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02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7
电力转换装置将从系统电源供给的电力相对于设置于压缩机的马达供给,该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变频器,其连接于系统电源以及马达;电感器,其连接于从系统电源向变频器供给电力的电力线;辅助绕组,其与电感器磁耦合;电流检测部,其与辅助绕组连接,并检测在电感器流动的电流;以及控制装置,其经由布线与电流检测部连接,对变频器进行控制,控制装置具有:判定单元,其对由电流检测部检测的电流值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及限制通电单元,其在由判定单元判定为电流值大于阈值的情况下,对变频器进行不驱动马达而向马达的绕组通电的加热控制。控制。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转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向负载装置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电力转换装置会产生电噪声,从而对策不充分的装置成为引起各种问题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利用交流电源进行动作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共通的电源线连接有多个装置的情况较多。因此,有时因在多个装置中的一部分装置产生的噪声或误动作、或者在电力转换装置产生的噪声,导致其他装置进行误动作。
[0003]作为噪声的主要的产生源,存在搭载于变频器等的半导体元件的伴随电气开关的中性点电压变动带来的充放电的现象。作为噪声对策,进行使在噪声的产生源产生的能量减弱、以及使噪声在噪声的传播路径中不传递的对策。
[0004]噪声的传播根据噪声的传播方式而分为两种。两种噪声的第一种是在信号线之间或者电源线之间产生的正常模式噪声。正常模式噪声是在电源线路之间产生,并向与电源的电流或者信号相同的方向流动的噪声成分。正常模式噪声在电源线路之间传播,因而传播路径是明确的,因此比较容易进行噪声对策。作为正常模式噪声的对策,例如有在信号线或者电源线设置由正常模式线圈以及线间电容器构成的滤波器的对策。
[0005]两种噪声的第二种是在信号线或电源线与接地部之间产生的共模噪声。共模噪声带来的电流被称为零相电流。共模噪声沿着信号线或者电源线向接地部的方向流动,通过金属壳体并通过杂散电容等返回噪声产生源。共模噪声的传播路径不明确,因此难以进行噪声对策。共模噪声的对策也与正常模式噪声同样,有在信号线或者电源线设置由共模线圈以及对地电容器构成的滤波器的对策。
[0006]从直流向交流或者从交流向直流转换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中的共模噪声的主要的传播路径,存在经由成为负载的马达的绕组与铁心之间的杂散电容向接地部流动的路径。另外,空调机中的共模噪声的主要的传播路径存在经由使用于空调机的压缩机用的马达的绕组与铁心之间的杂散电容向接地部流动的路径。特别是公知在空调机的情况下,在室外机的停止过程中在压缩机的内部滞留有液化的制冷剂的情况下,压缩机用的马达的绕组与铁心之间的杂散电容因液化的制冷剂的滞留而增加,从而导致传播的共模噪声增加。
[0007]以往,作为制冷剂的滞留所引起的共模噪声增加的对策,提出有使用外部空气温度等的环境信号来判定是否对变频器进行预热通电处理的电动机预热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159467号公报
[0009]然而,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预热装置考虑到环境信号未反映压缩机内的制冷剂的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导致对压缩机内的制冷剂过度加热,或压缩机的制冷剂的加热不足,从而导致对压缩机内的制冷剂的加热量产生过量或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提供一种抑制对压缩机内的制冷剂的加热量产生过量或不足的电力转换装置。
[0011]本专利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将从系统电源供给的电力相对于设置于压缩机的马达进行供给,该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变频器,其连接于所述系统电源以及所述马达;电感器,其连接于从所述系统电源向所述变频器供给电力的电力线;辅助绕组,其与所述电感器磁耦合;电流检测部,其与所述辅助绕组连接,并检测在所述电感器流动的电流;以及控制装置,其经由布线与所述电流检测部连接,对所述变频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判定单元,其将由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电流值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及限制通电单元,其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电流值大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变频器进行不驱动所述马达而向所述马达的绕组通电的加热控制。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使用与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滞留量成比例地增加的共模噪声的检测值亦即电流值,来判定是否应该对压缩机的内部进行加热。因此,能够抑制对滞留于压缩机内的制冷剂的加热量产生过量或不足。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电路图。
[0014]图2是表示具有图1所示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空调机的一个构成例的图。
[0015]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变频器的一个构成例的电路图。
[0016]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功能框图。
[0017]图5是表示对由图1所示的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电流值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曲线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8]图6是表示对由图1所示的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电流值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曲线图的其他例子的图。
[0019]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控制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硬件构成图。
[0020]图8是表示图4所示的控制装置的其他构成例的硬件构成图。
[0021]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0022]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电路图。
[0023]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方式1.
[0025]对本实施方式1的电力转换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电力转换装置10具有:电感器1、对在电感器1流动的零相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部2、整流电路6、与系统电源8以及负载装置5连接的变频器7、以及控制变频器7的控制装置3。在本实施方式1中,负载装置5是马达,系统电源8是交流电源。
[0026]在将变频器7与负载装置5连接的3相布线中的2相布线的一方的布线设置有电流传感器41,在另一方的布线设置有电流传感器42。电流传感器41以及42经由信号线与控制
装置3连接。电感器1连接于从系统电源8向变频器7供给电力的电力线。在图1所示的构成例中,电感器1连接于系统电源8与整流电路6之间的电力线。在电感器1设置有与电感器1磁耦合的辅助绕组9。
[0027]电流检测部2与辅助绕组9连接。另外,电流检测部2经由布线4与控制装置3连接。电流检测部2将经由辅助绕组9检测出的电流值Ic向控制装置3输出。电流检测部2例如是电流传感器。电流检测部2也可以是包含未图示的分流电路以及有源电路在内的电流检测电路。
[0028]整流电路6将从系统电源8输入的交流转换为直流并向变频器7供给。整流电路6具有:整流器61、电抗器62、二极管63、开关元件64以及平滑电容器65。变频器7根据控制装置3的控制,将从整流电路6输入的直流转换为交流并向负载装置5通电。
[0029]图2是表示具有图1所示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空调机的一个构成例的图。如图2所示,空调机100具有生成热源的室外机102、和设置于利用所生成的热源的一侧的室内机103。
[0030]室外机102具有压缩机21、四通阀22、热源侧热交换器23以及电力转换装置10。压缩机21的马达(未图示)相当于图1所示的负载装置5。室内机103具有膨胀阀24、负载侧热交换器25以及控制装置20。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膨胀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将从系统电源供给的电力相对于设置于压缩机的马达供给,其特征在于,具有:变频器,其连接于所述系统电源以及所述马达;电感器,其连接于从所述系统电源向所述变频器供给电力的电力线;辅助绕组,其与所述电感器磁耦合;电流检测部,其与所述辅助绕组连接,并检测在所述电感器流动的电流;以及控制装置,其经由布线与所述电流检测部连接,对所述变频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判定单元,其将由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电流值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及限制通电单元,其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电流值大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变频器进行不驱动所述马达而向所述马达的绕组通电的加热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电感器、所述电流检测部以及所述变频器的组合,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检测出从多个所述电流检测部接受的所述电流值中的大于所述阈值的电流值的所述电流检测部是否有两个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蔵护坂廼边和宪岩崎宪嗣森本纯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