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供水水箱的余氯保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877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供水水箱的余氯保持装置,包括控制器、一号稀释罐、二号稀释罐、搅拌器、输送组件、进水组件和投加组件,一号稀释罐内有消毒原液腔、第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二号稀释罐内有四个副稀释腔;消毒原液腔分别与第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连通,第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分别与四个副稀释腔连通,四个副稀释腔均通过投加组件与水箱连通;进水组件分别与第一主稀释腔、第二主稀释腔和四个副稀释腔连通,搅拌器分别设置在第一主稀释腔、第二主稀释腔和四个副稀释腔内;控制器分别用于控制输送组件、进水组件、投加组件和搅拌器的启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加快消毒液均匀稀释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消毒液的注入时间。匀稀释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消毒液的注入时间。匀稀释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消毒液的注入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供水水箱的余氯保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供水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供水水箱的余氯保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城市生活饮用水(俗称自来水)的消毒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氯消毒法。氯消毒法的突出优点是余氯具有持续的消毒作用,余氯系指用氯消毒时,加氯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剩余的氯量。余氯浓度在城市供水管网系统中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步衰减,在城市供水管网系统中保持足够的余氯浓度就能保证自来水中的微生物被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0003]二次供水是指当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二次供水设施主要包括储水设备、加压设备和管线三部分,通常来说,自来水在二次供水储水设备(以下简称水箱)中会停留一段时间,如果停留时间过长则余氯浓度可能衰减到很低的水平,不仅起不到有效杀灭水中微生物的作用,还会造成水箱中自来水的微生物指标超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CN211800093U的文献在2020年10月30日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次供水水箱的消毒剂稀释装置,其包括控制器、总稀释罐、分量稀释罐、进水组件和分次加液组件,所述总稀释罐通过分次加液组件与分量稀释罐相通,所述进水组件分别与总稀释罐和分量稀释罐连接,所述总稀释罐和分量稀释罐内均设置有水位开关,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进水组件、分次加液组件和水位开关连接。该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先由总稀释罐将消毒原液稀释成稀释消毒液,再由加液水泵将稀释消毒液分多次输入到分量稀释罐,由分量稀释罐将每次输入的稀释消毒液稀释成浓度为2

4mg/L的可用消毒液送入水箱中。但经申请人实际试验发现,由于稀释罐体积较大,因此难以快速将消毒液均匀稀释,导致稀释的时间较长。同时因总稀释罐中的稀释消毒液需要分多次送入分量稀释罐,不仅导致消毒液的加入时间较长,还导致消毒液加入的及时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二次供水水箱的余氯保持装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加快消毒液均匀稀释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消毒液的注入时间,以便于将稀释后的消毒液及时地加入到水箱中,从而达到使自来水的余氯浓度一直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二次供水水箱的余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一号稀释罐、二号稀释罐、搅拌器、输送组件、进水组件和投加组件,所述一号稀释罐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有消毒原液腔、第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所述二号稀释罐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有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其中,所述消毒原液腔通过输送组件分别与第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连通,所述第
一主稀释腔通过输送组件分别与第一副稀释腔和第二副稀释腔连通,所述第二主稀释腔通过输送组件分别与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连通;所述输送组件用于定量地将消毒原液腔中的消毒原液同时输送到第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中、用于将第一主稀释腔中被稀释的消毒原液同时输送到第一副稀释腔和第二副稀释腔中、以及用于将第二主稀释腔中被稀释的消毒原液同时输送到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中;所述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均通过投加组件与水箱连通,所述投加组件用于将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中稀释后的可用消毒液输送到水箱中;所述进水组件用于将外部自来水定量地加入到第一主稀释腔、第二主稀释腔、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中,所述搅拌器分别设置在第一主稀释腔、第二主稀释腔、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内;所述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输送组件、进水组件、投加组件和搅拌器的启停。
