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供水水箱中余氯浓度的达标保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877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供水水箱中余氯浓度的达标保持方法,包括:1:检测自来水的余氯浓度和水位,当余氯浓度低于设定标准值时,计算出消毒原液的需要加入量;2:获取消毒原液并注入到消毒原液腔中,将消毒原液和自来水定量注入到两个主稀释腔中并搅拌,实现消毒原液在两个稀释腔中的初次稀释;3:为每个主稀释腔分别配备两个副稀释腔,将两个主稀释腔中初次稀释后的消毒原液同时定量注入到四个副稀释腔中,注入定量自来水并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可用消毒液;4:将可用消毒液同时投加到水箱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背景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消毒液稀释均匀的时间和进一步缩短可用消毒液的投加时间,以便于达到及时投加可用消毒液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供水水箱中余氯浓度的达标保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供水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供水水箱中余氯浓度的达标保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城市生活饮用水(俗称自来水)的消毒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氯消毒法。氯消毒法的突出优点是余氯具有持续的消毒作用,余氯系指用氯消毒时,加氯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剩余的氯量。国家标准GB28233

2011《次氯酸钠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第7条中明确规定“次氯酸钠消毒液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的允许使用浓度(以有效氯含量计)为2

4mg/L”。余氯浓度在城市供水管网系统中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步衰减,在城市供水管网系统中保持足够的余氯浓度就能保证自来水中的微生物被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0003]二次供水是指当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二次供水设施主要包括储水设备、加压设备和管线三部分,通常来说,自来水在二次供水储水设备(以下简称水箱)中会停留一段时间,如果停留时间过长则余氯浓度可能衰减到很低的水平,不仅起不到有效杀灭水中微生物的作用,还会造成水箱中自来水的微生物指标超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CN111233112A的文献在2020年6月5日公开了一种二次供水智能补加氯消毒系统及补加氯的方法,该技术能在水箱中自来水的余氯浓度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制备出法规允许使用浓度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加入到水箱中,从而使水箱中自来水能够持续保持足够的余氯浓度。但经申请人实际试验发现,由于稀释罐数量少而体积较大,因此难以快速将消毒液均匀稀释,导致稀释的时间较长。同时因第一稀释罐中的稀释消毒液需要分多次送入第二稀释罐,不仅导致消毒液的整体投加时间较长,还导致消毒液加入的及时性较差,起不到及时有效灭杀水中微生物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二次供水水箱中余氯浓度的达标保持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在
技术介绍
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消毒液稀释均匀的时间和进一步缩短可用消毒液的投加时间,以便于达到及时投加可用消毒液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二次供水水箱中余氯浓度的达标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余氯计和水位计实时检测水箱中自来水的余氯浓度和水位,当检测到自来水中的余氯浓度低于设定标准值时,由控制器根据当前余氯浓度和当前水位计算出消毒原液的需要加入量;步骤2:获取消毒原液并注入到消毒原液腔中,由控制器控制输送组件将消毒原液腔中的消毒原液定量注入到两个主稀释腔中,由控制器控制进水组件分别向两个主稀释腔
中注入定量自来水,由控制器控制搅拌器分别在两个主稀释腔中搅拌,实现消毒原液在两个稀释腔中的初次稀释;步骤3:为每个主稀释腔分别配备两个副稀释腔,由控制器控制输送组件将两个主稀释腔中初次稀释后的消毒原液同时定量注入到四个副稀释腔中,由控制器控制进水组件分别向四个副稀释腔中注入定量自来水,由控制器控制搅拌器分别在四个副稀释腔中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可用消毒液,实现消毒原液在四个副稀释腔中的再次稀释;步骤4:由控制器控制投加组件将四个副稀释腔中的可用消毒液同时投加到水箱中。
[0007]步骤2中,向两个主稀释腔中注入消毒原液和自来水、以及搅拌器的启动均同时进行。
[0008]步骤3中,向四个副稀释腔中注入初次稀释后的消毒原液和自来水、以及搅拌器的启动均同时进行。
[0009]所述的两个主稀释腔的体积相等,所述消毒原液腔的体积为两个主稀释腔的体积之和。
