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志源专利>正文

建筑立体绿化模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10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在钢筋水泥墙面栽种绿色或攀岩植物的建筑配套立体绿化模块——方便在建筑物上快速安装、雨水自动收集、处理、储存、植物种植覆盖、管理、维护绿色植物,生态圈自然消耗应用,回归自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建筑能耗、节水减排,建筑物通过融入自然生态链吸纳碳、尘、减少局部空气粉尘、实现建筑被动式吸尘、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均衡环境温度,增加负氧离子含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碳氧互补、碳中和自然平衡、新型环保节能减排的建筑配套立体绿化模块。为中国绿色建筑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抛砖引玉、添砖加瓦。添砖加瓦。添砖加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立体绿化模块装置


[0001]涉及一种建筑立体绿化模块,属于建筑设备应用领域
技术背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类功能不同的建筑物不断涌现。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目前国内建设的大部分建筑物是以混凝土结构、或以钢筋结构为基础的混凝土结构物,这类建筑物的大部分工程,是依赖现场的技术人力和设备施工建成的。一方面,现场施工时,会受到技术人力的熟练程度和现场的环境、气候变化、材料供需情况、监督人员的力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各个现场的施工质量和工程期间等都存在差异。另一方面,近来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中心,基于工厂生产的工业化建筑技术得以持续开发,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得以广泛应用。即就像通常使用的集装箱那样,可以移动和搭建,由工厂制作后,在现场进行组装,这类建筑物的开发和适用正在形成规模化。其中,模块化施工方法,是在工厂制作并组装三维箱式模块单元体,然后搬运到现场进行组装、施工的方法,模块单元体包括电、机械设备、窗户这些内、外饰材料,以及地板、天花板等,建筑物的九成以上,是在工厂完成的。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法的模块化建筑物,是先在工厂制作成各模块单元体,然后到现场按上下、前后、左右进行组装而成,通过工厂生产,可提高品质,且容易组合、拆卸,现场施工时,还有因缩短工期带来的节省费用的效果,因此,近年来在多种类型的建筑物中得以广泛应用。
[0003]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构件),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庭院是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为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也体现了中国人既含蓄内向,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高潮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其中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的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古人很早就能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古代建筑重艺术装饰,但不复杂,只在主要部位作重点装饰,如窗檐、门楣、屋脊等,布局多为衡平方向发展,不重高层建筑,至佛教传入后,出现了楼阁佛塔,高建筑才得以盛行。建筑的一切艺术加工也都是对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加工,如色彩、装饰与构件结合,构成了丰富绚丽的艺术成就,雕梁画栋,形体优美而色彩斑斓;楹联匾额,激发意趣而遐想无穷。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
[0004]随着现代建筑面临功能转型。建设森林城市、海绵节水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回归自然。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法的模块化建筑体,屋顶绿化与墙面绿化、阳台绿化等一起合称为建筑物的立体绿化。与其他绿化形式比较,立体绿化具有明显的特点,如利用空间经济便捷、类型多样、景观丰富多彩、社会和生态效益巨大、立体绿化开发经济实惠等。立体绿化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些国家甚至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以促进该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深圳、长沙、杭州、天津、重庆、南京等城市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立体绿化是生物圈中的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立体绿化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而且与全人类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然而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人口日益稠密,建筑用地日趋紧张,价格飞涨,地面绿化的空间受到根本限制。立体绿化可以充分利用市区内的建筑屋顶创造出绿色空间,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不断得到研究和应用,将成为21世纪城市的新景观。目前国内外对立体绿化模块化应用方面、对恢复生态环境建筑考虑不足,基于森林城市、海绵节水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回归自然的建筑模块单元未见报道。专利技术目的
[0005]为了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即城市热岛效应凸显等引起的城市综合症,实现碳氧中和平衡。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在钢筋水泥墙面栽种绿色或攀岩植物的建筑配套立体绿化模块——方便在建筑物上快速安装、雨水自动收集、处理、储存、植物种植覆盖、管理、维护绿色植物,生态圈自然消耗应用,回归自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建筑能耗、节水减排,建筑物通过融入自然生态链吸纳碳、尘、减少局部空气粉尘、实现建筑被动式吸尘、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均衡环境温度,增加负氧离子含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碳氧互补、碳中和自然平衡、新型环保节能减排的建筑配套立体绿化模块。为中国绿色建筑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抛砖引玉、添砖加瓦。技术方案
[0006]建筑配套立体绿化模块;设门窗植物便捷安植撤换模块;设流线型气流导入插口;在楼层正负零下沿10——600mm设闭环承露水槽承露水槽盖板为玻璃钢透明材料设吸碳尘栅栏模块(走廊、阳台、屋顶、院墙)吸碳尘栅栏模块设导风板、导风板角度0
°
——90
°
设吸碳尘栅栏模块+闭环承露水槽(阳台)构成生态走廊(种植管理维护)吸碳尘栅栏模块与闭环承露水槽间距55——550mm闭环承露水槽两侧设导风口、导风口间距25——250mm设水槽横担、横担上预埋栅栏插入口管件承露水槽(阳台部分)承露水槽水流中心段下部建筑四角或每12米段设活动落沙井一处设置栽培操作管理平台模块+U型植物盆模块设窗台水平模块闭环承露水槽中部设进水管、出水管、四角设溢水管主要植物及主水池设在建筑物西侧外墙砌体之间预留间隙或线槽;宽3——25mm 深2——20mm(便于攀岩植物覆盖)
设储存模块(包括雨水及中水收集设置在承露水槽、厨房、卫生间、储物间、阳台栏杆、屋顶及周边栅栏、圈梁预埋管道储存);闭环承露水槽与各中水收集储存模块用管道串联,构成储水落差自然消毒循环利用系统。在建筑物周边设建筑物中水(雨水)收集、处理、生态圈净化、回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涉及一种建筑配套立体绿化模块之一模块化门窗建筑系统(见图1

图2); (1)草木插入口(2)水罐(3)溢水管(4)连接管(5)嵌入口(6)膨胀螺栓 (7)钢筋(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模块(1)设门窗植物便捷安植撤换模块;设流线型气流导入插口;设有墙板面板内部设置有凸块(2)N块,窗模块中(3)为契型模芯N个先预埋、窗模块(3)溢水口4设置凸块(2`),窗模块(1)设置嵌入口(6),嵌入口(6)每边预埋膨胀螺栓(7)2——3颗。
[0008]涉及一种建筑配套立体绿化模块之二承露水槽结构(见图3)承露水槽(9),水槽走廊盖板(22)进风口(13)(23)(24)角钢(25)水槽横担(26)扶手 (27)钢筋(8)玻璃屏栅栏(12)水槽溢出口(11)导风板(10)进风口(13)植物支架 (14)水循环组件(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立体绿化模块其装置特征在于:本发明建立体绿化模块由多种模块、建筑立体绿化模块之一、模块化门窗建筑系统;建筑立体绿化模块之二、承露水槽结构;建筑立体绿化模块之三、采摘平台;建筑立体绿化模块之四、鼓型树盆模块;在建筑物周边设建筑物中水(雨水)收集、处理、生态圈净化、回送系统共同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建筑立体绿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建筑配套立体绿化门窗植物便捷安植撤换模块、设流线型气流导入插口。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建筑立体绿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楼层正负零下沿10——600mm设闭环承露水槽。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建筑立体绿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承露水槽盖板为玻璃钢透明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建筑立体绿化模块、其特征在于:设吸碳尘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E零四B二零二
申请(专利权)人:吴志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