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92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5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该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主要是由设置于多层建筑物的顶部上方的加热器、与加热器相连通且部分设置于多层建筑物内部的热水供应干管、若干个相对两端分别与热水供应干管和多层建筑物内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和加热器相连通的回水管路组件、设置于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分层回水泵等构成。其中,热水供应干管、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回水管路组件以及加热器在分层回水泵的作用下形成独立的可循环的热水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可降低对各用水器件进行供应热水的过程中,造成的热量损失,并节省成本。节省成本。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装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日益提升,尤其是住宅内的生活设施,例如供水系统的体验度要求越来越高。
[0003]通常情况下,在大平层,以及多层建筑,例如大宅别墅中,为了缩短热水的出水时间,以提升热水体验感,现有的设计中,热水供应管路中的热水供应管路常采用将各热水管和各用水器件串联在一起,以建立一体的热水大循环管路,然而在该热水大循环管路在使用时,存在如下缺陷:第一、由于热水循环管路采用串联的方式,整体长度较长,因此,热量损失极大,能耗非常高,以致于用电成本较高,部分住户的月耗电量可能达到三、四千度以上,使用成本较高;第二、由于热水循环管路的管路较长,因此,距离热水循环管路的加热器距离较远处的热水温度较低,从而使得该处供应的用水器件,例如卫生室内洗浴头的热水温较低,影响了洗浴的体验感!第三、热水大循环管路内的水流在经过三通、弯头和管道的弯曲处时,由于受到管壁的摩擦力较大,因此极易造成距离水源较远的区域水压变小,以致于降低了位于高度较高的远端区域的水压,严重的,部分区域的水压无法供应热水供应的需求。第四、由于热水大循环管路中热水管路和冷水管路的流经路线不同、水压降低程度不同,因此,在热水管路和冷水管路与同一用水器件的交汇连接处,例如淋浴头、洗手池、洗碗池等,由于热水管路内的热水压力和冷水管路中的冷水压力之间的差异较大,导致交汇连接处的出水水温难以调节至合适的温度,因此体验较差。
[0004]因此,如何在保证用水器件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降低在热水供应管路对各用水器件进行供应热水的过程中,造成的热量损失,并节省成本,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可在保证用水器件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降低热水供应管路对各用水器件进行供应热水的过程中,造成的热量损失,并节省成本。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包括:设置于多层建筑物的顶部上方的加热器;与所述加热器相连通且部分设置于所述多层建筑物内部的热水供应干管;若干个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水供应干管和所述多层建筑物内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和所述加热器相连通的回水管路组件;设置于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分层回水泵;
[0007]其中,热水供应干管、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所述回水管路组件以及所述加热器在所述分层回水泵的作用下形成独立的可循环的热水回路。
[0008]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
中;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至少包括:位于各楼层中的楼层热水主管、位于对应的楼层中并与所述楼层热水主管和对应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
[0009]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上加热供水管路还包括:设置于各楼层热水主管中的热水分层阀门。
[0010]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分层回水泵包括:位于第一楼层热水主管的末端的分层回水泵、位于第二楼层热水主管的末端的分层回水泵和位于第三楼层热水主管的末端的分层回水泵。
[0011]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楼层热水主管至少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各楼层中的第一楼层热水主管、第二楼层热水主管和第三楼层热水主管;所述楼层热水支管至少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一楼层热水主管相连通的第一楼层热水支管、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二楼层热水主管相连通的第二楼层热水支管、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三楼层热水主管相连通的第三楼层热水支管。
[0012]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加热器相连通的净水管;与所述净水管相连通且平行于管道井的通道方向布置的冷水供应干管;若干个分别与所述冷水供应干管相连通的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其中,所述净水管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的底部垂直向上延伸至所述顶部上方后,与所述加热器相连通。
[0013]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冷水供应干管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各楼层中的第一楼层冷水主管、第二楼层冷水主管和第三楼层冷水主管;所述楼层冷水支管至少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一楼层冷水主管相连通的第一楼层冷水支管、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二楼层冷水主管相连通的第二楼层冷水支管、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三楼层冷水主管相连通的第三楼层冷水支管。
[0014]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干管和所述冷水供应干管相互平行,且直径相同;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和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彼此之间相互平行,且直径相同。
[0015]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加热器输出的热水,通过所述热水供应干管和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后到达对应的用水器件时,所经过的热水管路的长度为第一路径长度;所述冷水供应干管从所述净水管引入的冷水,通过所述冷水供应干管和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后到达对应的所述用水器件时的所经过的冷水管路的长度为第二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路径长度与所述第二路径长度相同。
[0016]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管路上安装的管件连接器的数量与所述冷水管路上安装的管件连接器的数量相同;其中,所述管件连接器为三通或连接弯头。
[0017]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回水管路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各楼层中的楼层热水主管相连通的楼层回水管、与各楼层回水管相连的回水主管;与所述回水主管和所述加热器相连通的回水干管;其中,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回水干管上,且位于所述顶部的上方,且邻近所述加热器设置。
[0018]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楼层回水管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楼层热水主管相连通的第一楼层回水管;与所述第二楼层热水主管相连通的第二楼层回水管;与所述第三楼层热水主管相连通的第三楼层回水管。
[0019]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管道直径小于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的管道直径;其中,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管道的直径小于等于DN20。
[0020]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回水管路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相接且直径为 DN15的钢管或复合管。
[0021]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干管的管道直径大于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的管道直径;其中,所述热水供应干管包括:若干个依次相接且直径为DN25或DN32的钢管或复合管;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相接且直径为DN20或DN25的钢管或复合管。
[0022]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干管、回水主管和回水干管位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内部的管道部分,位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内;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各楼层热水主管吊装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的吊顶内部,并包覆以热水保温套。
[0023]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冷水供应干管位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内部的管道部分,位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内;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内的各楼层冷水主管吊装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的吊顶内部,并包覆以冷水保温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多层建筑物的顶部上方的加热器(10);与所述加热器(10)相连通且部分设置于所述多层建筑物内部的热水供应干管(1);若干个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和所述多层建筑物内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和所述加热器(10)相连通的回水管路组件;设置于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分层回水泵;其中,热水供应干管(1)、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所述回水管路组件以及所述加热器(10)在所述分层回水泵的作用下形成独立的可循环的热水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中;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至少包括:位于各楼层中的楼层热水主管、位于对应的楼层中并与所述楼层热水主管和对应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所述上加热供水管路还包括:设置于各楼层热水主管中的热水分层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分层回水泵包括:位于第一楼层热水主管(11)的末端的分层回水泵(81)、位于第二楼层热水主管(21)的末端的分层回水泵(82)和位于第三楼层热水主管(31)的末端的分层回水泵(8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加热器(10)相连通的净水管(5);与所述净水管(5)相连通且平行于管道井的通道方向布置的冷水供应干管(2);若干个分别与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相连通的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其中,所述净水管(5)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的底部垂直向上延伸至所述顶部上方后,与所述加热器(10)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0)输出的热水,通过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和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后到达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心福刘子德谭光辉冯俊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紫苹果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