[0010]所述的四个副稀释腔的体积均相等。
[0011]所述的两个主稀释腔和四个副稀释腔的中部均设置有腔盖,搅拌器分别通过腔盖安装在两个主稀释腔和四个副稀释腔内。
[0012]所述的消毒原液腔和两个主稀释腔由总稀释罐通过隔板分隔形成。
[0013]所述的四个副稀释腔由副稀释罐通过隔板分隔形成。
[0014]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所引证文献相比,关键改进点在于减小了稀释罐的体积,并增加了稀释罐的数量,同时配备了独立的搅拌器。因此,在实际的稀释过程中,能进一步缩短消毒液稀释均匀的时间,并能进一步缩短可用消毒液的投加时间。在实际使用时,当需要注入的消毒液量较少时,只需要先将消毒原液对半输入到两个主稀释腔中进行初次稀释,再将其分成四份输入到四个副稀释腔中进行再次稀释,就可以一次性完成消毒液的稀释及投加。当需要注入的消毒液量较多时,由于每个稀释腔体积较小且数量较多,同时还配备了单独的搅拌器,因此可在投加可用消毒液的同时持续进行初次稀释,使得投加组件仅停机少许时间即能够再次投加。综合而言,本专利技术从开始稀释到投加结束,相较于
技术介绍
可缩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稀释效率,有效地达到了及时投加可用消毒液的目的。
[0015]2、本专利技术将向两个主稀释腔中注入消毒原液和自来水、以及搅拌器的启动均设置为同时进行,将向四个副稀释腔中注入初次稀释后的消毒原液和自来水、以及搅拌器的启动均设置为同时进行。该设置的优点在于对缩短稀释时间提供了有力保障。
[0016]3、本专利技术将两个主稀释腔的体积设为相等,将四个副稀释腔的体积均设为相等,其优点在于便于消毒液及自来水的定量输入,从而使得各腔室能够同步实现均匀稀释,以便于进一步缩短稀释时间。
[0017]4、本专利技术中的消毒原液腔和两个主稀释腔由总稀释罐通过隔板分隔形成,四个副稀释腔由副稀释罐通过隔板分隔形成。该设置相当于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所引证文献同样采用了两个稀释罐,但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使得消毒原液稀释的均匀性和稀释效率大
幅提高。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增加大的设备或者大改动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消毒液的投加时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总稀释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副稀释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控制器,2、总稀释罐,3、副稀释罐,4、搅拌器,5、输送组件,6、进水组件,7、投加组件,8、水箱,9、消毒原液腔,10、主稀释腔,11、副稀释腔,12、腔盖,13、输送泵,14、投加泵,15、进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供水水箱中余氯浓度的达标保持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余氯计检测到水箱8中的余氯浓度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将消毒原液稀释成可用消毒液加入到水箱8中,以使自来水中的余氯浓度保持在达标范围内。
[002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到的设备有控制器1、总稀释罐2、副稀释罐3、余氯计、搅拌器4、输送组件5、进水组件6和投加组件7。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相应设置水位计、溢流管等。其中,如图2、3所示,控制器1可采用公开号CN111233112A的文献中所公开的控制器1,其主要用于接收余氯计反馈的水箱8中自来水的余氯浓度以及分别控制输送组件5、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供水水箱中余氯浓度的达标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余氯计和水位计实时检测水箱(8)中自来水的余氯浓度和水位,当检测到自来水中的余氯浓度低于设定标准值时,由控制器(1)根据当前余氯浓度和当前水位计算出消毒原液的需要加入量;步骤2:获取消毒原液并注入到消毒原液腔(9)中,由控制器(1)控制输送组件(5)将消毒原液腔(9)中的消毒原液定量注入到两个主稀释腔(10)中,由控制器(1)控制进水组件(6)分别向两个主稀释腔(10)中注入定量自来水,由控制器(1)控制搅拌器(4)分别在两个主稀释腔(10)中搅拌,实现消毒原液在两个稀释腔中的初次稀释;步骤3:为每个主稀释腔(10)分别配备两个副稀释腔(11),由控制器(1)控制输送组件(5)将两个主稀释腔(10)中初次稀释后的消毒原液同时定量注入到四个副稀释腔(11)中,由控制器(1)控制进水组件(6)分别向四个副稀释腔(11)中注入定量自来水,由控制器(1)控制搅拌器(4)分别在四个副稀释腔(11)中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可用消毒液,实现消毒原液在四个副稀释腔(11)中的再次稀释;步骤4:由控制器(1)控制投加组件(7)将四个副稀释腔(11)中的可用消毒液同时投加到水箱(8)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供水水箱中余氯浓度的达标保持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立高晓昆刘新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昕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