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853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该技术方案摒弃了常规的手动凿洞模式,采用机械化的装置实现钻孔和送土功能。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底座上分别设置提手和横担,其中提手可作为使用者的抓握位置,横担则起到安装定位作用;横担上同时安装有电动机和两组齿轮,两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可在电动机驱动下旋转,其中从动齿轮与输送管中的转轴固结,当电动机运行时,可带动转轴上的绞龙旋转,从而将下方的岩土经由输送管导入盒体中,再通过盒体进入收集筒中。基于以上构造,不仅可以更加方便的完成试验前的凿洞过程,而且操作简便、洞型较为规整,有利于后续试验步骤的进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砂法密度试验是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此方法表面上看起来较为简单,但实际操作时常常不好掌握,并会引起较大误差;又因为它是测定压实度的依据,故经常是质量检测监督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发生矛盾或纠纷的环节,因此应严格遵循试验的每个细节,以提高试验精度。
[0003]在灌砂法密度试验的现场操作环节,首先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而后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时,则进行现场锥体填砂的标定。再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上,沿基板中孔凿洞。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勿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出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也可放在大试样盒内。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定层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最后将洞内的全部凿松材料取出。对土基或基层,为防止试样盘内材料的水分蒸发,可分几次称取材料的质量。最后依次测定含水量、灌砂、计算。
[0004]在以上试验过程中,凿洞步骤较为耗时费力,而且在凿洞过程中需要将松土不断排出到地表,以避免其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常规凿洞方式为手动操作,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洞型不规整,对后续实验具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以解决常规的凿洞方法耗时费力,且洞型不规整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提手,横担,从动齿轮,主动齿轮,电动机,盒体,接口,收集筒,输送管,转轴,绞龙,其中,在底座上具有提手,在提手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担,在横担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相互啮合,在横担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机,电动机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在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盒体,在盒体的底端设置有接口,在接口处固定连接有收集筒,在底座底端、位于接口两侧的位置分别具有输送管,输送管和收集筒通过盒体相连通,在输送管中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从动齿轮相固结,转轴的下端伸出至输送管下方,在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绞龙。
[0008]作为优选,在接口的内壁上设置有丝扣,在收集筒的上端口外壁上设置有丝扣,收集筒和接口通过所述丝扣丝接固定。
[0009]作为优选,在接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在收集筒的上端口外壁上设置有卡头,收集筒和接口通过所述卡槽和卡头卡接固定。
[0010]作为优选,以电机减速机替代电动机。
[0011]作为优选,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从动齿轮的直径;接口的直径大于输送管的直径。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底座用于起到基础承载作用;提手便于试验人员搬运本技术;横担用于安装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电动机;从动齿轮用于在主动齿轮和转轴之间起到传动作用;主动齿轮用于接受电动机驱动而旋转,从而藉由从动齿轮带有转轴旋转;电动机用于为转轴的旋转提供驱动力;盒体用于构建传递空间,使来自输送管的岩土经由其进入收集筒;接口用于固定收集筒;输送管用于安装转轴,并供岩土向上输送;转轴用于承载绞龙;绞龙用于在旋转状态下对下方的岩土起到向上输送的作用。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该技术方案摒弃了常规的手动凿洞模式,采用机械化的装置实现钻孔和送土功能。具体来看,本技术在底座上分别设置提手和横担,其中提手可作为使用者的抓握位置,横担则起到安装定位作用;横担上同时安装有电动机和两组齿轮,两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可在电动机驱动下旋转,其中从动齿轮与输送管中的转轴固结,当电动机运行时,可带动转轴上的绞龙旋转,从而将下方的岩土经由输送管导入盒体中,再通过盒体进入收集筒中。基于以上构造,不仅可以更加方便的完成试验前的凿洞过程,而且操作简便、洞型较为规整,有利于后续试验步骤的进行。本技术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的一幅立体图;
[0016]图3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的另一幅立体图;
[0017]图4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的再一幅立体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整体处于半剖状态时的立体图;
[0019]图中:
[0020]1、底座
ꢀꢀꢀꢀꢀꢀꢀꢀꢀꢀ
2、提手
ꢀꢀꢀꢀꢀꢀꢀꢀꢀꢀ
3、横担
ꢀꢀꢀꢀꢀꢀꢀꢀꢀꢀ
4、从动齿轮
[0021]5、主动齿轮
ꢀꢀꢀꢀꢀꢀ
6、电动机
ꢀꢀꢀꢀꢀꢀꢀꢀ
7、盒体
ꢀꢀꢀꢀꢀꢀꢀꢀꢀꢀ
8、接口
[0022]9、收集筒
ꢀꢀꢀꢀꢀꢀꢀꢀ
10、输送管
ꢀꢀꢀꢀꢀꢀꢀ
11、转轴
ꢀꢀꢀꢀꢀꢀꢀꢀꢀ
12、绞龙。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4]实施例1
[0025]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底座1,提手2,横担3,从动齿轮4,主动齿轮5,电动机6,盒体7,接口8,收集筒9,输送管10,转轴11,绞龙12,其中,在底座1上具有提手2,在提手2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担3,在横担3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4和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4和主动齿轮5相互啮合,在横担3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机6,电动机6与主动齿轮5传动连接,在底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盒体7,在盒体7的底端设置有接口8,在接口8处固定连接有收集筒9,在底座1底端、位于接口8两侧的位置分别具有输送管10,输送管10
和收集筒9通过盒体7相连通,在输送管10中转动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与从动齿轮4相固结,转轴11的下端伸出至输送管10下方,在转轴11上固定连接有绞龙12。
[0026]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底座1用于起到基础承载作用;提手2便于试验人员搬运本技术;横担3用于安装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4以及电动机6;从动齿轮4用于在主动齿轮5和转轴11之间起到传动作用;主动齿轮5用于接受电动机6驱动而旋转,从而藉由从动齿轮4带有转轴11旋转;电动机6用于为转轴11的旋转提供驱动力;盒体7用于构建传递空间,使来自输送管10的岩土经由其进入收集筒9;接口8用于固定收集筒9;输送管10用于安装转轴11,并供岩土向上输送;转轴11用于承载绞龙12;绞龙12用于在旋转状态下对下方的岩土起到向上输送的作用。
[0027]实施例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提手(2),横担(3),从动齿轮(4),主动齿轮(5),电动机(6),盒体(7),接口(8),收集筒(9),输送管(10),转轴(11),绞龙(12),其中,在底座(1)上具有提手(2),在提手(2)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担(3),在横担(3)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4)和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4)和主动齿轮(5)相互啮合,在横担(3)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机(6),电动机(6)与主动齿轮(5)传动连接,在底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盒体(7),在盒体(7)的底端设置有接口(8),在接口(8)处固定连接有收集筒(9),在底座(1)底端、位于接口(8)两侧的位置分别具有输送管(10),输送管(10)和收集筒(9)通过盒体(7)相连通,在输送管(10)中转动连接有转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壹家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