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从爱专利>正文

连体式制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花及其它农作物营养钵的制钵器具,其特点是:配在两支臂(2)下端间的钵体(7)是由2-6个小钵体(7)连体组成,连体钵体(7)的上面配有的压土板(5)通过其两端所设通孔(6)动配在两支臂(2)上;配在每只钵体(7)内孔中心的连接杆(8)的上端分别与其相对应地固定在压土板(5)上,每个连接杆(8)下端分别固定有顶板(9)、凸头(10)组成的压种穴、排钵机构动配在钵体(7)内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制钵的生产效率,工效是制单个大钵的2-6倍。显著提高棉苗移栽工效,提高了成活率,有效地减少了棉苗的损伤,节省了工本和工时,减少了因伤苗所增加的生产成本,是当前农村理想的育苗制钵器具。(*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棉花及其它农作物营养钵的制钵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棉区的广大棉农,一般普遍采用常规的棉花大营养钵育苗,营养钵的直径一般在80mm左右,高度一般在120mm左右,这种棉花大营养钵育苗,通过30多年的实施,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如育苗播期偏早(四月初),地温、气温变化不大,出苗难齐。特别是还存在着所用苗床占地多,用工多,用料多,用种多。同时由于苗床生长期过长,使主根、侧根的长度大大地超过了营养钵的高度,因此,起苗时易伤主根、侧根,使得棉苗移后的缓苗期达20天以上。专利号为03222566.0提出的一种棉花连体育苗及其分苗移栽器具,它有效地克服了常规的棉花大营养钵育苗存在的上述弊端,但由于不采用营养钵育苗,而是采用连体育苗分苗移栽,虽能节省制钵所用工本,但在分苗移栽时很费时,并且易散棵,其散棵率达10-30%左右,细小棉苗在周围营养土碎的情况下是很难活棵的,影响移苗后的成活率;加上是人工控制分苗移栽,很难有效地控制,因此,还容易切断棉苗主根。这样不但不节省工本,还较费工时,并且还伤苗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结构简单的,能显著提高制钵与移栽效率的,省工省时的连体式制钵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体式制钵器,含钵体、手柄、支臂、限位块、连接杆、顶板、凸头组成,其特点是配在两支臂2下端间的钵体7是由2-6个钵体7连体组成,每只钵体7的下口内径d为20-60mm,钵体7的上口内径小于下口直径0-5mm呈空心圆台状,钵体7的高度h为60-100mm;两左右支臂2的上端配有手柄1;在左右支臂2的下部分别焊接有限位块3,且从限位块3下面到钵体7上口之间的长度比钵体7的高度少0-10mm;在2-6个连体的钵体7上口上面配有压土板5,压土板5的两端设有通孔6,压土板5通过通孔6动配在两支臂2上;配在每只钵体7内孔中心的连接杆8的上端分别与其相对应地固定在压土板5上,每个连接杆8的下端分别固定有顶板9、凸头10组成的压种穴、排钵机构,动配在钵体7内孔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制钵的生产效率,工效是制单个大钵的2-6倍。比专利号为03222566.0提出的一种棉花连体育苗及其分苗移栽器具,显著提高棉苗移栽工效,提高了成活率,有效地减少了棉苗的损伤,节省了工本和工时,减少了因伤苗所增加的生产成本,是当前农村理想的育苗制钵器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配在两支臂2下端间的钵体7是由5个钵体7经焊接连体组成,每只钵体7的下口内径d为38mm,钵体7的上口内径小于下口直径1mm呈空心圆台状,钵体7的高度h为80mm。两左右支臂2的上端配有手柄1。在左右支臂2的下部分别焊接有限位块3,且从限位块3下面到钵体7上口之间的长度比钵体7的高度少5mm。在5个连体的钵体7上口上面配有压土板5,压土板5的两端设有通孔6,压土板5通过通孔6动配在两支臂2上。在压土板5的上面固定有盖板4,所配的盖板4不但加强了压土板5的强度,而且也遮盖了压土板5在配固连接杆8的上端时所产生的焊迹。配在每只钵体7内孔中心的连接杆8的上端分别与其相对应地焊固在压土板5上,每个连接杆8的下端分别固定有顶板9,顶板9呈圆形薄板状,顶板9外径比钵体7下口内径小1.5mm,在顶板9的下面中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头10,使其在制钵时形成种穴,便于在种穴里播种。本技术适用于棉花其它农作物。本技术用于棉苗制钵,应于每年的4月20日至5月1日为做营养钵期,每次制钵量为下次可移栽的工作量。先育白茬田和大麦茬口田,再育小麦茬口田,最后育油菜、蚕豆或其它茬口的纯种棉田;每次制钵播种的第18天后开始分苗移栽。先用定制的开塘器在大田里开好塘,再将营养钵所育的苗挑到大田里栽入开好的塘里复上细土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体式制钵器,含钵体、手柄、支臂、限位块、连接杆、顶板、凸头组成,其特征在于:配在两支臂(2)下端间的钵体(7)是由2-6个钵体(7)连体组成,每只钵体(7)的下口内径d为20-60mm,钵体(7)的上口内径小于下口直径0-5mm呈空心圆台状,钵体(7)的高度h为60-100mm;两左右支臂(2)的上端配有手柄(1);在左右支臂(2)的下部分别焊接有限位块(3),且从限位块(3)下面到钵体(7)上口之间的长度比钵体(7)的高度少0-10mm;在2-6个连体的钵体(7)上口上面配有压土板(5),压土板(5)的两端设有通孔(6),压土板(5)通过通孔(6)动配在两支臂(2)上;配在每只钵体(7)内孔中心的连接杆(8)的上端分别与其相对应地固定在压土板(5)上,每个连接杆(8)的下端分别固定有顶板(9)、凸头(10)组成的压种穴、排钵机构,动配在钵体(7)内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体式制钵器,含钵体、手柄、支臂、限位块、连接杆、顶板、凸头组成,其特征在于配在两支臂(2)下端间的钵体(7)是由2-6个钵体(7)连体组成,每只钵体(7)的下口内径d为20-60mm,钵体(7)的上口内径小于下口直径0-5mm呈空心圆台状,钵体(7)的高度h为60-100mm;两左右支臂(2)的上端配有手柄(1);在左右支臂(2)的下部分别焊接有限位块、(3),且从限位块(3)下面到钵体(7)上口之间的长度比钵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从爱
申请(专利权)人:孙从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