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电源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53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电源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涉及电力载波领域,该基于双电源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包括:主站信号发射电路,用于完成主站为从站的数据传输;从站信号接收电路,用于从站接收主站发来的信号并在接收逻辑“0”和等待从站数据接收时,保证负载一直稳定在工作电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要三个MOS管和少量的外围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PCB板上占地面积小;仅通过单片机的控制信号就能实现主站向从站的供电及主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解决了目前直流载波通讯系统数据传输速度慢,电压波动时线路通讯误码率高,无法做到长距离、大功率及高速传输的技术问题。大功率及高速传输的技术问题。大功率及高速传输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电源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载波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双电源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线载波技术是指利用电力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进行语音或数据传输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目前传统的电力线载波技术有交流电力线载波和直流载波,仪器仪表的内部各模块的供电方式通常使用低压直流供电。
[0003]现有的产品中直流载波通讯技术分为两种,一种为在直流电压波形上载有交流数据波,该方法在产品体积上因使用了变压器导致产品体积较大,虽传输速度较快但传输距离极短,仅仅只有21m,其硬件拓扑和设计思路决定了它的体积大、成本高,无法适用于常规仪器仪表的使用。而另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系统其对电源电压进行调制,该种产品无法做到长距离、大功率、高速三种条件的同时成立,且其要求在通讯中必须采用固定负载,基于以上原因,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电源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双电源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包括:
[0007]主站信号发射电路,用于完成主站为从站的数据传输;
[0008]从站信号接收电路,用于从站接收主站发来的信号并在接收逻辑“0”和等待从站数据接收时,保证负载一直稳定在工作电压;
[0009]从站信号发射及主站信号接收电路,用于将逻辑“1”与逻辑“0”的信号波形转换为3.3V和0V的电压波形供主站中的MCU

1识别,完成从站到主站的数据传输;
[0010]主站信号发射电路连接从站信号接收电路,从站信号发射及主站信号接收电路连接从站信号接收电路、主站信号发射电路。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主站信号发射电路包括开关管PMOS

1、开关管NMOS

1,开关管PMOS

1的S极连接电池U1的正极、开关管PNP

1的发射极、电阻R2的一端,开关管PMOS

1的G极连接开关管PNP

1的集电极、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NPN

1的发射极,开关管NPN

1的发射极接地,开关管NPN

1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控制信号MCU

1,开关管NPN

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开关管PNP

1的基极,开关管PMOS

1的D极连接从站信号接收电路、从站信号发射及主站信号接收电路、开关管NMOS

1的S极,开关管NMOS

1的D极连接电池U2的正极、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开关管NMOS

1的G极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开关管PNP

2的集电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管PNP

2的发射极接地,开关管PNP

2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
一端连接控制信号MCU

1,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从站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电容C1、稳压器LM2596,电容C1的一端连接负载的第一端、二极管VD5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VD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1的负极、二极管VD2的负极、稳压器LM2596的第一端、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3的负极、主站信号发射电路,二极管V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4的正极、负载的第二端,二极管VD4的负极接地,二极管VD2的正极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稳压器LM2596的第二端、第三端接地,稳压器LM2596的第四端连接二极管VD6的负极、电感L1的一端,二极管VD6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信号MCU

2,稳压器LM2596的第五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从站信号发射及主站信号接收电路包括比较器U1,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连接控制信号MCU

1,比较器U1的同相端连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稳压器LM317的输出端,稳压器LM317的输入端连接电池U1的正极,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PMOS

2的S极,开关管PMOS

2的D极通过线路连接开关管NPN

2的集电极、从站信号接收电路,开关管NPN

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9接地,开关管NPN

2的基极通过电阻R21连接开关管PNP

4的集电极,开关管PNP

4的发射极连接电池U3的正极、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PNP

4的基极、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NPN

4的集电极,开关管NPN

4的基极连接控制信号MCU

2,开关管NPN

4的发射极接地,比较器U1的反相端连接开关管PNP

3的发射极、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PNP

3的基极、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NPN

3的集电极,开关管NPN

3的基极通过电阻R20连接控制信号MCU

1,开关管NPN

3的发射极接地,开关管PNP

3的集电极连接开关管PMOS

2的G极、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二极管VD1、二极管VD2、二极管VD3、二极管VD4构成桥式整流电路。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只需要三个MOS管和少量的外围器件,因此本技术在PCB板上占地面积小;仅通过单片机的控制信号就能实现主站向从站的供电及主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解决了目前直流载波通讯系统数据传输速度慢,电压波动时线路通讯误码率高,无法做到长距离、大功率及高速传输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基于双电源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0017]图2为主站信号发射电路的电路图。
[0018]图3为从站信号接收电路的电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的基极通过电阻R20连接控制信号MCU

1,开关管NPN

3的发射极接地,开关管PNP

3的集电极连接开关管PMOS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董承霖李曙光张瑞兰王渴心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