纤维越细,其比表面积越大,纤维的染色性也有所提高;纤维较细,纱线成形后的结构较均匀,有利于其力学性能的提高。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采用将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分别与氨纶纤维、涤纶纤维螺旋交捻,可以使抗紫外线抗菌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抗紫外线抗菌纤维、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制得,其中氨纶纤维的含量为20~23wt%,涤纶纤维的含量为11~14wt%,余量为抗紫外线抗菌纤维;等重量的氨纶纤维和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呈螺旋状交捻制得第一混纺纱,等重量的涤纶纤维和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呈螺旋状交捻制得第二混纺纱,将剩余的抗紫外线抗菌纤维和第一混纺纱、第二混纺纱呈螺旋状交捻制得抗紫外线抗菌纤维混纺纱;所述的抗紫外线抗菌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聚乙烯醇105份,抗紫外线添加剂4~7份,抗菌添加剂6~9份,水625~7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添加剂中含有,氧化锌30~40wt%,磷酸钙10~20wt%,余量为磷酸二氢铵;所述抗紫外线添加剂含有,炭纤维50~60wt%,滑石粉36

43wt%,2

羟基二苯甲酮2~3 wt%,余量为抗坏血酸2~18wt%。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炭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第一步,将加成型硅橡胶粉碎与高杆莎草混合,然后加入KOH溶液中,加热浸泡,将反应后的沉积物水洗至中性后干燥得到混合沉积物;第二步,所述混合沉积物加入盐酸,进行密闭搅拌,将反应后的混合沉积物洗至中性后干燥得到第二沉积物;第三步,然后加入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的纳米颗粒以及石墨颗粒,进行蒸发干燥得到第三产物;第四步,将所述第三产物置于二氧化碳气体环境下升进行炭化,得到炭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织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聚关防坠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