[0007]所述第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的体积相等,所述消毒原液腔的体积为第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的体积之和。
[0008]所述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的体积均相等。
[0009]所述的第一主稀释腔、第二主稀释腔、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的中部均设置有腔盖,所述搅拌器通过腔盖安装。
[0010]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上设置有多层搅拌叶片。
[0011]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主管、两根输送支管和两台均与控制器连接的输送泵,两根输送支管与输送主管连通,两台输送泵分别设置在两根输送支管上。
[0012]所述投加组件包括投加管和与控制器连接的投加泵,投加泵设置在投加管上,投加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的下部连通,另一端位于水箱内。
[0013]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总管、多根进水支管和多台均与控制器连接的进水泵,多台进水泵分别设置在多根进水支管上,进水总管通过多根进水支管分别与第一主稀释腔、第二主稀释腔、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连通。
[0014]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改进点在于将一号稀释罐分隔成了消毒原液腔、第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三个腔室、将二号稀释罐分隔成了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四个腔室,并为各稀释腔配备了搅拌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相当于减小了稀释腔的体积,因每个稀释腔的体积较小,又配备了单独的搅拌器,因而能够有效缩短将消毒液稀释均匀的时间。又由于单独设置了消毒原液腔,因此在将稀释后的可用消毒液投加到水箱的过程中,第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中仍然可以进行稀释工作。待四个副稀释腔中的可用消毒液投加完毕后,可立即进行可用消毒液的稀释。由于四个副稀释腔体积较小且均配备有搅拌器,因此很快可完成可用消毒液的稀释。当需要注入的消毒液量较少时,可以一次性完成消毒液的稀释及投加。当需要注入的消毒液量较多时,投加组件仅停机少许时间即可再次工作进行投加。综合而言,本专利技术从开始稀释到投加结束,相较于
技术介绍
可缩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稀释效率,还使得自来水的余氯浓度能够一直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目的。
[0015]2、本专利技术将一主稀释腔和第二主稀释腔的体积设为相等,将第一副稀释腔、第二副稀释腔、第三副稀释腔和第四副稀释腔的体积均设为相等,其优点在于便于消毒液及自来水的定量输入,从而使得各腔室能够同步实现均匀稀释,以便于进一步缩短稀释时间。
[0016]3、本专利技术在搅拌器的搅拌轴上设置多层叶片,其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实现消毒液的均匀稀释。
[0017]4、本专利技术中的输送组件、投加组件和进水组件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各组件均通过控制器统一控制,有利于保证稀释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号稀释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二号稀释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控制器,2、一号稀释罐,3、二号稀释罐,4、搅拌器,5、输送组件,6、进水组件,7、投加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供水水箱的余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一号稀释罐(2)、二号稀释罐(3)、搅拌器(4)、输送组件(5)、进水组件(6)和投加组件(7),所述一号稀释罐(2)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有消毒原液腔(9)、第一主稀释腔(10)和第二主稀释腔(11),所述二号稀释罐(3)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有第一副稀释腔(12)、第二副稀释腔(13)、第三副稀释腔(14)和第四副稀释腔(15);其中,所述消毒原液腔(9)通过输送组件(5)分别与第一主稀释腔(10)和第二主稀释腔(11)连通,所述第一主稀释腔(10)通过输送组件(5)分别与第一副稀释腔(12)和第二副稀释腔(13)连通,所述第二主稀释腔(11)通过输送组件(5)分别与第三副稀释腔(14)和第四副稀释腔(15)连通;所述输送组件(5)用于定量地将消毒原液腔(9)中的消毒原液同时输送到第一主稀释腔(10)和第二主稀释腔(11)中、用于将第一主稀释腔(10)中被稀释的消毒原液同时输送到第一副稀释腔(12)和第二副稀释腔(13)中、以及用于将第二主稀释腔(11)中被稀释的消毒原液同时输送到第三副稀释腔(14)和第四副稀释腔(15)中;所述第一副稀释腔(12)、第二副稀释腔(13)、第三副稀释腔(14)和第四副稀释腔(15)均通过投加组件(7)与水箱(8)连通,所述投加组件(7)用于将第一副稀释腔(12)、第二副稀释腔(13)、第三副稀释腔(14)和第四副稀释腔(15)中稀释后的可用消毒液输送到水箱(8)中;所述进水组件(6)用于将外部自来水定量地加入到第一主稀释腔(10)、第二主稀释腔(11)、第一副稀释腔(12)、第二副稀释腔(13)、第三副稀释腔(14)和第四副稀释腔(15)中,所述搅拌器(4)分别设置在第一主稀释腔(10)、第二主稀释腔(11)、第一副稀释腔(12)、第二副稀释腔(13)、第三副稀释腔(14)和第四副稀释腔(15)内;所述控制器(1)用于分别控制输送组件(5)、进水组件(6)、投加组件(7)和搅拌器(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立高晓昆刘新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昕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