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医用负压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481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医用负压引流袋,包括引流袋、引流管、导流管和负压球;导流管的输入端与负压球的下端口转动连接,导流管的输出端与引流袋的输入端固定连接;负压球的上端口处设置有第一止回阀,引流袋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止回阀;负压球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线;负压球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气口;下端口与负压球之间设置有下端管,下端管的中部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与下端管垂直并且连通设置;连接管内设置有启闭装置,启闭装置用于开启或关闭负压球的内部与下端口之间的连通状态。当患者需要走动时,先通过启闭装置封闭下端管,再将导流管与下端口分离,就能使用负压球作为暂时的容器保持引流状态,让患者方便行走。让患者方便行走。让患者方便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医用负压引流袋


[0001]本技术涉及引流袋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医用负压引流袋。

技术介绍

[0002]负压引流袋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产品适用范围该产品主要用于收集手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痰液以及其他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体,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负压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
[0003]现有的负压引流袋通常是24小时倾倒一次引流液,但有时患者需要走动时都得携带装有大量液体的引流袋,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一种便携式医用负压引流袋,能够在患者需要短时间走动时方便将装有液体的引流袋分开,且不影响对清创面保持负压效果。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携式医用负压引流袋,包括引流袋、引流管、导流管和负压球;引流管的输入端用于连接患者的清创面,引流管的输出端与负压球的上端口固定连接;导流管的输入端与负压球的下端口转动连接,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医用负压引流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袋(1)、引流管(2)、导流管(3)和负压球(4);所述引流管(2)的输入端用于连接患者的清创面,所述引流管(2)的输出端与所述负压球(4)的上端口(5)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3)的输入端与负压球(4)的下端口(6)转动连接,所述导流管(3)的输出端与引流袋(1)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负压球(4)的上端口(5)处设置有第一止回阀(7),所述引流袋(1)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止回阀(8);所述负压球(4)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线(9);所述负压球(4)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气口(10);所述下端口(6)与所述负压球(4)之间设置有下端管(11),所述下端管(11)的中部设置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与所述下端管(11)垂直并且连通设置;所述连接管(12)内设置有启闭装置,所述启闭装置用于开启或关闭负压球(4)的内部与所述下端口(6)之间的连通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携式医用负压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装置包括推杆(13)、抵接球(14)、第一弹簧(15)和封闭块(16);所述连接管(12)包括外管部(17)和内管部(18),所述下端管(11)位于所述外管部(17)和所述内管部(18)之间,所述外管部(17)远离所述下端管(1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部(19);所述第一弹簧(15)的一端与所述内管部(18)的内侧端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封闭块(16)相抵接;所述抵接球(14)位于所述封闭块(16)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13)之间,并且分别与两者相抵;所述封闭块(16)的外侧与所述连接管(12)的内侧滑动紧贴;所述封闭块(16)的中部贯穿设置有通孔(20);当所述下端口(6)与所述负压球(4)的内部为连通状态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瑜来李毅徐芳吴琼隋凤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