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852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包括监测平台,监测平台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监测平台的底端中部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贯穿支撑架的顶部,限位杆的外侧设置有重锤组件,且重锤组件与支撑架相配合,限位杆的底部设置有冲击台,且冲击台与重锤组件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监测平台,利用支撑架与重锤组件的配合,使得重锤组件便于通过支撑架进行升降,同时便于对重锤组件进行重量的调节,使得本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且通过限位杆对重锤组件进行移动时的限位,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且通过冲击台与重锤组件的配合,使得本装置检测时更加准确。确。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震监测台站校准装置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传统研究认为,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在东汉时期,张衡专利技术的地动仪是世界最早地震监测器件,而现阶段,地震观测台站的标定和校准主要采用监测系统年度正弦波标定和脉冲标定的方式实现,然而现阶段的标定与校准未能对观测台站地震信号接收的机械部分及硬件安置部分进行校准。
[0003]例如专利号CN215116853U公开了一种深厚覆盖层强震动竖井观测台站校准装置,包括监测平台、第一监测系统、第二监测系统、基岩、放置平台、监测台及标准台等,虽然该深厚覆盖层强震动竖井观测台站校准装置通过增设用于将重锤提升至预定高度的提升机构,避免人工搬运重锤所带来的操作繁琐,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基础上提高实际的校准效率。
[0004]但是该深厚覆盖层强震动竖井观测台站校准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虽然对重锤进行提升机构进行升降,但重锤的重量无法进行调节,使得该深厚覆盖层强震动竖井观测台站校准装置在通过重锤进行激发地震波进行检测时的适用范围大大降低,且安装更换不同重量的重锤操作较为繁琐,极大的影响了该深厚覆盖层强震动竖井观测台站校准装置的使用效率。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具备便于调节重量,减少不同重量重锤的更换优点,进而解决不便于调节重锤重量,不同重量重锤的需要进行安装拆卸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便于调节重量,减少不同重量重锤的更换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包括监测平台,监测平台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监测平台的底端中部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贯穿支撑架的顶部,限位杆的外侧设置有重锤组件,且重锤组件与支撑架相配合,限位杆的底部设置有冲击台,且冲击台与重锤组件相配合。
[0011]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监测平台便于对安装后的校准装置进行监测,提高监测时的
准确性,监测平台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方的放置台,放置台的顶部由左至右一侧设置有标准平台、安装平台及检测平台,放置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标准平台监测系统与监测平台检测系统,标准平台监测系统与标准平台相配合,且监测平台检测系统与检测平台相配合。
[0012]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支撑架便于安装后对内部进行实时检测,支撑架的内顶部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与重锤组件相配合,支撑架的两侧均依次设置有照明灯与温度测量器。
[0013]进一步的,为了使得重锤组件便于进行重量调节,提高使用时的适用范围,重锤组件包括设置在伸缩杆底端的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锤头,壳体的内侧中部穿插设置有限位壳,且限位壳贯穿锤头并与限位杆相配合,壳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隔板,且隔板的顶部均开设有加料孔。
[0014]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冲击台便于对重锤组件进行数据收集,且便于壳体内部的液体进行排出,冲击台包括设置在限位杆底端的底座,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受击块,受击块的顶端设置有冲击槽,锤头与冲击槽相配合,且壳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孔。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通过设置监测平台,利用支撑架与重锤组件的配合,使得重锤组件便于通过支撑架进行升降,同时便于对重锤组件进行重量的调节,使得本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且通过限位杆对重锤组件进行移动时的限位,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且通过冲击台与重锤组件的配合,使得本装置检测时更加准确。
[0018]2、通过设置重锤组件,利用壳体与锤头的配合,使得壳体便于通过加料孔添加液体,通过添加液体来改变重锤组件的重量,使得该重锤组件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且减少了锤体的更换操作大大,同时利用冲击槽与锤头的配合,使得对地震监测更加精准,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与使用效率。
[0019]3、通过设置监测平台,利用标准平台与检测平台的配合,使得标准平台与监测平台的现场比对监测,对监测平台相关参数进行计算修正,能够提监测平台的校准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的剖视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中重锤组件剖视图;
[002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中检测平台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监测平台;11、放置台;12、标准平台;13、安装平台;14、检测平台;15、标准平台监测系统;16、监测平台检测系统;2、支撑架;21、伸缩杆;22、照明灯;23、温度测量器;3、限
位杆;4、重锤组件;41、壳体;42、锤头;43、限位壳;44、隔板;45、加料孔;5、冲击台;51、底座;52、受击块;53、冲击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
[002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包括监测平台1,监测平台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2,监测平台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限位杆3,且限位杆3贯穿支撑架2的顶部,限位杆3的外侧设置有重锤组件4,且重锤组件4与支撑架2相配合,限位杆3的底部设置有冲击台5,且冲击台5与重锤组件4相配合。
[0030]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监测平台1,利用支撑架2与重锤组件4的配合,使得重锤组件4便于通过支撑架2进行升降,同时便于对重锤组件4进行重量的调节,使得本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且通过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包括监测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平台(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2),所述监测平台(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限位杆(3),且所述限位杆(3)贯穿所述支撑架(2)的顶部;所述限位杆(3)的外侧设置有重锤组件(4),且所述重锤组件(4)与所述支撑架(2)相配合,所述限位杆(3)的底部设置有冲击台(5),且所述冲击台(5)与所述重锤组件(4)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平台(1)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上方的放置台(11),所述放置台(11)的顶部由左至右一侧设置有标准平台(12)、安装平台(13)及检测平台(14);所述放置台(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标准平台监测系统(15)与监测平台检测系统(16),所述标准平台监测系统(15)与所述标准平台(12)相配合,且所述监测平台检测系统(16)与所述检测平台(14)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震监测台站现场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内顶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远范强冯向东王晓山丁成刘仲韬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